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朝阳专利>正文

颈部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56205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6 19:40
一种颈部辅具,含有:一护垫体,该护垫体的相对两侧,设有第一接触面及第二接触面,且贯穿有一贯穿孔,其中该第一接触面供跨置于使用者的锁骨上,而该第二接触面用以承接使用者的下颚;以及一固定带体,穿置于该护垫体的贯穿孔中,以藉该固定带体将该护垫体固定在颈部前方;如是藉该护垫体支撑于该锁骨及下颚间,减少使用者伸头姿势及分担颈部支撑头部的重量,因而降低对颈椎的伤害与颈椎两侧肌肉群所造成的疲劳,若在交通工具行进间(如开车),可缓冲颈部瞬间向前弯曲时的瞬间作用力,以避免颈椎受瞬间作用力所产生的伤害。(*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颈部辅具,尤指一种可置于使用者颈部的前方,并支撑于锁骨及下颚间的辅具。技术背景人类的颈部,除了用以支撑的颈椎骨胳及肌肉群外,更含有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因此对于颈部的防护极为重要,我们常见一些病患,无法将头部自主性的抬起、活动,而长时间处于低头、固定的状态,此一低头的固定姿势,往往使颈椎必须承受较大的压力,长期如此,便极易造成颈椎病变。除了上述的病患外,很多的工作,如长时间驾车、进行电脑输入的文字输入工作者,在工作的时候,往往会长时间的保持伸头姿势,长时间的工作后,便会造成颈部肌肉僵硬、酸痛现象,这些都是颈椎长时间不正常负担头部重量所致;另外,时常于车祸意外中所见,乘客因瞬间撞击,导致颈部突然向前剧烈弯曲,而造成颈椎及中枢神经受损,缘此,实有矫正、分担负荷及防护颈椎的必要。而目前所揭示的辅具中,并无揭示具有支撑颈椎向前弯曲的辅具,缘此,本案创作人有鉴于此,乃予以研究,而揭示出本专利技术所示的颈部辅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部辅具,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减少使用者颈椎的压力,既可减少病变,又可提供有效支撑于开车等情况中。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颈部辅具,其特征在于含有一护垫体,该护垫体的相对两侧的外缘设有供跨置于使用者的锁骨上的第一接触面及承接使用者的下颚的第二接触面,且该护垫体的第一、二接触面间构成一夹角。其中,该护垫体贯穿有一贯穿孔。其中,进一步含有固定带体,该固定带体穿经该护垫体。其中,该护垫体朝向使用者颈部一侧形成一凹部。其中,该护垫体朝向使用者下颚侧凹设一承接凹部。其中,该承接凹部由对应下颚的前方朝颈部方向逐渐向两侧扩张以呈一 V形。通过上述结构,本技术所揭示的颈部辅具,乃具有以下结构特征及优点,而显本技术的新颖性并具产业的利用性I.可以有效减少使用者颈椎的压力,避免因长时间因低头或伸头姿势,造成颈椎病变。2.结构简单、使用容易。3.首见应用于颈部前方的辅具,具有市场新颖性。本技术的可取实体,可由以下说明及所附各图式,而得以明晰。附图说明图I :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 :本技术应用状态示意图。图3 :本技术俯视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I、图2、图3所示,本技术有关于一种颈部辅具,含有一护垫体10,该护垫体10的相对两侧的外缘,设有第一接触面11及第二接触面12,令该护垫体10的第一、二接触面11、12间,构成一夹角A,其中该第一接触面11供跨置于使用者的锁骨C上,而该第二接触面12用以承接使用者的下颚M。如图I、图2所示,本技术所揭示的颈部辅具,进一步包含一固定带体20,该固定带体20穿经该护垫体10,以藉该固定带体20将该护垫体10固定在颈部N前方;如是藉该护垫体10支撑于该锁骨C及下颚M间,以降低使用者因低头姿势,对颈椎所造成的压力,并可缓冲颈部瞬间向前弯曲时的瞬间作用力,以避免颈椎受瞬间作用力所产生的伤害。本技术所揭示的颈部辅具,其中该护垫体10含有贯穿孔15,使该护垫体10呈一中空状,使用者在低头时,下颚M与锁骨C可以相对挤压该护垫体10,而产生微量变形,使该护垫体10可以减缓外力,且更为吻合地附着在使用者的下颚M与锁骨C间,使该护垫体10不易滑落或移位,而呈一稳定状态。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揭示的颈部辅具,其中该护垫体10的第一、二接触面11、12间,构成一夹角A,于应用时,位于该夹角A的开口面10a,朝向使用者的颈部N,当使用者的锁骨C与下颚M相对紧夹该第一、二接触面11、12时,对该护垫体10所产生的作用力F朝向使用者的颈部N,使该护垫体10不会向外滑落。本技术所揭示的颈部辅具,其中该护垫体10可制自发泡棉、海棉、泡棉……等,本技术并不自限。本技术所揭示的固定带体20,可为绳或松紧带,本技术并不自限。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所揭示的颈部辅具,其中该护垫体10,朝向使用者颈部N—侧,形成一凹部13,以吻合地跨置在使用者的颈部N前方;另于该护垫体10朝向使用者下颚M侧,凹设一承接凹部14,以吻合地承接使用者的下颚M,另外该承接凹部14由对应下颚M的前方,朝颈部N方向逐渐向两侧扩张,呈一 V形,以吻合人类下颚骨的形状。本技术所揭示的颈部辅具,乃具有以下结构特征及优点,而显本技术的新颖性并具产业的利用性I.可以有效减少使用者颈椎的压力,避免因长时间因低头或伸头姿势,造成颈椎病变。2.结构简单、使用容易。3.首见应用于颈部前方的辅具,具有市场新颖性。本技术所揭示的结构、形状,可于不违本技术的范畴下予以修饰应用,本技术并不予自限。权利要求1.一种颈部辅具,其特征在于含有一护垫体,该护垫体的相对两侧的外缘设有供跨置于使用者的锁骨上的第一接触面及承接使用者的下颚的第二接触面,且该护垫体的第一、二接触面间构成一夹角。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颈部辅具,其特征在于,该护垫体贯穿有一贯穿孔。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颈部辅具,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含有固定带体,该固定带体穿经该护垫体。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颈部辅具,其特征在于,该护垫体朝向使用者颈部一侧形成一凹部。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颈部辅具,其特征在于,该护垫体朝向使用者下颚侧凹设一承接凹部。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部辅具,其特征在于,该承接凹部由对应下颚的前方朝颈部方向逐渐向两侧扩张以呈一 V形。专利摘要一种颈部辅具,含有一护垫体,该护垫体的相对两侧,设有第一接触面及第二接触面,且贯穿有一贯穿孔,其中该第一接触面供跨置于使用者的锁骨上,而该第二接触面用以承接使用者的下颚;以及一固定带体,穿置于该护垫体的贯穿孔中,以藉该固定带体将该护垫体固定在颈部前方;如是藉该护垫体支撑于该锁骨及下颚间,减少使用者伸头姿势及分担颈部支撑头部的重量,因而降低对颈椎的伤害与颈椎两侧肌肉群所造成的疲劳,若在交通工具行进间(如开车),可缓冲颈部瞬间向前弯曲时的瞬间作用力,以避免颈椎受瞬间作用力所产生的伤害。文档编号A61F5/00GK202355485SQ20112048731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0日专利技术者杨东卿, 杨朝阳 申请人:杨东卿, 杨朝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朝阳杨东卿
申请(专利权)人:杨朝阳杨东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