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砂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4099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喷砂机,其特征是:卷材运行通道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喷砂嘴1和下喷砂嘴2,在上喷砂嘴1的对面与其几何中心线平行有一下吸尘口4,在下喷砂嘴2的对面与其几何中心线平行有一上吸尘口3;上喷砂嘴1和下喷砂嘴2分别经一喷砂管与配砂装置相连通;上吸尘口3和下吸尘口4与一除尘装置相串连;其优点是:机器与卷材无机械接触故适应性强,更换卷材品种方便;卷材表面布砂均匀牢固,无浮砂,工作地点无粉尘污染。(*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向石油沥青防水卷材两表面喷撒砂状隔离层的装置,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以高速气流为动力的喷砂机。该机适用于对各种高分子弹性体改性的石油沥青或煤焦油为涂盖材料的防水卷材进行喷砂加工,属建筑材料工业领域。砂状隔离层防水卷材也称砂面油毡,是系列防水卷材的一个新品种。主要用于倾斜屋面的防水处理。要求其砂层均匀,与卷材基体粘接牢固,无浮砂,具有较高的表面摩擦系数,以此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敷瓦工艺的施工操作性。是重要的防水材料品种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如何向防水卷材的表面撒砂呢?人们曾试用过一种干法机械撒砂机。其工作原理是先在上表面撒砂,然后导辊将卷材旋转180度,再向其反面撒砂,最后再经导辊反折180度进入下道工序。整个撒砂过程中卷材在生产线上要经过“S”状弯曲。该装置有如下缺点(1)正反两面撒砂时间不一致。由于卷材对砂粒的粘接强度与加工时温度有十分敏感的关系,所以上述工艺不能保证卷材正反面布砂指标的一致性。要达到上述指标,则工艺控制十分复杂。(2)该工艺撒砂靠砂粒的自由降落,砂粒能否粘接牢固除受温度影响外,还受卷材涂盖材料的性能制约,为此必须对原材料改性,提高针入度和耐热性,而这又将导致原材料成本成倍增加。(3)卷材在生产线上做“S”状弯曲时,增加了粘辊和卷材跑偏的因素,频繁的调整不但增加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效率,而且当导辊表面线速度与生产线的速度不同步时,将导致断头,从而大幅度降低成品率。(4)生产环境恶劣。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卷材无机械接触,上下两个表面同时布砂,适应较大范围内温度与线速度工艺条件而不增加操作强度和难度,产品质量可靠,无粉尘污染的布砂装置。本技术提供的喷砂机,其特征是在卷材运行通道的上、下两侧分别有一组上喷砂咀和一组下喷砂咀,在上喷砂咀的对面与其几何中心线平行,有一下吸尘口;在下喷砂咀的对面,与其几何中心线平行,有一上吸尘口;上喷砂咀和下喷砂咀分别经上喷砂管和下喷砂管与一配砂装置相连通;上吸尘口和下吸尘口与一除尘装置相串连。为了优化喷砂效果,本技术在上喷砂咀的出口处设置了一只导流板。为了改善卷材幅面的砂粒均布状况,在上喷砂咀与配砂装置的出料口之间安装着上均砂器,在下喷砂咀与配砂装置的出料口之间安装着下均砂器,上均砂器和下均砂器可分别由一组安装在喷砂管扩展腔中的导流叶片组成。在上述结构中,每一组喷砂咀的总长度为卷材宽度的110-120%,喷砂咀的宽度应满足最大喷砂量时,气流雷诺数为13000-20000之间,喷砂咀与卷材的运行轨迹间的距离选择100-150mm。吸尘口的位置及尺寸对防尘及余砂回收的效果作用很大,优选方案是吸尘口的长度选择卷材宽度的115-140%,吸尘口的宽度应保证气流风速为砂粒悬浮风速的8-12倍;吸尘口与卷材运行轨迹的距离为100-200mm。在下吸尘口处可设置防滴网栅。上述结构中的配砂装置,其结构形式可做多种选择。这里优选的方案是配砂装置有一封闭的箱体,该箱体上部有入料口和除尘器卸砂管,箱体的下部是一由螺旋倒正丝螺杆和包覆其外的闭风管组成的传输器;在箱体两侧的出料口处分别设置着喷砂风机和上喷砂管、下喷砂管。本技术的除尘装置,选用有源旋风除尘器,它包括主壳体、部分位于主壳体内的出风口,位于主壳体上方的蜗壳,位于蜗壳之中的由电机驱动的旋流转子及位于主壳体下部的卸砂管。卸砂管的出口可置于配砂装置的箱体之中,其与双螺旋倒正丝螺杆之间的距离按每KPa气压取值50-60mm设置。