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如涛专利>正文

无噪声可控高压静电场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8543 阅读:6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噪声可控高压静电场发生器,用共态消噪电路消除市电输入噪声,给逆变网络的串联大功率器件T↓[1]和T↓[2]加吸噪电路消除大功率器件产生的噪声,用双重电压转换的高压转换电路(IV′),使终端转换器初级绕组在低压大电流下工作,减少了传输噪声,并在高压整流之后加了共态噪声滤波网络。不用整机消噪,使整机体积小,功耗小,安装方便,基本上消除了高频噪声干扰。(*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噪声可控高压静电场发生器,特别涉及一种工业静电喷涂设备使用的无噪声可控高压静电场发生器。现有的电子式高压静场发生器基本上由滤波电路(Ⅰ),整流电路(Ⅱ),逆变网络(Ⅲ),高压转换电路(Ⅳ),和高压整流电路(Ⅴ)构成。现有的电子式高压静电场发生器的高频噪声严重,工作时会产生较大干扰电场,对其工作环境周围的无线电设备、电力控制设备产生极为不利的干扰,甚至导致电力设备误动作。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噪声可控高压静电场发生器,其工作时的高频噪声几乎为零。克服了现有高压静电场发生器存在的高频噪声大的缺陷。本技术所公开的无噪声可控高压静电场发生器采取的技术措施是,用新的共态消噪电路(Ⅰ’)取代现有的滤波电路(Ⅰ),使由市电输入的噪声信号在进入整流电路之前被尽可能地吸收消除。逆变网络(Ⅳ)中作为高频大电流切换主要器件的大功率器件T1和T2也是噪声的主要发生源之一,因此,按本技术的无噪声可控高压静电场发生器中的逆变网络(Ⅲ’)是在现有逆变网络(Ⅲ)中的大功率器件T1和T2的控制极分别串联一个电感LH1和LH2,并在T1和T2的控制极与发射极上分别并联一个电容器CH1和CH2对T1和T2的基极和控制极采用屏蔽线,使T1和T2所产生的噪声被吸收消除。本技术所述无噪声可控高压静场发生器中高压转换电路(Ⅳ′)采用双重电压转换装置,降低电压转换器磁通产生的噪声。除此之外,本技术所述无噪声可控高压静电场发生器还在高压整流电路之后,在输出之前加了一级共态噪声滤波网络(Ⅵ)。附图的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电子式高压静电场发生器的电路原理方框图。图2是图1的详细电路图。图3是按本技术的无噪声可控高压静电场发生器的电路原理方框图。图4是图3的详细电路图。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是现有电子式高压静电场发生器的电路原理方框图。由市电输入电流经过限流电阻器R1后进入滤波电路(Ⅰ),滤波电路(Ⅰ)的输出电流输入由D1至D4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Ⅱ),整流电路(Ⅱ)的输出电流输入逆变网络(Ⅲ),逆变网络(Ⅲ)的输出电流输入高压转换电路(Ⅳ),高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电流经过高压整流电路(Ⅴ)整流后输出。图3所示的按技术的无噪声可控高压静电场发生器电路原理方框图表明。本技术所述的无噪声可控高压静电场发生器采用新的共态消噪电路(Ⅰ’)取代了现有的滤波电路(Ⅰ),在高压整流电路(Ⅴ)之后,在输出之前加了共态噪声滤波网络(Ⅵ),并对现有的逆变网络(Ⅲ)和高压转换电路(Ⅳ)进行了改进。