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多孔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68592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1 0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结构受力构件——预制多孔柱,意在提供一种便于制作、运输、安装的结构受力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浇混凝土柱施工进度缓慢、自重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本方案中的预制多孔柱,包括筒状的模壳和固定在模壳内的箍筋,所述箍筋包括有外框筋,外框筋内设有一根以上内筋,所述内筋的两端连接在外框筋上。其特点是:该构件为多孔结构,可由工厂规模化生产,运到现场拼装以后再根据设计要求浇筑混凝土,形成组合式结构构件,施工速度快、不需现场支护模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用于柱的施工的永久型模板构件。
技术介绍
传统施工方法建造的房屋,由于受操作工人技术水平、施工エ艺等的影响,很难满足人们对品质的要求,而且在整个建造过程中,传统的施工方法在材料、能源、劳动カ等方 面的浪费也十分惊人。传统的柱的建筑方法是先搭好定位用的架子,定位安置好钢筋,然后使用板材搭成模板后进行砼浇注,待砼成型后再拆除模板,这样的施工方法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在浇注工作的前后,需要消耗很多人力物力来处理柱四周的模板,而且在进行大截面柱的施エ时,往往需要一次以上的重复施工来建造柱体,在一定程度上就延长了房屋的建设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预制多孔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大截面柱施工进度缓慢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本方案中的预制多孔柱,包括筒状的模壳和固定在模壳中的箍筋,所述箍筋包括有外框筋,外框筋设在模壳内,所述模壳内设有隔断,所述隔断将模壳内分为ー个以上的空腔。外框筋的形状与模壳的形状保持一致,可为圆形、矩形或异性等各种形状,箍筋上的外框筋在制造过程中就被埋入模壳内,模壳内不同水平面上可设有两个以上的箍筋,所述箍筋可保证整个预制多孔柱在运输等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在建筑物中安装并施工完毕后,所述的箍筋依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同时设有内筋以构成多肢箍筋。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是施工构件为轻薄的壳体,可由エ厂规模化生产,运到现场拼装以后再根据设计要求浇筑混凝土,形成组合式结构构件,施工速度快、不需现场支护模板。施工构件在施工过程中替代模板,结构箍筋是施工构件的主要受カ钢筋。施工构件依靠活动支架体系支撑,脚手架搭设方便快捷。而且模壳内隔断分割出数个空腔,可按照施工需要对不同的空腔进行混凝土灌注,既可节省材料,减少柱的质量,在使用同样材料的情况下一次施工建筑大截面的柱体,还可以充分利用未灌注的空腔进行管线施工,充分利用了空间。进ー步所述外框筋内设有内筋,内筋的两端连接在外框筋上。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是可根据施工需要以构成不同结构的多肢箍筋。进ー步所述外框筋由环筋首尾连接构成,所述环筋为钢材弯呈封闭扁环形,所述封闭环形由并行的两条长边和两端的圆弧围呈,所述内筋为环筋,外环筋中相邻环筋端部的圆弧同心叠合,内筋端部的圆弧叠合在外框筋的封闭扁环形内;所述隔断包括交错的两块以上的隔断,所述内筋设在隔断内。环筋可用一根钢筋弯制而成,形如ー长长的扁环,所述长边可为两平行的直边,整个多肢箍筋中的钢筋均为环筋构成,所述的封闭扁环形可以是椭圆形、矩形等各种长条形状,封闭的结构节约了传统箍筋中的弯头及重复段材料,而且环筋内包括并列的两根钢筋,选用更小直径的钢筋就能达到同样的设计效果,且与混凝土的握裹カ好,结构稳定。进ー步所述模壳的上下端面设有相配合的连接卡槽。连接卡槽的竖直结合面可以设有一定的倒角以便于拼接,上述方案的特点是两个同样的预制多孔柱可以通过连接卡槽进行重叠连接,所述连接卡槽可以是阴阳嵌合式连接卡槽,连接处紧密且不易松动。进ー步所述连接卡槽的模壳外侧的边沿设有倒角。上述方案的特点是如果不设倒角,在两个竖置连接的预制多孔柱的连接部位,容易缺损影响后期的柱面施工又影响美观。在设倒角之后所述的连接部位会呈现ー圈エ艺槽,便可以避免连接部位缺损的现象发生。进ー步所述模壳为轻质低导热高強度混凝土売。