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地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67892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0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地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级联的厌氧反应器、缺氧反应器、一级接触氧化器、二级接触氧化器和沉淀分离器,所述厌氧反应器的中间采用隔板隔出一个进水混合器,混合液从进水混合器的进水口进入,从底部流出;所述缺氧反应器、一级接触氧化器、二级接触氧化器的一侧均设有出水口,一级接触氧化器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系统,在一级接触氧化器的另一侧上部设置三角出水堰收集出水进入二级接触氧化器;二级接触氧化区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系统;在二级接触氧化器的另一侧上部设置三角出水堰收集出水进入沉淀分离器;所述沉淀分离器的进水端为混凝反应器,混凝反应器的上部设置有混凝剂及氧化剂的加药管。本装置具有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处理水量大、产泥量少等的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分体式地埋生活污水处理>J-U装直。
技术介绍
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无论是城市、郊区还是农村,生活污水对环境的影响都很大,各种各样的污水处理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普遍存在进水有机物浓度不高,占地面积较大,施工工期长,净化效率低,运行不稳定等特点。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地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净化效率低,运行不稳定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体式地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级联的厌氧反应器、缺氧反应器、一级接触氧化器、二级接触氧化器和沉淀分离器,所述厌氧反应器的中间采用隔板隔出一个进水混合器,混合液从进水混合器的进水口进入,从底部流出;所述缺氧反应器在其一侧采用过水管承接厌氧反应器的出水口,在缺氧反应器内设置软性填料;在一级接触氧化器的一侧采用过水管承接缺氧反应器的出水口,一级接触氧化器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系统,一级接触氧化器内设置软性填料,在一级接触氧化器的另一侧上部设置三角出水堰收集出水进入二级接触氧化器;所述二级接触氧化器的一侧采用过水管承接一级接触氧化器的出水口,二级接触氧化区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系统,二级接触氧化器内设置软性填料;在二级接触氧化器的另一侧上部设置三角出水堰收集出水进入沉淀分离器;所述沉淀分离器的进水端为混凝反应器,混凝反应器的上部设置有混凝剂及氧化剂的加药管;沉淀分离器的下部为做成45°的浓缩泥斗,在泥斗的斜面上设有过水布水孔,混凝反应器中的水从所述过水布水孔流入浓缩泥斗;泥斗斜面的上方为斜管填料,泥斗的底部设置有排泥口,排水口设置在沉淀分离器的上部。所述的分体式地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在厌氧反应器中间有支撑加强管。所述的分体式地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中,厌氧反应器顶部的检查人孔的盖板上设置锁扣装置。所述的分体式地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中,装置中的所有过水管均直通入各个容器的底部,出水口距底部的底板300mm。所述的分体式地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中,在二级接触氧化器的下部设置水泵把部分污水回流至进水混合器。所述的分体式地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进水混合器上设置有进水管、接触氧化出水回流管和污泥回流管,进水管连接污水;接触氧化出水回流管连接二级接触氧化器的水泵;污泥回流管连接泥斗的底部设置有排泥口。所述的分体式地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曝气系统包括直径215_的微孔曝气器和曝气管。所述的分体式地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软性填料设置在距离反应容器底板500mm以上,所述软性填料的厚度为2000mm,且软性填料的上下端采用槽钢与螺纹钢组成的支架固定。所述的分体式地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过水布水孔设置在距离池底 700mm处,直径大小为60mm。所述的分体式地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微孔曝气器为膜片式微孔曝气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采用串联连接的方式代替传统的并联方式,集厌氧反应、缺氧反应、好氧反应、混凝反应、斜管沉淀,混合液回流和污泥回流于一体的水处理设备,比普通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增加厌氧反应器及混合液回流。具有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处理水量大、产泥量少等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城市的酒店宾馆等、郊区的高速公路服务站等,以及类似于生活污水的工业废水。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提供的装置的前半部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装置的后半部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I和图2,本技术提供的分体式地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混合厌氧反应区A、水解酸化区B、一级接触氧化区C、二级接触氧化区D和沉淀分离区E。其中,所述混合厌氧反应区A包括进水混合器(2)和厌氧反应器(3),其中,所述厌氧反应器(3)结构特征为设计在处理装置的开始端,且在中间采用隔板(2’)隔出一个进水混合器(2),混合液从进水口(a)进入,在厌氧反应器(3)中间有支撑加强管(4)。厌氧反应器(3)顶部的检查人孔的盖板上设置锁扣装置(5),以免人畜意外掉进水池中。所述水解酸化区B包括缺氧反应器(9),所述缺氧反应器(9)的结构特征为在其一侧采用过水管(6)承接上级(即厌氧反应器),且过水管(6)从上面直通入缺氧反应器(9)的底部,距底板300mm。在距底板500mm向上设置2000mm长的软性填料(8),填料的上下端采用槽钢与螺纹钢组成的支架(7)固定。所述一级接触氧化区C包括一级接触氧化器(10),所述一级接触氧化器结构特征为在其一侧采用过水管(6)承接上级(即缺氧反应器),且过水管(6)从上面的出水通入一级接触氧化区(10)的底部。一级接触氧化区(10)的底部设置有直径215mm的微孔曝气器(12)和曝气管(13)组成的曝气系统。且距底板500mm向上设置2000mm长的软性填料(8),填料的上下端采用槽钢与螺纹钢组成的支架(7)固定。在其另一侧上部设置三角出水堰(11)收集出水进入下级反应器。所述二级接触氧化区D包括二级接触氧化器(14),其中所述二级接触氧化器结构特征为一侧采用过水管(6)承接上级(即一级接触氧化器),从上面的出水进入二级接触氧化区(14)的底部,二级接触氧化区(14)的底部设置有直径215_的微孔曝气器(12)和曝气管组成 的曝气系统。在距底板500mm向上设置2000mm长的软性填料(8),填料的上下端采用槽钢与螺纹钢组成的支架(7)固定。在另一侧上部设置三角出水堰收集出水进入下级反应器。下部设置水泵(本装置未包括)把部分污水回流至进水混合器(2)的接触氧化出水回流管b。所述沉淀分离区E包括沉淀分离器(18),所述沉淀分离器结构特征为右端为混凝反应器(22),右上部设置有混凝剂及氧化剂的加药管(15),采用直径60mm的过水布水孔(21)进入沉淀分离区(18);沉淀分离区下部为做成45°的浓缩泥斗(19),左中部为斜管填料(16)及由槽钢和螺纹钢组成的填料支架(17),底部设置有排泥口(20),所述排泥口连接进水混合器(2)的污泥回流管C,左端上部设置三角出水堰收集出水从排水口 g排放。该装置工作原理如下第一阶段为厌氧反应阶段。污水、回流的好氧混合液及回流的污泥分别从进水管a、接触氧化出水回流管b、污泥回流管C、由泵送至进水混合器(2),实现快速混合,在距离池底300mm处流出。反向向上流,截面积变大,流速变慢,与厌氧反应器内悬浮污泥层进行充分接触,进行磷的释放。第二阶段为缺氧反应阶段。厌氧反应器出水从上通过过水管(6)进入缺氧反应器(9),距离底部300mm处流出,污水反向向上经过软性填料(8)。填料及微生物将污水中颗粒物质和胶体物质迅速絮凝截留和吸附,在大量水解细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分解为溶解性物质,同时在产酸菌的协同作用下将大分子物质,难于生物降解物质,氧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低分子物质,为后续好氧生化处理创造好条件。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将回流混合液中的大量氮元素还原成氮气释放至空气。第三阶段接触氧化阶段。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永光张平蓝炳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新泰隆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