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82255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0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夹设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间的液晶层、分别设置在两基板上的两个配向膜。第一基板包括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数据线,而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相互交叉以限定出多个像素区域。每个像素区域分别包括多个彼此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多个彼此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极,其中多个第一电极与多个第二电极分别位于不同层上,且多个第一电极与多个第二电极彼此交叉以限定出多个子像素区域。在每个子像素区域内,第一电极在与第二电极不相交叠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凸起图案,其中两个配向膜的摩擦方向与两个相对的凸起图案的顶点连线方向之间具有5至20度的夹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不器(Thin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因具有低辐射性、厚度薄和耗电低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领域中。对于绝大多数桌面TFT-LCD都是采用TN (Twisted Nematic,扭转向列)模式,然而,TN型液晶显示器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是分别形成在上下两个基板上,其液晶分子是在与基板正交的平面内旋转,由于液晶分子的光学各向异性,导致光从不同角度经过液晶分子后进入人眼的光程不同,因此其显示效果不同,必然导致视角的问题。为了解决视角问题,对于TN型液晶显示器,由于在个人和办公环境对视角要求不高,因此一般采用加贴视角补偿膜的方法。对于电视及手持PAD产品来说视角要求较高,几种新型的液晶显示模式,例如FFS (Fringe Field Switching,边缘电场开关)模式、IPS(In-Plane Switch,面内切换)模式等被应用到相关产品上。图I揭示了现有的一种FFS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图,如图I所示,FFS型液晶显示装置800的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82均是形成在下基板上,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82分别位于不同层上,并且,在像素区域中,第一电极81为整面设置,而第二电极82呈条形设置。图2揭示了现有的一种IPS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图,如图2所示,IPS型液晶显示装置900的第一电极91和第二电极92也均是形成在下基板上,第一电极91和第二电极92位于同一层上,并且,在像素区域中,第一电极91和第二电极92均呈条形设置并且交替排布。由于FFS型液晶显示器800与IPS型液晶显示器900的第一电极81、91和第二电极82、92均形成于同一基板上,其液晶分子是在与基板平行的平面内旋转,因而其视角特性得以改善,能够实现广视角显示。对于TN模式加补偿膜的这种方式,其技术门槛低,因此应用广泛,然而,由于补偿膜是固定的,不能对任意灰阶任意角度进行补偿,因此,TN模式固有的灰阶反转现象依旧存在。对于FFS模式及IPS模式,其技术门槛高,专利垄断,使用费高。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进的技术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较广的视角范围,较高的穿透率,较短的响应时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夹设在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设置在第 一基板上的第一配向膜、以及设置在第二基板上的第二配向膜。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数据线,其中所述多条扫描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相互交叉以限定出多个像素区域。其中,每个像素区域分别包括多个彼此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多个彼此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极,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分别位于不同层上,且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彼此交叉以限定出多个子像素区域。每个子像素区域分别进一步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凸起图案,其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电极之上,且位于所述相邻两个第一电极与所述相邻两个第二电极不相交叠的位置处,其中,所述第一配向膜和所述第二配向膜的摩擦方向与所述两个相对设置的凸起图案的顶点连线方向之间具有一个夹角,且所述夹角在5至20度之间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在每个像素区域内设置相互交叉的电极架构并在每个子像素区域内设置两个相对设置的凸起图案,并配合使配向膜的摩擦方向与两个相对设置的凸起图案的顶点连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在5至20度之间的范围内,因此,当在本专利技术的 液晶显示装置工作时,会使液晶分子沿统一方向进行扭转,从而具有较广的视角范围,并且,可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穿透率,缩短其响应时间。而且,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不同于现有的FFS与IPS显示模式,并且相对于现有的FFS与IPS显示模式来说,其实现了集FFS与IPS两种显示模式的优点于一身,而且对打破FFS与IPS的技术垄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以下参考附图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和特征变得明显。但是应当知道,该附图仅仅为解释的目的设计,而不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限定,这是因为其应当参考附加的权利要求。还应当知道,除非另外指出,不必要依比例绘制附图,它们仅仅力图概念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和流程。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图I是现有的一种FFS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 图2是现有的一种IPS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 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第一基板的平面示意 图4是图3中的一个子像素区域的局部放大 图5a是沿图3中的A-A线的剖面示意 图5b是沿图3中的B-B线的剖面示意 图5c是沿图3中的C-C线的剖面示意 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与另外两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穿透率-电压的效果对比 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与另外两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穿透率-时间的效果对比 图8a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压差为OV时的液晶分子指向矢俯视 图8b为另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压差为OV时的液晶分子指向矢俯视 图9a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压差为5V时的液晶分子指向矢俯视 图%为另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压差为5V时的液晶分子指向矢俯视图;图IOa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压差为5V时的穿透率 图IOb为另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压差为5V时的穿透率 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与另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穿透率-电压的效果比较 图12a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范围的示意 图12b为另一种液晶显不装置的视角范围的不意 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与另外的三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穿透率-电压的效果比较 图1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与另外的三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穿透率-时间的效果比较 图1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相邻两个第一电极之间的不同间隙宽度的穿透率-电压的效果比较 图1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相邻两个第一电极之间的不同间隙宽度的穿透率-时间的效果比较 图17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相邻两个第二电极之间的不同间隙宽度的穿透率-电压的效果比较 图18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相邻两个第二电极之间的不同间隙宽度的穿透率-时间的效果比较 图19是图3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第一基板的制造流程图; 图20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第一基板的平面示意 图21a是沿图20中的D-D线的剖面示意 图21b是沿图20中的E-E线的剖面示意 图21c是沿图20中的F-F线的剖面示意 图22是图20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第一基板的制造流程图; 图23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第一基板的平面示意 图24是图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德镇李永谦戴文君廖家德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