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47580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5 15:22
一种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包括绕线基座及绝缘层。绕线基座具有中空轴心,绕线基座上形成隔板,隔板将中空轴心分隔出绕线部,绕线部包括第一绕线部及第二绕线部。第一绕线部绕设初级绕线及一次级绕线,各初级绕线及各次级绕线,依序呈初级绕线-次级绕线的排列变化。第二绕线部绕设一次级绕线及初级绕线,各次级绕线及各初级绕线,依序呈初级绕线-次级绕线的排列变化,而使各初级绕线被相邻的各该次级绕线所包覆。由于相邻一级绕线包覆另一级绕线,而可降低磁漏感率,提升效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绕线架,特别是指一种可降低磁漏感的绕线架。
技术介绍
变压器为各式电器设备中经常使用的电子零件。于传统的变压器中,其主要包含铁心组、绕线基座、初级绕线与次级绕线。其中,初级绕线及次级绕线完全重叠地上下叠绕于绕线基座的绕线部中,且以绝缘胶带作绝缘分离。铁心组通常由第一铁心部件所组成,第一铁心部件的轴心,设于绕线基座的中空通道内,使铁心组与初级绕线及次级绕线产生电磁耦合感应,由此达到电压转换的目的(如图I所示)。一般而言,变压器磁漏感的控制,对电源转换器十分重要,因为它将影响到电源转换器的电力转换效率,为提升电源转换器的电力转换效率,相关技术已致力于增加变压器绕线的耦合率,降低磁漏感,进而减少电压转换的能量损失。然而,目前所使用的变压器,其磁漏感率仍偏高,因此有进一步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其可有效降低磁漏感率,以提升电源转换效率。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包括绕线基座及至少一个绝缘层。绕线基座具有中空轴心,该绕线基座上形成至少一隔板,该至少一隔板将该中空轴心分隔出多个绕线部,该多个绕线部包括第一绕线部及第二绕线部。第一绕线部绕设至少一初级绕线及至少一次级绕线,各该初级绕线及各该次级绕线,以该中空轴心处由近至远算起,依序呈初级绕线-次级绕线的排列变化,而使各该初级绕线被相邻的各该次级绕线所包覆。第二绕线部绕设至少一次级绕线及至少一初级绕线,各该次级绕线及各该初级绕线,以该中空轴心处由近至远算起,依序呈初级绕线-次级绕线的排列变化,而使各该初级绕线被相邻的该等次级绕线所包覆。其中该第一绕线部的各该初级绕线分别对应该第二绕线部的各该初级绕线;该第一绕线部的各该次级绕线分别对应该第二绕线部的各该次级绕线。至少一个绝缘层,分别设置于相邻的各该初级绕线及各该次级绕线之间。由于相邻的初级绕线包覆次级绕线,以及,次级绕线包覆初级绕线,而可降低磁漏感率,提升效能。附图说明图I是习知技术绕线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a是本技术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b是本技术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a是本技术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b是本技术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a是本技术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b是本技术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第六实施例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第七实施例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11-绕线基座;111-挡墙;112-中空轴心;1120_绕线部;1121_第一绕线部;1122_第二绕线部;113_接脚;114_隔板;12_初级绕线;13-次级绕线;14-绝缘层;2_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21_绕线基座;211-挡墙;212-中空轴心;2120_绕线部;2121_第一绕线部;2122_第二绕线部;2123_第三绕线部;2124-第四绕线部;213_接脚;214-隔板;22_初级绕线;23_次级绕线;24_绝缘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清楚了解本技术的内容,谨结合附图进行下列说明,敬请参阅。请参照图2、图3a及图3b,是本技术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剖视图及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中,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I包括绕线基座11及至少一个绝缘层14。绕线基座11具有挡墙111、连接各挡墙111的中空轴心112、多个接脚113及至少一隔板114。该等接脚113由其中的挡墙111向外沿伸,以供连接电路板(图未示)。该绕线基座11上形成至少一隔板114,该隔板114由该中空轴心112的外侧壁向外沿伸形成,该至少一隔板114将中空轴心112分隔出多个绕线部1120,该多个绕线部1120包括第一绕线部1121及第二绕线部1122。第一绕线部1121绕设至少一初级绕线12及至少一次级绕线13,初级绕线12及次级绕线13相互交错叠绕。各该初级绕线12及各该次级绕线13以该中空轴心112处由近至远算起,依序呈初级绕线12-次级绕线13的排列变化(如图3a所示),或者,依序呈初级绕线12-次级绕线13-初级绕线12的排列变化(如图3b所示),而使各该初级绕线12被相邻的各该次级绕线13所包覆。第二绕线部1122绕设至少一次级绕线13及至少一初级绕线12,初级绕线12及次级绕线13相互交错叠绕。各该次级绕线13及各该初级绕线12以该中空轴心112处由近至远算起,依序呈初级绕线12-次级绕线13的排列变化(如图3a所示),或者,初级绕线12-次级绕线13-初级绕线12的排列变化(如图3b所示),而使各该初级绕线12被相邻的各该次级绕线13所包覆。其中该第一绕线部1121的各该初级绕线12分别对应该第二绕线部1122的各该初级绕线12 ;该第一绕线部1121的各该次级绕线13分别对应该第二绕线部1122的各该次级绕线1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初级绕线12的上下或左右被次级绕线13所包覆,以及,次级绕线12的上下或者左右被初级绕线13所包覆,而可将漏磁感率降至最低,而提升转换效率。此外,当各该初级绕线12及次级绕线13以并联方式或串联方式串接时,各该初级绕线12的绕线圈数可为至少一层绕线圈数。各该次级绕线13的绕线圈数可为至少一层绕线圈数。各该绝缘层14则分别设置于相邻的各该初级绕线12及各该次级绕线13的间,以供绝缘相邻的初级绕线12与次级绕线13而不致接触。此外,各该初级绕线12及次级绕线13,均可以自动化方式自动绕线,而可达自动化组装的目的。其中,该等初级绕线12则分别绕设于各该绕线部1120上,且各该初级绕线12电性连接脉冲宽度调变(PWM)单元(图中未示)。请参照图4a及图4b,其为本技术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第三、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图中,第三、第四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元件及功效大致雷同,于此不予多加赘述。本实施例中不同的是,该等绕线部2120还包含一第三绕线部2123,藉由该其中的一隔板214而使该第三绕线部2123相对该第二绕线部2122,该第三绕线部2123绕设至少一初级绕线22及至少一次级绕线23,各该初级绕线22及各该次级绕线23以该中空轴心212处由近至远算起,依序呈初级绕线22-次级绕线23的排列变化(如图4a所示),或者,依序呈初级绕线22-次级绕线23-初级绕线22的排列变化(如图4b所示),其中该第二绕线部2122的各该初级绕线22分别对应该第三绕线部2123的各该初级绕线22 ;该第二绕线部2122的各该次级绕线23分别对应该第三绕线部2123的各该次级绕线23。请参照图5a及图5b,其为本技术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第五、六实施例的剖视图。图中,第五、六实施例与第一、二实施例的元件及功效大致雷同,于此不予多加赘述。本实施例中不同的是,该等绕线部2120还包含一第四绕线部2124,通过该其中的一隔板214而使该第四绕线部2124相对该第一绕线部2121,该第四绕线部2124绕设至少一初级绕线22及至少一次级绕线23。各该初级绕线22及各该次级绕线23以该中空轴心212处由近至远算起,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君毅陈其铭
申请(专利权)人:耀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