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39490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4 15:17
一种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其具有一第一次像素区、一第二次像素区与一第三次像素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包括一第一有机发光层与一第二有机发光层。第一有机发光层设置于第一次像素区,用以于第一次像素区产生一第一原色光。第二有机发光层设置于第二次像素区与第三次像素区,用以于第二次像素区产生一第二原色光,以及用以于第三次像素区产生一第三原色光。第一次像素区、第二次像素区与第三次像素区具有不同的共振腔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尤指一种于相邻的两个用以显示不同原色光的次像素区中形成同一有机发光层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由于具有主动发光、高对比、 薄厚度与广视角等优点,可望成为新一代平面显示面板的主流产品。公知电激发光显示面板所使用的有机发光层,是利用蒸镀工艺并搭配使用精细金属掩膜(fine metal mask, FMM)加以形成。然而,精细金属掩膜的相邻开口之间的距离具有其极限,再加上相邻的次像素区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相距以避免不同颜色的相邻次像素区所产生的光线发生混色问题,因此造成公知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开口率与解析度无法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以避免不同颜色的相邻次像素区产生的混色问题,并提升开口率与解析度。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其具有一第一次像素区、一第二次像素区与一第三次像素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包括一第一阳极、一第二阳极、一第三阳极、一第一有机发光层、一第二有机发光层、一第一阴极、一第二阴极,以及一第三阴极。第一阳极设置于第一次像素区内,第二阳极设置于第二次像素区内,且第三阳极设置第三次像素区内。第一有机发光层设置于第一阳极上并对应于第一次像素区,其中第一有机发光层包括一第一有机发光材料,用以于第一次像素区产生一第一原色光。第二有机发光层设置于第二阳极与第三阳极上并对应于第二次像素区与第三次像素区,其中第二有机发光层是用以于第二次像素区产生一第二原色光,以及用以于第三次像素区产生一第三原色光,其中第一原色光、第二原色光与第三原色光具有不同的波长频谱。第一阴极设置于第一有机发光层上并对应于第一次像素区。第二阴极设置于第二有机发光层上并对应于第二次像素区。第三阴极设置于第二有机发光层上并对应于第三次像素区。于第一次像素区内,第一阳极与第一阴极之间形成一第一微共振腔(micix) cavity),于第二次像素区内,第二阳极与第二阴极之间形成一第二微共振腔,于第三次像素区内,第三阳极与第三阴极之间形成一第三微共振腔,且第一微共振腔、第二微共振腔与第三微共振腔具有不同的共振腔长度(cavity length)。该第二有机发光层是为一复合层有机发光层。该第二有机发光层是为一单层有机发光层。另包括至少一第一空穴注入层,位于该第一次像素区内;至少一第二空穴注入层,位于该第二次像素区内;以及至少一第三空穴注入层,位于该第三次像素区内;其中该至少一第一空穴注入层、该至少一第二空穴注入层与该至少一第三空穴注入层具有不同的厚度,以分别使该第一微共振腔、该第二微共振腔与该第三微共振腔具有不同的共振腔长度。另包括至少一第一空穴注入层,位于该第一次像素区内;至少一第二空穴注入层,位于该第二次像素区内;以及至少一第三空穴注入层,位于该第三次像素区内;其中该至少一第一空穴注入层、该至少一第二空穴注入层与该至少一第三空穴注入层的其中一者与其它两者具有不同的厚度,且该第一阳极、该第二阳极与该第三阳极的其中一者与其它两者具有不同的厚度,以分别使该第一微共振腔、该第二微共振腔与该第三微共振腔具有不同的共振腔长度。