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钢管用的钢圆棒等离子切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60165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9 03:32
一种制造钢管用的钢圆棒等离子切割机,属于金属切割机械技术领域。包括由彼此并行的第一、第二梁体构成的一机架;一等离子切缝机构,该等离子切缝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一端,并且还对应于机架的上方;一钢圆棒驱运机构,该钢圆棒驱运机构设置在所述的机架上;一升降架,该升降架位于所述机架的一端,并且对应于所述的第一、第二梁体之间;一组钢圆棒翻转机构,该组钢圆棒翻转机构以间隔状态设置在所述的升降架上;一用于将等离子切缝机构切出缝隙后的钢圆棒在缝隙处实施镦断的镦断机构,该镦断机构对应于所述机架的另一端。优点:避免材料损耗;显著提高对钢圆棒的切割效率;改善作业环境;具有节约切割工具的长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切割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制造钢管用的钢圆棒等离子切割机
技术介绍
如业界所知,钢管的生产大致需要经过以下步骤钢圆棒断切、加热穿孔、退火、冷车U冷拔和成品热处理。其中,钢圆棒断切步骤是将长度通常为6m或以上的钢圆棒切至所需的长度,例如将长度为6m的钢圆棒切至lm,又如将长度为9m的钢圆棒切断至Im或I. 5m,坐坐寸寸o已有技术中普遍采用锯切方式将冗长的钢圆棒切断至所需的长度,锯切方式的欠缺在于其一,材料损耗大,例如将长度为6m并且直径为55 mm钢圆棒切至Im时,需锯切五次,锯片(圆盘式)缝隙约为4 mm,于是如果以一万吨计算,那么材损便在上百吨左右,于是,与目前全社会倡导的节约型经济精神相悖;其二,切割效率低下,仍以直径为55 mm的钢圆棒为例,每锯切一次所需的时间约为15秒甚至更长,从而影响生产效率;其三,工作场所环境污染严重,因为在由锯片对钢圆棒锯断的过程中,不仅锯屑飞溅,而且噪声大,从而影响在线作业人员的健康;其四,锯片更换频繁,不仅影响连续作业,而且锯片耗量大,导致切割成本提闻。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文献检索,但是在目前已公开的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得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启示。之所以在公开的文献未见诸有此类技术信息,是因为钢管用的钢圆棒切割机虽然属于金属切割机械范畴,但同时具有工装夹具的属性,而工装夹具是用于在某种产品的制造和/或某一工序过程中对工件进行定位、输送和裁切等而藉以达到一定工艺要求的特别的装备,并且还通常需要满足在工件处理时无干涉的现象、操作方便等要求。又,由于此类机械具有针对某种工件或称产品处理时的专属的特点,因此通用化程度相对较低,往往由生产厂商自行设计并制造。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设计,并且在保密措施下经实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减少材料损耗而藉以与目前全社会倡导的节约型经济精神相适应、有利于显著提高切割效率而藉以满足工业化放大生产要求、有益于保障作业现场的环境而藉以避免损及在线作业人员的健康和有便于节约切割工具的消耗而藉以降低切割成本的制造钢管用的钢圆棒等离子切割机。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制造钢管用的钢圆棒等离子切割机,包括由彼此并行的第一、第二梁体构成的一机架;一用于对钢圆棒切割出缝隙的等离子切缝机构,该等离子切缝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一端,并且还对应于机架的上方;一用于将钢圆棒朝着所述等离子切缝机构的方向驱运的钢圆棒驱运机构,该钢圆棒驱运机构设置在所述的机、架上;一升降架,该升降架位于所述机架的一端,并且对应于所述的第一、第二梁体之间;一组用于将钢圆棒翻转的钢圆棒翻转机构,该组钢圆棒翻转机构以间隔状态设置在所述的升降架上;一用于将等离子切缝机构切出缝隙后的钢圆棒在缝隙处实施镦断的镦断机构,该镦断机构对应于所述机 架的另一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梁体长度方向的上部固定有一护板,所述的等离子切缝机构包括等离子切割机、防护罩、等离子切割头、切割头支架和防护罩启闭装置,等离子切割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梁体的一侧,防护罩枢轴设置在第一梁体的上部,等离子切割头通过电源线与等离子切割机电气连接,并且固定在切割头支架上,而切割头支架固定在防护罩上,并且在该切割头支架的对应两侧各枢轴设置有一压轮,防护罩启闭装置设置在所述的护板上并且与防护罩的一侧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护罩启闭装置包括一作用缸和一连杆,作用缸固定在作用缸固定座上,而作用缸固定座固定在所述的护板上,连杆的一端与作用缸的作用缸柱连接,