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详述本技术的实施方案附图一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二是本技术中配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三是本技术的均砂器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附图中,1-上喷砂嘴,2-下喷砂嘴,3-上吸尘口,4-下吸尘口,5-箱体,6-双螺旋倒正丝螺杆,7-上均砂器,8-下均砂器,9-喷砂风机,10-排空风口,11-主壳体,12-出风口,13-蜗壳,14-卸砂管,15-入料口,16-闭风管,17-上喷砂管,18-下喷砂管,19-导流叶片,20-防滴网栅,21-旋流转子,22-导流板,23-卷材运行轨迹。如图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喷砂机包括在卷材运行通道的上、下两侧分别有一组上喷砂咀1和一组下喷砂咀2,喷砂咀的材质选择应满足设计使用年限,风速、磨损系数的要求。在上喷砂咀1的对面与其几何中心线平行,有一下吸尘口4;在下喷砂咀2的对面,与其几何中心线平行,有一上吸尘口3;其中,每一组喷砂咀的总长度可选择为卷材宽度的110-120%,而喷砂咀的宽度应满足最大喷砂量时气流雷诺数为13000-20000之间,喷砂咀与卷材的运行轨迹23间的距离选择100-150mm。吸尘口的长度选择卷材宽度的115-140%,吸尘口的宽度应保证气流风速为砂粒悬浮风速的8-12倍;吸尘口与卷材运行轨迹23的距离为100-200mm。上喷砂咀1与下喷砂咀2的水平距离为100-300mm。喷砂咀的横截面垂直投影完全为相对应的吸尘口的横截面所包容。上喷砂咀1的出口处有一喷砂导流板22,其导流角度为30-45度。下吸尘口的入口处有一防滴网栅20,防滴网栅20选用直径2-5的钢丝制成,其空隙率为50-80%。本技术中的配砂装置经上喷砂管17和下喷砂管18分别与上喷砂咀1和下喷砂咀2相连通。配砂装置包括箱体5,位于箱体5顶端的入料口15,位于入料口15一侧的与有源旋风除尘器下端相接并探入箱体5内的卸砂管14,位于箱体5底部的闭风管16,安装于闭风管16内并与之配合的,由调速电机带动的双螺旋倒正丝螺杆6,位于闭风管16两端箱体5上的分别用以与上喷砂管17和下喷砂管18连通的出料口以及位于出料口处的喷砂风机9。由入料口15添料保持箱体5内始终充满粒径150-300μm的细砂。双螺旋倒正丝螺杆6转动时,细砂由闭风管16的开口处左右分别推入上喷砂管17和下喷砂管18后,被喷砂风机9送来的气流吹入分别串连在上喷砂管17和下喷砂管18中的带有扩展腔的上均砂器7和下均砂器8中,经扩展腔中设置的一组导流叶片19均流后,分别从上喷砂咀1和下喷砂咀2同时高速射向卷材的上下两个表面。导流叶片19可选用固定式结构,也可选用带有外调节装置和锁定机构的形式。闭风管16保证喷砂管中的正压不与旋流除尘器卸料口14中的负压气流短路。旋流除尘器的卸料口14与双螺旋倒正丝螺杆6的距离应满足料封的需求,按每Kpa气压50-60mm取值,闭风管16的内壁与双螺旋倒正丝螺杆6外表面的间隙选择3-5个砂粒的平均直径之和。从喷砂嘴射出的含砂气流,作用于卷材运行轨迹23上,形成一道射流幕。喷砂量的大小通过改变双螺旋倒正丝螺杆6的转速加以调整;一般按卷材砂面实际用砂量的2-2.2倍配比较合适。喷砂嘴风速通过喷砂管中的节流装置确定,配砂装置调速由卷材生产线车速控制器同步伺服控制。以上喷砂嘴1的作用机理为例,含砂气流经导流板22倾斜30-45度作用于卷材运行轨迹23上时,由于(如附附图说明图1所示)右侧空间大,左边空间小,气流在上述两因素共同作用下由卷材表面折入上吸尘口3中。未嵌入卷材表面的砂粒也随气流进入上吸尘口3中。上吸尘口3处的风速以砂粒悬浮速度的8-12倍为宜,一般取6-10m/s,其风量应大于或等于喷砂风量的5倍。卷材两端喷射过的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砂机,其特征是:在卷材运行通道的上、下两侧分别有一组上喷砂嘴(1)和一组下喷砂嘴(2),在上喷砂嘴(1)的对面与其几何中心线平行,有一下吸尘口(4),在下喷砂嘴(2)的对面,与其几何中心线平行,有一上吸尘口(3);上喷砂嘴(1)和下喷砂嘴(2)分别经上喷砂管(17)和下喷砂管(18)与一配砂装置相连通;上吸尘口(3)和下吸尘口(4)与一除尘装置相串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昌永江培科赵圣林黄正本杨义宫兆进孙世建王德节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建材一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