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欣专利>正文

污水源污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673958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1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污水源污处理系统,是一种可在污水产生的源污处设立的局域单元式的低投入、高效率的污水生态循环处理系统,基本可达到零排放要求;所述系统包括污水处理管网、消化池和水处理湿地,所述污水处理管网包括源污水引流支管、污水引流干路和分布于污水引流干路上的分流井,所述源污水引流支管通过源污水引入管口与分流井腔体连通;所述分流井包括至少两级,上一级分流井的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与下一级分流井的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通过污水引流干路管连通;所述水处理湿地的入水口与分流井的溢水口连通,对溢水口溢出的水进行净化处理;消化池,设置于污水引流干路管末端,与末级分流井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连通。(*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水处理已发展到小区化粪池初级处理排放水通过城市污水引流管网到污水处理厂的集中式污水处理体系,处理达标后向江河排放。但由于集中式污水处理体系设施建设投入巨大,不仅给相关企业造成沉重的建设投入压力,其大规模的市政建设也形成了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且由于集中式污水处理体系设施建设所形成的巨大财政压力和浩大的工程量使城市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始终跟不上城市建设发展。而这种集中式的污水处理体系由于污水的过量集中,在引流干网巨大的建设投入的同时,也使污水处理出水水质达标度的提高变得极其困难。现有的集中式处理体系包括以下缺陷I)污源处利用化粪池、沼气池简单的过滤处理形成长时间的水力停留增加了水体有机物的腐败度和腐败物溶解度;2)化粪池、沼气池过流水体造成大量的热量损失及厌氧生物菌群密度降低,影响有机物生物转化效率;3)不能有效利用绿地资源进行生态循环式的水处理;4)集中处理法的设施体系建设复杂,投入巨大,设施运行基本无回报,运行维护费用高,无法建立有效的效益经济循环体系;5)集中处理法的设施建设需要集中的、大量的一次性资金投入,除国家政策性的地市级以上财政投入外,乡镇街道地方政府及企业无建立完整处理系统建设的财政投入能力;6)城市污水处理厂占地大,设备要求高,出水水质达标困难;7)污水引流的城市管网系统与其它城市管网建设相互交错、干涉,成为城市建设的技术难点;8)城市污水处理厂远离市区,远距离的污水引流不仅增加了引流管网的建设投入,同时也增加了处理后淡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源污处理系统,可在污水产生的源污处设立局域单元式的低投入,高效率的污水生态循环处理系统,从而基本达到零排放要求。污水源污处理系统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污水源污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管网、消化池和水处理湿地,所述污水处理管网包括源污水引流支管、污水引流干路和分布于污水引流干路上的分流井,所述分流井,包括由分流井壁围绕成的分流井腔体,所述分流井壁上设置有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和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分流井壁上部设置有源污水引入管口和溢水口,所述源污水引流支管通过源污水引入管口与分流井腔体连通;所述分流井包括至少两级,上一级分流井的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与下一级分流井的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通过污水引流干路管连通;所述水处理湿地的入水口与分流井的溢水口连通,对溢水口溢出的水进行净化处理;消化池,设置于污水引流干路管末端,与末级分流井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连通。 进一步,当分流井分布在坡地时,污水引流干路管管径小于源污水引流支管管径,当分流井分布在平地时,污水引流干路管管径大于源污水引流支管管径。进一步,当污水处理分流井多级分布在平地时,沿水流方向,各级分流井腔体依次加深。进一步,所述污水引流干路管中还分布有蓄水式分流井,所述蓄水式分流井的分流井腔体一侧还设置有过滤井腔和蓄水井腔,分流井腔体与蓄水井腔之间通过过滤井腔连通;分流井腔体与过滤井腔之间的井壁为空心砖砌成,过滤井腔与蓄水井腔之间的隔断壁上部采用充气混凝土砖砌成、底部采用小孔空心砖砌成,过滤井腔上部填充碳渣,下部填充过滤砂,蓄水井腔底部填充砾石。进一步,所述水处理湿地包括潜流带、植被种植层、阻水粘土层、截流导向潜流沟和蓄水池,所述潜流带与分流井的溢水口相连,潜流带中填充过滤材料,沟上覆盖植被种植层,潜流带下部是阻水粘土层;所述截流导向潜流沟设置于植被种植层的一端,截流导向潜流沟与蓄水池连通。进一步,还包括净水系统,所述水处理湿地设置有至少两级,在末级水处理湿地末端设置蓄水池,末级水处理湿地的蓄水池与净水系统连通。进一步,所述消化池包括设备腔室、集污腔室和消化腔室,所述集污腔室的位置低于末级分流井,集污腔室通过管道与末级分流井的污水干路排放管接口连通,所述消化腔室由一倾斜的隔板分割为上下腔室,所述设备腔室内设置有集污转移泵,所述集污转移泵的进管与集污腔室连通,出管与位于消化腔室上腔室的污物入口连通,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连通口。进一步,所述设备腔室内还设置有池料循环泵,所述池料循环泵的进管与消化腔室的下腔室连通,循环泵的出管与位于消化腔室上腔室的入口连通。进一步,所述设备腔室内还设置有池渣排放装置,池渣排放装置由池渣排放控制阀及相应的管道组成,池渣排放控制阀前管道经管道三通与池料循环泵后管道连通,池渣排放管出口低于池料循环泵管道出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I)源污水在极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内实施水、污分离,污水中99%以上低污染度源污水体被分流井过滤分流于湿地处理,分流井分流的低污染度水体处理回归于可控的人工湿地生态平衡处理状态;2)小流量、高浓度污水的形成有利于使用泵动力实施低能耗转移,在极大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有效克服平原地区普遍存在的污水处理过程流动落差不足现象所发生的流动难问题;3)消化池池料采用泵动力进行间歇、定时、周期性泵循环搅动,在提高有机污物生物转化率、转化速率及稳定沼气输出气压的同时为池渣依靠排渣管自动清除提供了方便;4)由于原生污水中仅有I %左右的有机污物进入消化池,使源污生化处理设施的有效容积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在确保设施建设质量的同时降低了目标工程在环保项目建设的投入;5)水处理湿地处理后的出水按水质分级存贮有效提高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的适用范围,降低了水资源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投入成本;6)封闭的局域式生态平衡循环处理的零排放单元的集合效果将逐步取代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为核心,以城市大型污水管网系统、小区聚居点化粪池为支撑的现行城市污水处理体系,现行城市污水处理体系建设的取消不仅减轻了国家城市建设投入负担,也为城市建设规划消除了重要的技术障碍。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I示出了污水源污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分流井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的A-A剖面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2的B-B剖面示意图;图5示出了深腔分流井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深腔分流井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末级分流井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水处理湿地平面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水处理湿地剖面结构图;图10示出了蓄水池及周边环境的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了图10的A-A剖面示意图;图12示出了净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3示出了消化池横向剖面示意图;图14示出了消化池纵向剖面示意图图15示出了消化池中池料循环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16示出了消化池中下腔室与集气腔连通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17示出了消化池中集污腔与集气腔连通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污水源污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管网、消化池4、水处理湿地5和净水系统6,所述污水处理管网包括源污水引流支管I、污水引流干路和分布于污水引流干路上的分流井3,污水引流干路由污水引流干路管I组成。参见图2、3、4,所述分流井,包括由分流井壁206围绕成的分流井腔体204,所述分流井壁206主体由砖砌成,所述分流井壁206底部的两侧设置有污水干路引入管接口 201、污水干路排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欣
申请(专利权)人:杨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