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切割调高系统割炬夹持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688537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等离子切割调高系统割炬夹持器,它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主杠杆;主杠杆连接端通过第一旋转固定构件可旋转活动安装在壳体一内侧面上且处于水平位置,主杠杆活动端从壳体上的孔中穿出且其活动端固定有割炬,主杠杆上方设有副杠杆,副杠杆连接端通过第二旋转固定构件可旋转活动安装在壳体另一内侧面上,主杠杆上表面设有抵顶部,使副杠杆处于水平位置,抵顶部和第一旋转固定构件之间相距的水平距离大于抵顶部和第二旋转固定构件之间相距的水平距离,副杠杆活动端上方设有接近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割炬初始定位时的到位检测的灵敏度高,避免了割炬对待切割件产生强冲击力,待切割件不易发生变形,提高了等离子起弧成功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割炬夹持器,尤指一种用于等离子切割调高系统中的割炬夹持器。
技术介绍
等离子割炬夹持器主要用于针对待切割件而对割炬进行初始定位,其一般用在等离子切割调高系统中,在等离子切割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等离子切割调高系统一般包括主控制器,该主控制器与升降机构相连,该升降机构上设置的上下运动杆的端部连接着等离子割炬夹持器。如图I所示,该等离子割炬夹持器包括与该上下运动杆直接相连的主臂11,该主臂11的一端上方设有副臂12,该主臂11与副臂12之间相距一定距离,该主臂11与副臂12之间通过弹簧14活动连接,在副臂12朝向主臂11的表面上设有接近开 关13,该接近开关13的感测端与该主臂11朝向副臂12的表面相接触,该主臂11和副臂12 上均开设有用于夹持割炬20的通孔。使用时,将割炬20穿设在主臂11和副臂12的通孔中,割炬20与副臂12的通孔之间固定连接,割炬20与主臂11的通孔之间活动穿设连接。在对割炬20进行初始定位时,主控制器控制升降机构的上下运动杆向下运动,上下运动杆的运动带动等离子割炬夹持器也向下运动,朝下方放置的待切割件运动。当割炬20的切割头部刚刚接触到带切割件时,由于接近开关13并无位移变化量,上下运动杆继续带动等离子割炬夹持器向下运动。在继续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接触到带切割件的割炬20不再向下运动,副臂12向上移动,副臂12与主臂11之间的距离变大,接近开关13感测到位移变化,当接近开关13感测到位移变化量到达2mm时,则可以判定割炬20已经接触到带切割件,到达切割合适位置,可以开始起弧切割了。虽然上述等离子割炬夹持器可以判断出何时割炬已经接触到带切割件,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发现,该判断方式灵敏度低,判定出割炬达到切割合适位置时,割炬20已经又向下运动了 2mm多的距离。若待切割件为薄钢板的话,达到切割合适位置的割炬20对该薄钢板会产生很强的冲击力,该薄钢板存在发生变形的可能,会造成后续引弧高度不准等问题,会影响等离子起弧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切割调高系统割炬夹持器,在对割炬进行初始定位时,该割炬夹持器提高了对割炬到位检测的灵敏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等离子切割调高系统割炬夹持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该壳体的外部与等离子切割调高系统的升降机构上设置的上下运动杆的端部连接,其中该壳体内设有一个主杠杆、一个副杠杆、一个支撑件和一个接近开关;该主杠杆的连接端通过第一旋转固定构件可旋转活动地安装在该壳体的一内侧面上,该主杠杆通过其下设置的该支撑件而处于水平位置,该主杠杆的活动端从该壳体上开设的孔中穿出而露于外部,该活动端固定连接有割炬,该主杠杆的上方设有该副杠杆,该副杠杆的连接端通过第二旋转固定构件可旋转活动地安装在该壳体的另一内侧面上,该主杠杆的上表面上设有一个抵顶部,该抵顶部的顶部抵顶该副杠杆的下表面,使该副杠杆处于水平位置,该抵顶部和该第一旋转固定构件之间相距的水平距离大于该抵顶部和该第二旋转固定构件之间相距的水平距离,该副杠杆的活动端的上方设有该接近开关,该接近开关的感测端在垂直方向上与该副杠杆相距一个设定距离,该接近开关固定安装在该壳体的内壁上。