该电激发光显示面板是为一上发光型(top emission type)电激发光显示面板, 该第一阴极、该第二阴极与该第三阴极分别包括一半穿透半反射电极,且该第一阳极、该第二阳极与该第三阳极分别包括一反射电极。该电激发光显示面板是为一下发光型(bottom emission type)电激发光显示面板,该第一阳极、该第二阳极与该第三阳极分别包括一半穿透半反射电极,且该第一阴极、 该第二阴极与该第三阴极分别包括一反射电极。该第二有机发光层包括一第二有机发光材料与一第三有机发光材料,该第一有机发光材料包括一蓝光发光材料,且该第二有机发光材料与该第三有机发光材料是分别选自于一红光发光材料以及一绿光发光材料的其中一者。该第二有机发光层包括一第二有机发光材料与一第三有机发光材料,该第一有机发光材料包括一红光发光材料,且该第二有机发光材料与该第三有机发光材料是分别选自于一绿光发光材料以及一蓝光发光材料的其中一者。该第二有机发光层包括一第二有机发光材料与一第三有机发光材料,该第一有机发光材料包括一绿光发光材料,且该第二有机发光材料与该第三有机发光材料是分别选自于一红光发光材料以及一蓝光发光材料的其中一者。该第一有机发光材料包括一红光发光材料,且该第二有机发光层包括一青绿光发光材料。该第一有机发光材料包括一蓝光发光材料,且该第二有机发光层包括一黄光发光材料。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制作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基板,并于基板上定义出一第一次像素区、一第二次像素区与一第三次像素区。分别于基板的第一次像素区、第二次像素区与第三次像素区内形成一第一阳极、一第二阳极与一第三阳极。利用一第一精细金属掩膜(fine metal mask)于第一次像素区内形成一第一有机发光层,其中第一有机发光层包括一第一有机发光材料。利用一第二精细金属掩膜于第二次像素区与第三次像素区内形成一第二有机发光层。分别于基板的第一次像素区、第二次像素区与第三次像素区内形成一第一阴极、一第二阴极与一第三阴极。于第一次像素区内,第一阳极与第一阴极之间形成一第一微共振腔(micro cavity),于第二次像素区内,第二阳极与第二阴极之间形成一第二微共振腔,以及于第三次像素区内,第三阳极与第三阴极之间形成一第三微共振腔。第一微共振腔、第二微共振腔与第三微共振腔具有不同的共振腔长度(cavity length)。该第二有机发光层包括一第二有机发光材料以及一第三有机发光材料。该第二有机发光层是为一复合层有机发光层,且形成该第二有机发光层的步骤包括利用该第二精细金属掩膜进行一蒸镀工艺,将该第二有机发光材料形成于该第二次像素区与该第三次像素区内;以及利用相同的该第二精细金属掩膜进行另一蒸镀工艺,将该第三有机发光材料形成于该第二次像素区与该第三次像素区内。该第二有机发光层是为一单层有机发光层,且形成该第二有机发光层的步骤包括利用该第二精细金属掩膜进行一共蒸镀工艺,将该第二有机发光材料与该第三有机发光材料同时形成于该第二次像素区与该第三次像素区内。另包括于形成该第一有机发光层与该第二有机发光层之前,于该第一次像素区内形成至少一第一空穴注入层、于该第二次像素区内形成至少一第二空穴注入层,以及于该第三次像素区内形成至少一第三空穴注入层,其中该至少一第一空穴注入层、该至少一第二空穴注入层与该至少一第三空穴注入层具有不同的厚度,以分别使该第一微共振腔、该第二微共振腔与该第三微共振腔具有不同的共振腔长度。另包括于形成该第一有机发光层与该第二有机发光层之前,于该第一次像素区内形成至少一第一空穴注入层、于该第二次像素区内形成至少一第二空穴注入层,以及于该第三次像素区内形成至少一第三空穴注入层,其中该至少一第一空穴注入层、该至少一第二空穴注入层与该至少一第三空穴注入层的其中一者与其它两者具有不同的厚度,且该第一阳极、该第二阳极与该第三阳极的其中一者与其它两者具有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孟宇刘至哲徐士峯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