共态消噪电路(Ⅰ’)是用电容器CI1,CI2和电感线圈LI1,LI2构成的四端网络,电容器CI1和CI2串联,连接线中点A接地,电容器CI1不与CI2相连的另一端与限流电阻R1和线圈LI1的一端相连,电容器CI2不与CI1相连的另一端与输入市电的一相和线圈LI2相连,线圈LI1不与电容器CI1相连的另一端与桥式整流电路(Ⅱ)的一端(1)相连,电感线圈LI2不与电容器CI2相连的另一端与桥式整流电路的一端(2)相连。电感线圈LI1和LI2同方向绕制在铁芯上,使其磁场相互抵消。其CI1和CI2技术指标为0.15μf/250V,LI1和LI2的电感量为九十微亨。共态消噪电路(I’)使由市电输入的噪声在进入整流电路之前被吸收消除。该消噪电路中用的两个电容器串联并使串联中点A接地,进一步消除了输入电平与机壳之间产生的噪声。现有的逆变网络(Ⅲ)中采用大功率器件T1和T2串联作为高频大电流切换器件,大功率器件本身也是主要噪声源,而且大功率器件与散热器之间也会产生高频噪声。因此,本技术所述无噪声可控高压静电场发生器采用的逆变网络(Ⅲ’)是在大功率器件T1和T2的控制极上分别串联一个电感LH1和LH2。LH1的一端与大功率器件T1的控制极相连接。不与T1控制极连接的LH1的另一端与整流电路的一个输出端(4)连接;电感线圈LH2串联在大功率器件T1的发射极与大功率器件T2的控制极之间,在大功率器件T1和T2各自的发射极和控制极上分别并联一个电容器CH1和CH2。电感线圈LH1,LH2和电容器CH1和CH2构成一个噪声吸收消除电路,使大功率器件T1和T2产生的高频噪声被吸收消除,此外,对大功率器件T1和T2的基极和控制极屏蔽,以消除大功率器件与散热器之间产生的高频噪声。本技术所述的无噪声可控高压静电场发生器用高压转换电路(Ⅳ’)取代现有的高压转换电路(Ⅳ)。高压转换电路(Ⅳ’)采用双重电压转换,首先,用锰锌铁氧体磁体EI-50将高压转变成低压输出,用输出的低电压推动输出转换器件。这样,由于终端转换器件的初级绕组在低压大电流下工作,因此,由传输线产生的噪声分量很小。而且让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处于相同位置,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之间加了一层静电防护层,以减少漏磁,并降低了由漏磁引起的高频噪声。为了进一步降低高频噪声,本技术所述的无噪声可控高压静电场发生器在高压整流电路(Ⅴ)之后,在输出之前加了共态噪声滤波网络(Ⅵ)。所述的共态噪声滤波网络(Ⅵ)是由电容器Cn1,Cn2和C9与电感线圈Ln1,Ln2构成的。电容器Cn1与Cn2串联并与电容器C9并联,相互串联的电容器Cn1和Cn2的连接中点B接地,在整流器件D7的负极与电容器Cn1之间串联电感线圈Ln1,Ln2与电容器Cn1不连接Cn2的一端连接。电感线圈Ln2的一端与电容器Cn2不连接电容器Cn1的一端相连,Ln2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8的不接高压整流器件D7的负极的另一端连接,并与高压转换器次级绕组的一端(6)连接。中点A和B之间的连接线尽可能短,使输出端与输出端及机壳之间的共态噪声进一步减少。由于本技术所述无噪声可控高压静电场发生器,对全部噪声源均采取了相应的消噪措施。因此,基本上消除了高压静电场发生器工作时产生的高频噪声,消除了噪声干扰,降低了能耗。由于从电路设计上采取了消噪措施,无需对整机再采取消噪措施,减少了整机体积,便于安装。权利要求1.