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实用性强。与已有等离子割炬夹持器相比,在对割炬进行初始定位时,本技术提高了对割炬到位检测的灵敏度,避免割炬对待切割件广生强冲击力,使得待切割件不易发生变形,提闻了后续引弧闻度的准确性,提闻了等尚子起弧的成功率,提高了切割质量。附图说明图I是已有割炬夹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割炬夹持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等离子切割调高系统割炬夹持器用于等离子切割调高系统中,该等离子切割调高系统包括主控制器,该主控制器与升降机构相连,该升降机构上设置的上下运动杆的端部连接着本技术割炬夹持器,该主控制器用于控制升降机构上的上下运动杆进行上下移动。如图2,本技术包括壳体31,该壳体31的外部(指某一外壁)与等离子切割调高系统(图中未示出)的升降机构上设置的上下运动杆的端部连接,其中该壳体31内设有一个主杠杆34、一个副杠杆37、一个支撑件32和一个接近开关38 ;该主杠杆34的连接端通过第一旋转固定构件33可旋转活动地安装在该壳体31的一内侧面上,该主杠杆34通过其下设置的该支撑件32而处于水平位置,该主杠杆34的活动端从该壳体31上开设的孔39中穿出而露于外部,该活动端固定连接有割炬40,该主杠杆34的上方设有该副杠杆37,该副杠杆37的连接端通过第二旋转固定构件36可旋转活动地安装在该壳体31的另一内侧面上,该主杠杆34的上表面上设有一个抵顶部35,该抵顶部35的顶部抵顶该副杠杆37的下表面,使该副杠杆37处于水平位置,该抵顶部35和该第一旋转固定构件33之间相距的水平距离大于该抵顶部35和该第二旋转固定构件36之间相距的水平距离,该副杠杆37的活动端的上方设有该接近开关38,该接近开关38的感测端在垂直方向上与该副杠杆37相距一个设定距离,该接近开关38固定安装在该壳体31的内壁上。如图2,该主杠杆34与壳体31上开设的孔39的孔壁相距一个预定距离,这样,主杠杆34即可在孔39中上下移动而不会被固定死。在实际设计中,该抵顶部35和第一旋转固定构件33之间相距的水平距离与该抵顶部35和第二旋转固定构件36之间相距的水平距离的比设计为大于6 1,该主杠杆34的长度与副杠杆37的长度的比设计为介于I : I与2 : I之间。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假设割炬40向上移动的距离为D1,副杠杆37与接近开关8之间相距的设定距离为D2,抵顶部35到主杠杆34的连接端的水平距离为LI,主杠杆34上固定割炬40的固定中心点到主杠杆34的连接端的水平距离为L2,抵顶部35到副杠杆37的连接端的水平距离为L3,副杠杆37的连接端到接近开关38中心点的水平距离为L4。那么,可以得到如下公式权利要求1.一种等离子切割调高系统割炬夹持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该壳体的外部与等离子切割调高系统的升降机构上设置的上下运动杆的端部连接,其中 该壳体内设有一个主杠杆、一个副杠杆、一个支撑件和一个接近开关;该主杠杆的连接端通过第一旋转固定构件可旋转活动地安装在该壳体的一内侧面上,该主杠杆通过其下设置的该支撑件而处于水平位置,该主杠杆的活动端从该壳体上开设的孔中穿出而露于外部,该活动端固定连接有割炬,该主杠杆的上方设有该副杠杆,该副杠杆的连接端通过第二旋转固定构件可旋转活动地安装在该壳体的另一内侧面上,该主杠杆的上表面上设有一个抵顶部,该抵顶部的顶部抵顶该副杠杆的下表面,使该副杠杆处于水平位置,该抵顶部和该第一旋转固定构件之间相距的水平距离大于该抵顶部和该第二旋转固定构件之间相距的水平距离,该副杠杆的活动端的上方设有该接近开关,该接近开关的感测端在垂直方向上与该副杠杆相距一个设定距离,该接近开关固定安装在该壳体的内壁上。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等离子切割调高系统割炬夹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杠杆与所述壳体上开设的孔的孔壁相距一个预定距离。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等离子切割调高系统割炬夹持器,其特征在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瑞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吴喜动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