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刚性太阳电池背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72035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1 09:53
一种刚性太阳电池背板,所述背板从中心向外依次包括基层、外层以及含氟涂层。所述基层为PET蜂窝层,所述基层的厚度为50~350微米,所述外层为BMC层或SMC层,所述外层的厚度为15~50微米,所述外层表面经过等离子处理,所述外层表面为含氟涂层,所述含氟涂层的厚度为15~50微米,所述背板厚度为110~550微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刚性太阳电池背板具有高刚度、高强度、高耐冲击、散热性好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太阳电池的发电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电池背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刚性太阳电池背板。技术背景太阳电池背板是太阳电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背板是电池背面的保护材料,用于支撑、固定太阳电池,并起到保护太阳电池组件的作用。制作背板的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硬度,否则在太阳电池组件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褶皱等问题,造成组件的缺陷或失效。同时,背板的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散热性,否则,容易造成太阳组件热量的积累,影响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从而,影响组件的发电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高刚度、高强度、高耐冲击、散热性好的刚性太阳电池背板,有利于保护太阳电池组件,延长太阳电池的使用寿命。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刚性太阳电池背板的主要技术方案为所述背板由中心向外依次包括基层、外层以及含氟涂层。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刚性太阳电池背板还采用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所述基层为PET蜂窝层。所述基层的厚度为5(T350微米。所述外层为BMC层或SMC层。所述外层的厚度为15 50微米。所述外层表面经过等离子处理。 所述外层表面为含氟涂层。所述含氟涂层的厚度为15 50微米。所述背板厚度为110 550微米。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刚性太阳电池背板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I)本技术所述的PET蜂窝层基层,具有高刚度、高强度、高耐冲击性能、散热性能好的特点,本技术在基层的表面采用流延工艺流延出SMC或BMC树脂,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较强的刚性,本技术的含氟涂层具有很好的耐候性,耐水性,氧阻隔性,并且有自清洁性,非常适合做太阳电池背板的最外层。(2)通过本技术的加工工艺制备的电池背板各层的粘结性好,且这种工艺可实现连续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给出的一种刚性太阳电池背板的实施例,包括基层1,所述基层I是经蜂窝技术处理后形成的PET蜂窝层。所述蜂窝层形式的基层是由上、下面板中间夹一比较厚的软夹芯所构成,蜂窝夹层结构具有类似工字梁的力学性能,具有高刚度、高强度、高耐冲击,与其它夹层材料相比,强度相同时,其重量要轻得多。采用PET蜂窝层作为基层,既能发挥PET材料耐湿热老化、耐撕裂、尺寸稳定、易加工的优点,又能够利用蜂窝形式夹层的高刚度、高强度、高耐冲击、散热性好的结构特点,可以充分满足太阳能电池背板的需求。本技术在基层I的两个表面采用流延工艺流延出SMC或BMC树脂,分别形成外层2。SMC是指片状模塑料,BMC是指团状模塑料,其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较强的刚性,其机械性能可以与部分金属材料媲美。在外层2的外表面还具有含氟涂层3。含氟涂层3具有很好的耐候性,耐水性,氧阻隔性,并且有自清洁性,非常适合做太阳电池背板的最外层。在本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基层I的厚度为50-350微米,优选地方案为70-250微米,具体数值可以选为50微米,100微米,150微米,200微米,250微米,300 微米,350微米,选择上述厚度的基层I可以便于蜂窝层技术处理,上述具体厚度值的选择,可以更好的满足工艺需求,有利于加工和整体性能的提高。在本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外层2的厚度为15-50微米,具体数值可以选为15微米,20微米,25微米,30微米,35微米,40微米,45微米,50微米,选择上述厚度的外层2可以更好的满足粘结性的需求,上述具体厚度值的选择,有利于外层2的加工。在本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含氟涂层3的厚度为15-50微米,具体数值可以选为15微米,20微米,25微米,30微米,35微米,40微米,45微米,50微米,选择上述厚度的含氟涂层3可以平衡透光性和强度之间的关系,上述具体厚度值的选择,有利于含氣树脂的嗔涂或棍涂。在本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背板的厚度为110-550微米,具体数值可以选为110微米,150微米,200微米,2500微米,300微米,350微米,400微米,500微米,选择上述厚度的背板可以更好地满足散热性和强度的需求。本技术给出的制备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刚性太阳电池背板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I)对基层PET采用蜂窝技术处理,形成PET蜂窝层;(2)在PET蜂窝层的表面采用流延工艺流延出SMC或BMC树脂,形成SMC或BMC层;(3)在SMC或BMC层上表面进行等离子处理;(4)在SMC或BMC层表面分别喷涂或辊涂含氟树脂,形成含氟涂层;(5)在含氟涂层的表面进行等离子处理。本技术的上述工艺比较简单,可以实现连续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这种背板的生产成本,利于市场推广。权利要求1.一种刚性太阳电池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从中心向外依次包括基层、外层以及含氟涂层。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刚性太阳电池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为PET蜂窝层。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刚性太阳电池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厚度为5(Γ350微米。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刚性太阳电池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为BMC层或SMC层。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刚性太阳电池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厚度为15 50微米。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刚性太阳电池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表面经过等离子处理。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刚性太阳电池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表面为含氟涂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刚性太阳电池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涂层的厚度为15 50微米。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刚性太阳电池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厚度为11(Γ550微米。专利摘要一种刚性太阳电池背板,所述背板从中心向外依次包括基层、外层以及含氟涂层。所述基层为PET蜂窝层,所述基层的厚度为50~350微米,所述外层为BMC层或SMC层,所述外层的厚度为15~50微米,所述外层表面经过等离子处理,所述外层表面为含氟涂层,所述含氟涂层的厚度为15~50微米,所述背板厚度为110~550微米。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刚性太阳电池背板具有高刚度、高强度、高耐冲击、散热性好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太阳电池的发电效率。文档编号B32B3/12GK202373615SQ20112056736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0日专利技术者夏文进, 张育政, 林建伟, 王志 申请人: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伟夏文进张育政王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