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淀粉废水生物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667890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0 2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淀粉废水生物处理系统。该生物处理系统由机械格栅、调节池、厌氧反应器、完全混合式好氧反应器和二沉池依次连接构成。其流程是:淀粉废水经格栅和调节池够进入厌氧反应器,产生沼气的废水流入好氧活性污泥池和UASB反应器,出水进入二沉池沉淀。二沉池的污泥部分回流,剩余污泥经浓缩脱水。(*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淀粉废水生物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淀粉,常用生产流程为在亚硫酸溶液中浸泡玉米籽粒,然后将其破碎,从中分离胚芽,剩余物细磨碎成玉米糊,而后筛分,使粉渣与淀粉、蛋白浆分开,将淀粉、蛋白浆悬浮物分离成淀粉和麸质,最后洗涤淀粉。经过上述各道工序,从玉米籽粒中得到玉米淀粉。产生的淀粉废水水质具有有机物浓度高和悬浮物浓度高、可生化性较好等特点;并且废水中含有硫酸盐,如措施不当容易抑制厌氧反应的发生;再生盐酸多于再生碱废水使废水水质偏酸。如果不经过处理排入江河,会促进藻类及水生植物繁殖,量大时河流严重缺氧,发生厌氧腐败,散发臭味,鱼,虾,贝类等水生动物可能窒息死亡,因此搞好淀粉废水治理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淀粉废水高有机物浓度、高悬浮物浓度和可生化性较好的特点,提供一种淀粉废水的生物处理系统,使处理后的水质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本技术提供的淀粉废水生物处理系统,包括厌氧反应器(UASB)和完全混合式好氧反应器两个部分,具体来说,由机械格栅、调节池、厌氧反应器(UASB)、完全混合式好氧反应器(也称好氧活性污泥池)和二沉池依次连接构成;此外,所述调节池还和酸碱中和池连接,二沉池还和污泥浓缩池连接;二沉池还设有回流管路分别至好氧反应器和调节池。本技术的具体运行过程是淀粉废水经收集管网收集,进入机械格栅,经机械格栅截留,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污染物质后,废水依靠重力进入调节池;废水在调节池中进行预处理,主要调节水质、水量和酸化水解;再生盐酸和碱废水单独排到酸碱中和池中和后排入调节池;经过调节池处理的废水经潜水泵提升至厌氧反应器(UASB),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同时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厌氧反应器的出水进入完全混合式好氧反应器进行处理,出水进入二沉池沉淀;二沉池的污泥部分回流,回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回流管路进入调节池,另一部分经回流管路回流到完全混合式好氧反应器;剩余污泥由污泥泵提升至污泥浓缩池进行浓缩,然后用污泥单螺杆泵送至脱水机房内的污泥脱水机脱水,脱水后的污泥可作为土壤调节剂综合利用或进行填埋;浓缩后的上清液和脱水机的滤液自流至格栅井进行处理。厌氧反应器(UASB)产生的沼气提供给专门的系统加以利用。附图说明图I为淀粉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淀粉废水经机械格栅截留和调 节池进行预处理,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污染物质并且调节水质、水量后进入UASB反应器。稳定后的UASB反应器进水COD浓度为3500-4500mg/L,容积负荷为2 2. 2kgC0D/m3 · d时,出水COD在400_800mg/L之间波动,去除率在75%左右,体现了淀粉废水生化性好的特点。完全混合式好氧反应器稳定时,容积负荷O. 8 I. lkgC0D/m3 · d,污泥负荷达到O. 25kgC0D/ (kgVSS · d),装置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权利要求1. 一种淀粉废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机械格栅、调节池、厌氧反应器、完全混合式好氧反应器和二沉池依次连接构成;所述调节池还和酸碱中和池连接,二沉池还和污泥浓缩池连接;二沉池还设有回流管路分别至好氧反应器和调节池; 其运行流程为淀粉废水经收集管网收集,进入机械格栅,经机械格栅截留,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污染物质后,废水依靠重力进入调节池;废水在调节池中进行预处理,主要调节水质、水量和酸化水解;再生盐酸和碱废水单独排到酸碱中和池中和后排入调节池; 经过调节池处理的废水经潜水泵提升至厌氧反应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同时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厌氧反应器的出水进入完全混合式好氧反应器进行处理,出水进入二沉池沉淀; 二沉池的污泥部分回流,回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回流管路进入调节池,另一部分经回流管路回流到完全混合式好氧反应器;剩余污泥由污泥泵提升至污泥浓缩池进行浓缩。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淀粉废水生物处理系统。该生物处理系统由机械格栅、调节池、厌氧反应器、完全混合式好氧反应器和二沉池依次连接构成。其流程是淀粉废水经格栅和调节池够进入厌氧反应器,产生沼气的废水流入好氧活性污泥池和UASB反应器,出水进入二沉池沉淀。二沉池的污泥部分回流,剩余污泥经浓缩脱水。文档编号C02F9/14GK202369470SQ20112044338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0日专利技术者张慧, 李纪华, 杨晓英, 杨沫, 王正芳, 罗兴章, 聂耳, 赵永军, 郑正 申请人:复旦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正李纪华张慧赵永军王正芳杨晓英聂耳杨沫罗兴章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