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是保温性能好,利于节能减排。进ー步模壳表层设有装饰层。所述装饰层可以是清水混凝土、彩色混凝土以及其他彩色涂层,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是外观质量好、不用抹灰、建造成本较传统エ艺低。进一歩所述模壳为矩形、L形、T形或圆形,模壳转角处设有柱圆角。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多肢网片箍筋的示意图;图5为图3上连接卡槽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3下连接卡槽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述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在此不再阐述。如图I、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预制多孔柱包括方形筒状的模壳I和其内的多肢网片箍筋2。模壳I为轻质低导热高强度混凝土在エ厂内成型,方形的模壳内还设有“井”字形的隔断,四块隔断之间互相交错,表层还设有清水混凝土层,模壳I高度方向的转角处为柱圆角14。模壳I的上下表面设有相配合的连接卡槽,所述连接卡槽包括上连接卡槽11和下连接卡槽12,上连接卡槽11和下连接卡槽12可以配合嵌固在一起,为保证能够顺利的嵌合,上连接卡槽11和下连接卡槽12的竖向贴合面均设有5°的倒角,所述连接卡槽的模壳外侧的边沿均设有倒角13。模壳I在成型时内部就嵌入了三层多肢网片箍筋2 (如图3所示),多肢网片箍筋2的外框完全埋入了模壳I内,多肢网片箍筋2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模壳I的高度方向。多肢网片箍筋2包括四周的外框筋21和横纵交错的内筋22。外框筋21和内筋22均为环筋构成,每个环筋均是由ー根钢筋首尾焊接弯制而成,所述环筋由并行的两条长边和两端的圆弧围成,环筋上的焊点位于ー长边的中部。外框筋21由四根环筋首尾焊接呈方形,其中相邻环筋端部的圆弧同心叠合围呈一封闭的约束孔231,内筋22端部的圆弧与外框筋同样围呈了封闭的约束孔232,相交错的内筋22也围呈多个约束孔233,钢筋间相接触的部位进行焊接,在模壳I的制造过程中,所述的内筋就被埋入了隔断内形成钢混结构,模壳I内被割断分为九个相对独立的方形空腔,可以对每个空腔独立进行混凝土浇注。在进行安装时,可适当減少主筋的长度以避免上下抵触,可使用直螺纹或套管等エ艺进行连接。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将所述的清水混凝土层替换为彩色混凝土层,或是将所述模壳的外形更改为矩形、L形、T形或圆形等,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权利要求1.预制多孔柱,其特征是包括筒状的模壳和固定在模壳中的箍筋,所述箍筋包括有外框筋,外框筋设在模壳内,所述模壳内设有隔断,所述隔断将模壳内分为一个以上的空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预制多孔柱,其特征是所述外框筋内设有内筋,内筋的两端连接在外框筋上。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预制多孔柱,其特征是所述外框筋由环筋首尾连接构成,所述环筋为钢材弯呈封闭扁环形,所述封闭环形由并行的两条长边和两端的圆弧围呈, 所述内筋为环筋,外环筋中相邻环筋端部的圆弧同心叠合,内筋端部的圆弧叠合在外框筋的封闭扁环形内;所述隔断包括交错的的隔断,所述内筋设在隔断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多孔柱,其特征是所述模壳的上下端面设有相配合的连接卡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多孔柱,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卡槽的模壳外侧的边沿设有倒角。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多孔柱,其特征是所述模壳为轻质低导热高强度混凝土壳。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制多孔柱,其特征是模壳表设有装饰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制多孔柱,其特征是所述模壳为矩形、L形、T形或圆形, 模壳转角处设有柱圆角。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结构受力构件——预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能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