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氨氮达标排放的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6789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0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促进氨氮值达标排放的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污水处理设备。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污水处理规模一般按照设计文件中的预测交通量进行设计,但实际情况是刚通车几年内根本无法达到预计的交通量,这就造成了设备选用型号偏大的现状,造成污水处理效果不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依次设置有通过污水管相连接的隔油池、格栅、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和消毒池,消毒池的出水口设置有氨氮在线监测仪;二沉池中设置污水泵,通过回流污水管与生物接触氧化池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幅降低污水处理成本,缓解设备在高速公路运行初期水量较小、中后期水量增大的矛盾,在线判断出水氨氮是否达标,进行回流再处理,做到达标排放。(*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促进氨氮达标排放的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较多的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由初沉池、调节池、A级生物池、0级生物池、二沉池、污泥池以及消毒池组成。污水首先经过初沉池去除较大的颗粒物,后进入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调节,其中调节池内设污水泵,将污水提升至一体化装置中的A级生物池、0级生物池,污水在这两个池子内通过鼓风机曝气完成主要的有机物去除任务,后进入二沉池,在此泥水分离,上清液流入消毒池消毒后外排,沉淀下来的污泥部分回流至调节 池重新参与处理工作。一般的污水处理设备选型往往与实际污水量极不匹配,曝气则24小时全天运行,造成运行成本较高,出水氨氮去除率不高,且无法判断出水能否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污水处理规模一般按照设计文件中的预测交通量进行设计,但实际情况是刚通车几年内根本无法达到预计的交通量,这就造成了设备选用型号偏大的现状。这样一来,通车后水量与设备选型极不匹配,造成污水处理效果不佳,甚至不能达标。而且,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大多氨氮去除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缓解运行初期水量较小而中后期水量增大的矛盾、能在线判断出水氨氮是否达标进行回流或排放的促进氨氮达标排放的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污水处理设备。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促进氨氮达标排放的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污水处理设备,依次设置有通过污水管相连接的隔油池、格栅、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和消毒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毒池的出水口设置有氨氮在线监测仪;所述的二沉池中设置污水泵,通过回流污水管与生物接触氧化池连接。所述的二沉池通过污泥管与污泥池连接。所述的调节池中设置有潜水泵将污水提升至生物接触氧化池。所述的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池和污泥池中设置有曝气管,曝气管上连接有风机。所述的污泥池上设置有污泥回流管,与生物接触氧化池连接。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能大幅降低污水处理运行成本,缓解设备在高速公路运行初期水量较小、中后期水量增大的矛盾,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果,而且能在线判断出水氨氮是否达标,进行回流再处理,做到达标排放。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组成图。图中,I-隔油池,2-格栅,3-调节池,4-生物接触氧化池,5- 二沉池,6-污泥池,7-消毒池,8-氨氮线监测仪,9-风机,10-潜水泵,11-污水管,12-曝气管,13-污泥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所述的促进氨氮达标排放的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污水处理设备,依次设置有通过污水管11相连接的隔油池I、格栅2、调节池3、生物接触氧化池4、二沉池5和消毒池7,二沉池5通过污泥管13与污泥池6连接。消毒池7的出水口设置有氨氮在线监测仪8。二沉池5中设置污水泵,通过回流污水管11与生物接触氧化池4连接。调节池3中设置有潜水泵10将污水提升至生物接触氧化池4。调节池3、生物接触氧化池4和污泥池6中设置有曝气管12,曝气管12上连接有风机9。污泥池6上设置有污泥回流管13,与生物接触氧化池4连接。污水通过污水管11进入隔油池1,去除高速公路附属设施生活污水中的动植物油以及洗车污水中的石油类等,通过格栅2去除较大颗粒物以及毛发等后进入调节池3,在此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后由潜水泵10提升至一体化装置——生物接触氧化池4,污水在该池中降解去除绝大部分的有机污染物质,之后自流至二沉池5,进行泥水分离后上清液排至消毒池7进行消毒,沉淀下来的污泥进入污泥池6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污泥一部分通过污泥管13回流至生物接触氧化池,一部分排放。沉淀后的出水在前期附属设施排水量较小的情况下回流补充进水,这样一来即解决了通车初期水量不足的问题,也提高了设备的氨氮去除率;在水量较大的情况下流向氨氮在线监测仪8进行水质在线监测并判断,当氨氮指标均达标则排放,如氨氮指标不达标则通过分析判断回流至生物接触氧化池4重新进行处理。权利要求1.促进氨氮达标排放的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污水处理设备,依次设置有通过污水管(11)相连接的隔油池(I)、格栅(2)、调节池(3)、生物接触氧化池(4)、二沉池(5)和消毒池 (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毒池(7)的出水口设置有氨氮在线监测仪(8);所述的二沉池(5)中设置污水泵,通过回流污水管(11)与生物接触氧化池(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促进氨氮达标排放的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沉池(5 )通过污泥管(13)与污泥池(6 )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促进氨氮达标排放的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污水处理设备,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池(3)中设置有潜水泵(10)将污水提升至生物接触氧化池(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促进氨氮达标排放的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池(3)、生物接触氧化池(4)和污泥池(6)中设置有曝气管(12),曝气管(12)上连接有风机(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促进氨氮达标排放的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泥池(6)上设置有污泥回流管(13),与生物接触氧化池(4)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促进氨氮值达标排放的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污水处理设备。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污水处理规模一般按照设计文件中的预测交通量进行设计,但实际情况是刚通车几年内根本无法达到预计的交通量,这就造成了设备选用型号偏大的现状,造成污水处理效果不佳。本技术依次设置有通过污水管相连接的隔油池、格栅、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和消毒池,消毒池的出水口设置有氨氮在线监测仪;二沉池中设置污水泵,通过回流污水管与生物接触氧化池连接。本技术大幅降低污水处理成本,缓解设备在高速公路运行初期水量较小、中后期水量增大的矛盾,在线判断出水氨氮是否达标,进行回流再处理,做到达标排放。文档编号C02F101/16GK202369477SQ20112054541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3日专利技术者单永体, 孙冬旭, 李祝龙, 王艳华 申请人: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永体李祝龙王艳华孙冬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