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祝波专利>正文

机械式避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51436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5 2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式避震器,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汽车因路面不平而受到冲击时,通过机械传动将该冲击的能量经摩擦转换为热能而散发在空中。其包括活动臂、传动机构和固定在车桥上的支撑架,活动臂的上端与汽车车架固定连接,其下端与传动机构活动连接,传动机构置于支撑架与活动臂之间,所述传动机构为螺旋传动机构,在所述螺旋传动机构的两侧各设有一个起阻力作用的摩擦组件,螺旋传动机构通过齿轮啮合与摩擦组件相连。由于采用了机械式传动结构,从而将行驶中的汽车因路面不平而产生的颠簸冲击力,通过调节摩擦组件中的摩擦片与摩擦柱的摩擦力,增大或减小其间的摩擦力,将冲击动能转换成热能而释放,由此大大缓解了行驶中汽车的颠簸。(*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底盘的避震器,特别涉及一种通过机械传动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加以衰减的避震器。
技术介绍
汽车悬架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カ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カ和カ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 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典型的悬架结构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以及减震器等组成,个别结构则还有缓冲块、横向稳定杆等。弾性元件又有钢板弹簧、螺旋弹簧以及扭杆弹簧等形式,而现代轿车悬架多采用螺旋弹簧和扭杆弹簧。当路面对轮子的冲击カ传到弹簧时,弹簧产生变形,吸收轮子的动能,转换为弹簧的位能(势能),从而缓和了地面的冲击对车身的影响。但是,弹簧本身不消耗能量,储存了位能的弹簧将恢复原来的形状,把位能重新变为动能。如果单独使用弹簧而没有消振元件, 一些轻型汽车就会像杂技演员跳“蹦蹦床” 一祥,受到一次冲击后连续不断地上下运动。目前,在悬架结构中所用的消振元件多为液压或气压减震器,其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其存在的缺点使用不当易造成漏油导致减震作用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式避震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汽车因路面不平而受到冲击时,通过机械传动将该冲击的能量经摩擦转换为热能而散发在空中。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机械式避震器,包括活动臂、传动机构和固定在汽车车桥上的支撑架,活动臂的上端与汽车车架固定连接,其下端与传动机构活动连接,传动机构置于支撑架与活动臂之间,所述传动机构为螺旋传动机构,在所述螺旋传动机构的两侧各设有ー个结构相同并起阻力作用的第一摩擦组件和第二摩擦组件,螺旋传动机构通过设于其下端的第一圓柱齿轮与第一摩擦组件和第二摩擦组件中的齿轮外啮合相连。所述螺旋传动机构,是在该机构上部的两侧设有两根导杆,所述活动臂沿所述的导杆上下移动,设于其中心的螺杆的上部外设螺纹并与活动臂下端的螺旋螺母内啮合;螺杆的中部设有沿径向凸出的圆盘,圆盘置于传动机构的中部定位槽内,螺杆的下部为光滑圆柱,所述的第一圆柱齿轮与螺杆同轴并固定在其下端,当活动臂作上下直线运动时,带动螺杆绕其杆轴旋转,进而带动第一圆柱齿轮旋转。所述第一摩擦组件和第二摩擦组件均由摩擦柱、与摩擦柱圆周面紧密接触且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的摩擦片及设于摩擦柱下端与其同轴的棘轮传动组件组成,所述的摩擦片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支撑柱悬挂在所述支撑架的侧边框架上,在其外表面上还设有压杆并通过该压杆与外置的用于调节摩擦片与摩擦柱之间的摩擦力大小的电机相连。