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刚专利>正文

一种升降移动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90535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7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升降移动小车,它包括有小车本体、安装在该小车本体顶部的鞍座以及分别安装在该小车本体底部的电机和至少两组升降机组,小车本体由电机通过传动链轮所驱动;上述的每组升降机组均主要由导柱、支承导套、油缸构成,支承导套固定安装在小车本体的底部,在支承导套内置有顶部与鞍座的底部固定相接的导柱,油缸置于导柱内,油缸的活塞杆与鞍座的底部固定相接,通过油缸来实现鞍座的上下升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采用了双油缸设计,使得在减少了缸径和降低了液压压力的情况下,能实现起升较大吨位的目的;另外,由于采用导柱、支承导套与油缸的内置一体化设计,使得能减小小车的车形,同时也增加了小车升降的平稳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升降器械的
,尤其是指一种升降移动小车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厂房采用的升降小车,一般通过在其底部安装有一个大油缸来实现小车顶部鞍座的上下升降,使得所需的液压压力大,同时为了增加鞍座在上下升降时的平稳性,在小车底部还安装有对鞍座进行导向的导柱,而且上述的导柱和大油缸之间相对独立,彼此分开,这样的结构设计往往使得升降小车的体积增大、结构复杂、故障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可靠、体积小、动作平稳的升降移动小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升降移动小车,它包括有小车本体,它还包括有安装在该小车本体顶部的鞍座以及分别安装在该小车本体底部的电机和至少两组升降机组,其中,所述的小车本体由电机通过传动链轮所驱动;上述的每组升降机组均主要由导柱、支承导套、油缸构成,支承导套固定安装在小车本体的底部,同时在支承导套内置有顶部与鞍座的底部固定相接的导柱,油缸置于导柱内,且该油缸的活塞杆与鞍座的底部固定相接,通过油缸来实现鞍座的上下升降。本技术在采用了上述方案后,具有以下优点I、采用了双油缸设计,减少了缸径、降低了液压压力,实现了在小缸径、低压力的情况下起升较大吨位的目的;2、导柱、支承导套与油缸的内置一体化设计,减小了小车的车形,增加了小车升降的平稳性;3、采用电机链轮传动使小车运行简洁、平稳,具有故障少、环境整洁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纵向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横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I和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升降移动小车,它包括有小车本体I、安装在该小车本体I顶部的鞍座2以及分别安装在该小车本体I底部的电机3和两组升降机组4,其中,所述的小车本体I由电机3通过传动链轮5所驱动;而上述的每组升降机组4均主要由导柱6、支承导套7、油缸8构成,其中,所述的支承导套7固定安装在小车本体I的底部,同时在支承导套7内置有顶部与鞍座2的底部固定相接的导柱6,油缸8置于导柱6内,且该油缸8的活塞杆与鞍座2的底部固定相接,通过油缸8来实现鞍座2的上下升降。由于本实施例采用了双油缸设计,使得本技术在减少了缸径和降低了液压压力的情况下,能实现起升较大吨位的目的;另外,由于本实施例 采用导柱6、支承导套7与油缸8的内置一体化设计,使得能减小小车本体I的车形,同时也增加了小车本体I升降的平稳性。总之,本技术能较好地克服传统的升降小车存在的弊端,值得推广。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移动小车,它包括有小车本体(I),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安装在该小车本体(I)顶部的鞍座(2)以及分别安装在该小车本体(I)底部的电机(3)和至少两组升降机组(4),其中,所述的小车本体(I)由电机(3)通过传动链轮(5)所驱动;上述的每组升降机组(4)均主要由导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刚
申请(专利权)人:吴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