一种无噪声可控高压静电场发生器,由限流电阻R1,滤波电路(Ⅰ),整流电路(Ⅱ),逆变网络(Ⅲ),高压转换电路(Ⅳ),高压整流电路(Ⅴ)组成,其特征是(1)用电容器CI1,CI2和电感线圈LI1,LI2构成的四端网络共态消噪电路(Ⅰ’)取代滤波电路(Ⅰ),电容器CI1,CI2串联,连接中点A接地,电容器CI1不接电容器CI2的另一端与限流电阻R1和线圈LI1的一端连接,电容器CI2不接电容器CI1的另一端与输入市电的一相和线圈LI2的一端相连,电感线圈LI1不接电容器CI1的另一端与整流电路(Ⅱ)的一端(1)相连接,电感线圈LI2不接电容器CI2的另一端与整流电路(Ⅱ)的一端(2)相连接;(2)逆变网络(Ⅲ)中的串联大功率器件T1和T2加电容器CH1,CH2电感线圈LH1,LH2构成消噪网络,成为无噪声逆变网络(Ⅲ’),在大功率器件T1的控制极与整流电路(Ⅱ)的输出端(4)之间串联电感线圈LH1,在大功率器件T1和T2各自的发射极与控制极之间分别并联电容器CH1和CH2,大功率器件T1和T2的基极和控制极分别屏蔽;(3)采用新的高压转换电路(Ⅳ′)代替现有的高压转换电路(Ⅳ′),高压转换电路(Ⅳ)用双重电压转换,首先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噪声可控高压静电场发生器,由限流电阻R↓[1],滤波电路(Ⅰ),整流电路(Ⅱ),逆变网络(Ⅲ),高压转换电路(Ⅳ),高压整流电路(Ⅴ)组成,其特征是:(1)用电容器C↓[I1],C↓[I2]和电感线圈L↓[I1],L↓[I2]构成的四端网络共态消噪电路(Ⅰ′)取代滤波电路(Ⅰ),电容器C↓[I1],C↓[I2]串联,连接中点A接地,电容器C↓[I1]不接电容器C↓[I2]的另一端与限流电阻R↓[1]和线圈L↓[I1]的一端连接,电容器C↓[I2]不接电容器C↓[I1]的另一端与输入市电的一相和线圈L↓[I2]的一端相连,电感线圈L↓[I1]不接电容器C↓[I1]的另一端与整流电路(Ⅱ)的一端(1)相连接,电感线圈L↓[I2]不接电容器C↓[I2]的另一端与整流电路(Ⅱ)的一端(2)相连接;(2)逆变网络(Ⅲ)中的串联大功率器件T↓[1]和T↓[2]加电容器C↓[H1],C↓[H2]电感线圈L↓[H1],L↓[H2]构成消噪网络,成为无噪声逆变网络(Ⅲ′),在大功率器件T↓[1]的控制极与整流电路(Ⅱ)的输出端(4)之间串联电感线圈L↓[H1],在大功率器件T↓[1]和T↓[2]各自的发射极与控制极之间分别并联电容器C↓[H1]和C↓[H2],大功率器件T↓[1]和T↓[2]的基极和控制极分别屏蔽;(3)采用新的高压转换电路(Ⅳ′)代替现有的高压转换电路(Ⅳ′),高压转换电路(Ⅳ)用双重电压转换,首先用锰锌铁氧体磁体EI↓[-50]将高压转换成低压输出,然后,用输出的低电压推动输出转换器件,使终端转换器件的初级绕组在低压大电流下工作;(4)在高压整流电路之后在最后输出之前增加了共态噪声滤波网络(Ⅵ),它由电容器C↓[n1],C↓[n2]和C↓[9]及电感线圈L↓[n1],L↓[n2]构成,电容器C↓[n1]与C↓[n2]串联,并与电容器C↓[9]并联,电容器C↓[n1]与C↓[n2]连接中点B接地,电感线圈L↓[n1]的一端与电容器C↓[n1]不接电容器C↓[n2]的另一端相接,而电感线圈L↓[n1]的另一端与高压整流器件D↓[7]的负极和电容器C↓[8]的一端连接,电感线圈L↓[n2]一端与电容器C↓[n2]不接电容器C↓[n1]的另一端相连接,电感线圈L↓[n2]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8]不接D↓[7]的负极的另一端相连,并与高压转换器次级绕组的一端(6)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如涛
申请(专利权)人:于如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