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护罩的一侧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钢圆棒驱运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减速机、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带、一组钢圆棒驱运辊、一组驱运辊托板和一组过渡传动带,第一电机与第一减速机传动配合,由第一减速机连同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的第一、第二梁体之间,并且位于第一、第二梁体之间的一端端部,第一传动轮固定在第一减速机的减速机末级动力输出轴上,一组驱运辊托板以间隔状态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其中各驱运辊托板的一端与第一梁体固定,而另一端与第二梁体固定,一组钢圆棒驱运辊的数量与驱运辊托板的数量相等,并且转动地设置在驱运辊托板上,在各钢圆棒驱运辊的驱运辊轴的一端固定有一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所述的第一传动轮上,而另一端套置在所述的第二传动轮上,一组过渡传动带分别套置在两相邻的第二传动轮上,所述的钢圆棒翻转机构对应于两相邻的钢圆棒驱运辊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的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的第二传动轮为链轮时,则所述的第一传动带和过渡传动带为传动链条;当所述的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为皮带轮时,则所述的第一传动带和过渡传动带为传动皮带。 在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钢圆棒翻转机构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减速机、第三、第四传动轮、第二传动带、主动托辊、从动托辊和支承板,第二电机与第二减速机传动配合,并且由第二减速机连同第二电机固定在减速机固定架上,而减速机固定架固定在所述升降架的底部,第三传动轮固定在第二减速机的末级动力输出轴上,第四传动轮固定在主动托辊的主动托辊轴的轴头上,第二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第三传动轮上,而另一端套置在第四传动轮上,所述的主动托辊和从动托辊彼此并行地并且转动地设置在支承板上,而支承板固定在升降架的上部。在本专利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的第三、第四传动轮均为链轮时,则所述的第二传动带为传动链条;当所述的第三、第四传动轮均为皮带轮时,则所述的第二传动带为传动皮带。在本专利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升降架上并且位于升降架的底部以间隔状态设置有一组升降架作用缸,各升降架作用缸固定在升降架作用缸座上,而升降架作用缸座支承在使用场所的地坪上,升降架作用缸的升降架作用缸柱的末端与顶板的长度方向的中部连接,而顶板的两端与升降架的底部的对应两侧固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对已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其一,由钢圆棒翻转机构对钢圆棒翻转,同时由等离子切缝机构对处于翻转状态的钢圆棒切出缝隙,因而可以避免材料损耗;先由等离子切缝机构切缝再由镦断机构镦断,整个过程仅需4秒钟左右,因而可以显著提高对钢圆棒的切割效率;在等离子切缝机构对钢圆棒切出缝隙的过程中以及在镦断机构对钢圆棒镦断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金属屑沫飞溅现象并且噪声低,因而可以改善作业环境,避免对在线作业人员的身体产生影响;由于无需使用锯片对钢圆棒锯割,而只要依需更换等离子切缝机构的电极,因而具有节约切割工具的长处。附图说明 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等离子切缝机构、钢圆棒驱运机构、升降架和钢圆棒翻转机构的详细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镦断机构和导出机构的详细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专利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专利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请参见图I至图3,给出了一机架1,该机架I由彼此并行的第一、第二梁体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铭李伟国李光洲龚建峰密燕芳汪明王雪亚金惠明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旋力轴承钢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