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土壤柱组合基质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678738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0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壤柱组合基质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采用复合潜流的人工湿地模式,由人工湿地池体、土壤柱组合基质系统、湿地植物系统与配水系统组成。土壤柱组合基质系统是整个人工湿地系统的核心,包括前过滤单元、组合基质脱氮单元、组合基质除磷单元、精过滤单元,其中组合基质脱氮单元与除磷单元中设置土壤柱。人工湿地植物系统由芦苇、香蒲、茭白等水生植物混种组成,覆土种植于组合基质脱氮单元与组合基质除磷单元上。人工湿地池体与配水系统相配合,构造出垂直向下流、垂直向上流、水平潜流等多流态的人工湿地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品各部分设计合理、结构科学、占地少、运行成本低、管理方便,是一种有效净化污染水体的新型人工湿地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土壤柱组合基质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人工湿地是根据天然湿地净化污水的原理,通过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来强化其净化能力的污水处理技术。在设计和建造人工湿地过程中,可以在进出水方式、流态、基质及植物等方面进行选择和搭配,来优化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通过三个方面的协同作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使水质得到净化。根据湿地中水面位置不同,人工湿地通常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和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表面流人工湿地在内部构造、生态结构和外观上都十分类似于天然湿地,但经过科学的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去污效果优于天然湿地系统。表面流人工湿地的水面位于湿地基质以上,其水深一般为0. 3^0. 5m。潜流人工湿地的水面位于基质层以下,是目前广泛研究和应用的湿地处理系统。根据潜流人工湿地中的水流状态可将其分为水平潜流系统和垂直流系统。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污染水体治理中,在处理工艺方面也日趋成熟,目前这方面已有大量专利申请与授权。然而,目前人工湿地在内部流态方面多以单一流态(水平流或垂直流)为主,单一流态不利于构造湿地系统多样化的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龙李建华杨长明蔡雯娟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