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混式喷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4753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外混式喷射装置是喷射装置的一种。其特征是:固料运行的中心管(5)与液体运行的通道互不相通;自环形间隙(3)喷出的高速液体在喷射装置下部的混合区(7)内形成负压。中心管(5)内的固料被吸入混合区(7)并与喷射液体充分混合。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结构上彻底解决了喷射装置的堵塞问题,特别适于喷射遇水即发粘的粉状或粒状物料。(*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外混式喷射装置是喷射装置的一种。适用于一般物理或化学作业的有关设备,如固液混合或分离设备;特别适于喷射遇水即发粘的粉状物料。在一般的物理或化学作业中常采用喷射装置添加粉状或粒状物料。例如,美国的Gaddis石油公司在高效浓密机上就采用了喷射装置添加絮凝剂,提高固液分离效果。常用的喷射装置结构大多是将液体从中心管管壁开设的环形喷口引入。高速喷射的液体在中心管内形成负压区,并与进入中心管的粉状物料在管内混合。这种结构很容易使粉料粘结在喷口附近的管壁处,逐渐将中心管堵塞。特别是喷射遇水即发粘的物料,堵塞缺陷更为突出。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喷射装置的堵塞问题,避免频繁清理,延长使用寿命。外混式喷射装置由漏斗(1)、外套管(2)、内套管(4)、中心管(5)和管口(6)组成。中心管(5)的管壁上无任何开孔,中心管(5)的下部装有内套管(4)。中心管(5)和内套管(4)均与外套管(2)同轴。内套管(4)与外套管(2)构成环形间隙(3)。粉状或粒状物料经漏斗(1)进入中心管(5)。高压液体自管口(6)引入喷射装置,经环形间隙(3)喷出。高速喷出的液体在该喷射装置的下部混合区(7)内形成负压。经中心管(5)落下的粉状物料被吸入混合区(7)并与高速喷出的液体充分混合。在外混式喷射装置中,固料和液体是在完全互不相通的两个通道运行;而且混合过程完全在喷射装置的外部进行。本技术从结构上彻底解决了喷射装置的堵塞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外混式喷射装置的剖视图。图1是外混式喷射装置的剖视图,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之一。漏斗(1)与中心管(5)直接相连,粉状或粒状物料由此进入喷射装置。中心管(5)的管壁上无任何开孔。中心管(5)的下部装有内套管(4)。中心管(5)与内套管(4)均与外套管(2)同轴。内套管(4)与外套管(2)构成环形间隙(3)。高压液体自管口(6)进入喷射装置,经环形间隙(3)喷至下部混合区(7),并在混合区(7)内形成负压。从中心管(5)落下的粉状或粒状固料被吸入混合区(7),并在混合区(7)内与喷出的液体充分混合。权利要求1.外混式喷射装置,由漏斗(1)、中心管(5)、管口(6)、和外套管(2)组成,其特征是中心管(5)的管壁上无任何开孔,中心管(5)的下部装有内套管(4),内套管(4)与外套管(2)构成环形间隙(3)、液体经环形间隙(3)喷至混合区(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混式喷射装置,其特征是中心管(5)和内套管(4)均与外套管(2)同轴。专利摘要外混式喷射装置是喷射装置的一种。其特征是固料运行的中心管(5)与液体运行的通道互不相通;自环形间隙(3)喷出的高速液体在喷射装置下部的混合区(7)内形成负压。中心管(5)内的固料被吸入混合区(7)并与喷射液体充分混合。该技术从结构上彻底解决了喷射装置的堵塞问题,特别适于喷射遇水即发粘的粉状或粒状物料。文档编号B05B7/14GK2070647SQ90209720公开日1991年2月6日 申请日期1990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1990年7月10日专利技术者苏许贵, 林基明, 刘德福 申请人: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外混式喷射装置,由漏斗(1)、中心管(5)、管口(6)、和外套管(2)组成,其特征是:中心管(5)的管壁上无任何开孔,中心管(5)的下部装有内套管(4),内套管(4)与外套管(2)构成环形间隙(3),液体经环形间隙(3)喷至混合区(7)。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许贵林基明刘德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