第一摩擦组件和第二摩擦组件中的棘轮传动组件均由下表面设有反齿的棘轮和上表面设有正齿的第二圆柱齿轮组成;第一摩擦组件中的反齿与第二摩擦组件中的反齿的齿向相反,第一摩擦组件中的正齿与第二摩擦组件中的正齿的齿向相反;每个棘轮与其对应的第二圆柱齿轮同轴上下设置,所述反齿和对应的正齿重叠时相互啮合,每个第二圆柱齿轮与所述的第一圆柱齿轮外啮合,当第一圆柱齿轮带动所述的第二圆柱齿轮转动时,第一摩擦组件中的第二圆柱齿轮拨动对应的棘轮或者第二摩擦组件中的第二圆柱齿轮拨动对应的棘轮带动与其对应的摩擦柱作相同方向的旋转。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在所述传动机构的上部设有将活动臂、传动机构半封闭起来的防尘外罩。在该避震器的上部活动臂和传动机构的外围还设有防震螺旋弹簧。在所述的防尘外罩外还设有防震螺旋弹簧。本技术由于采用了机械式传动结构,从而将行驶中的汽车因路面不平而产生的颠簸冲击力,通过调节摩擦组件中的摩擦片与摩擦柱的松紧力,增大或减小其间的摩擦力,将冲击动能转换成热能而释放,由此大大缓解了行驶中汽车的颠簸。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细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棘轮组件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机械式避震器垂直设置在汽车车架100与车桥200之间,包括活动臂I、传动机构和支撑架3,活动臂I的上端与汽车车架100固定连接,其下端与传动机构的上端活动连接,传动机构通过圆盘支架2固定在所述的支撑架3上,支撑架3 的下端固定在汽车车桥200上,在圆盘支架2与汽车车架100之间设有将活动臂I和传动机构封闭起来的防尘外罩,在防尘外罩外还设有进ー步起防震作用的螺旋弹簧8。所述的传动机构为螺旋传动机构,在其上部的两侧设有两根导杆21,活动臂I下端的横杆11的两端套在所述的导杆21上并沿导杆21上下移动,垂直设于传动机构中心的螺杆22的上部为外螺纹,在活动臂I下端的横杆11中部设有带有内螺纹的螺旋螺母12, 螺杆22的上部套接在螺旋螺母12内与其内啮合;螺杆22的上端设于传动机构顶部支架的顶端定位槽24内,螺杆22的中部设有沿径向凸出的圆盘25,圆盘25置于传动机构圆盘支架2的中部定位槽26内,传动机构顶部的顶端定位槽24和圆盘支架2的中部定位槽26 使螺杆22只可绕其自身的轴线旋转,在其它方向上不可产生位移,螺杆22的下部为光滑圆柱,在其下端设有与螺杆22同轴并螺杆22固定连接的第一圆柱齿轮23,当活动臂I作上下直线运动吋,所述螺旋螺母12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带动螺杆22绕其杆轴旋转,螺杆22的旋转又带动第一圆柱齿轮23同向旋转,当螺旋螺母12由上向下位移时,螺杆22逆时针旋转(图I中由下向上看),反之,当螺旋螺母12由下向上位移时,螺杆22则为顺时针旋转。也就是说,当行驶中的汽车因路面不平受到颠簸冲击力后,在车架100与车桥200之间距缩小或者扩大后再回复时,所述活动臂I向下移动,螺杆22带动第一圆柱齿轮23作逆时针旋转,反之,当在车架100与车桥200之间距扩大或者縮小后再反弹时,所述活动臂I向上移动,螺杆22带动第一圆柱齿轮23作顺时针旋转。在传动机构的左右两侧设有第一摩擦组件和第二摩擦组件,每组摩擦组件垂直设置,其由金属材料制作的摩擦柱4、摩擦片41和棘轮传动组件组成,摩擦柱4为圆柱形设于支撑架3的侧边框架31中,可以绕其中心轴旋转,摩擦片41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其与摩擦柱4同轴,其内侧面与摩擦柱4的外圆周面紧密接触,在其外侧面上设有将摩擦片41 悬挂在摩擦柱4侧边的支撑柱42,支撑柱42的一端固定在摩擦片41的外侧面上,另一端设于支撑架3的侧边框架31上并与侧边框架31活动连接。在摩擦片41的外侧面上还设有压杆43,压杆43的一端顶在摩擦片41的外侧面上,另一端与步进电机44相连接,步进电机44与汽车中央处理器连接。当需要提高摩擦片 41与摩擦柱4之间的摩擦カ时,可以启动步进电机44,使压杆43向摩擦柱4方向产生位移, 使摩擦片41与摩擦柱更紧,从而增加摩擦力。如附图说明图1、2所示,在摩擦柱轴46的下端设有与其同轴的棘轮传动组件,棘轮传动组件由下表面设有反齿51的棘轮5、棘轮5上方的复位弹簧53和上表面设有正齿61的第二圆柱齿轮6组成,棘轮5与第二圆柱齿轮6同轴上下设置并套接在摩擦柱轴46上,在第二圆柱齿轮6的下方设有与其同轴的紧固螺母48,通过该紧固螺母48可以调节第二圆柱齿轮 6与棘轮5之间的距离,当棘轮5上的反齿51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波
申请(专利权)人:祝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