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本低、构造简单、可现场制作、安装拆除方便,可连续进行作业、能重复利用的一种桥梁湿接缝作业车。包括有车架、车轮、上抬梁、和底模,底模安装在湿接缝下表面,车架和车轮组成在可沿湿接缝上表面移动的小车,小车与底模将湿接缝夹持在中间,车架上还设置有上抬梁,上抬梁处于湿接缝中心位置,通过穿过湿接缝的螺杆与底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消除了高空作业工序,保证施工安全,安装拆除方便,可连续进行作业,作业车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可在工地加工,材料获取方便,成本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桥梁工程,特别是桥梁湿接缝施工时用于湿接缝灌注混凝土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桥梁施工时在完成梁体架设后,需进行湿接缝施工,即在梁缝之间灌注混凝土,把梁体横向连接起来,以使梁体相互固结成为一个整体。由于桥梁往往跨越山谷、河流,下部往往不便于架设支架,故湿接缝施工属于高空作业,其通常施工方法是以木模作为湿接缝施工的底模,采用铁丝将木模吊挂于梁体底部平面上,湿接缝施工完后剪断铁丝,再将底模逐一敲落。亦有预留吊挂孔道以便于拆模的方法,但均未从模板设计方面进行改进。且底模拆除方法没有革新,对桥梁下部区域的高空坠物打击隐患亦无任何消除。为消除桥梁湿接缝施工时底模安装、拆除高空作业风险,避免高空坠物打击事故,设计一种保证安全,施工便捷的湿接缝模板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安全性高、构造简单、可现场制作、安装拆除方便,可连续进行作业、能重复利用的一种桥梁湿接缝作业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桥梁湿接缝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车架、车轮、上抬梁、和底模,底模安装在湿接缝下表面,车架和车轮组成在可沿湿接缝上表面移动的小车,小车与底模将湿接缝夹持在中间,车架上还设置有上抬梁,上抬梁处于湿接缝中心位置,通过穿过湿接缝的螺杆与底模连接。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上抬梁为槽钢结构,开口朝下固定在车架顶部中间,上抬梁水平沿湿接缝方向设置。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上抬梁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供螺杆穿过的孔。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螺杆为双头螺杆,两端均装有螺母固定。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底模下表面还设有加劲肋,加劲肋为长条状,沿湿接缝方向,垂直对称安装在底模两边。底模以两个双头螺杆连接处为支撑点,其悬挑部分作为湿接缝连续浇筑作业的底模,湿接缝施工时,在桥墩部位接缝处的桥面上安装小车及上抬梁,在小车下方桥墩处人工安装底模,小车走行至湿接缝浇筑段后,在底模两端架立端模,在两个端模、底模和梁的侧面组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松开双头螺杆紧固螺母,降下底模,作业车走行到下一个浇筑段继续进行作业。待作业车完成最后一段湿接缝施工时,也走行到了下一个桥墩部位,在下部拆除两个双头螺杆紧固螺母,即可拆除底模。本技术可采用多种材质制作,车架、底模可用钢、木、工程塑料等材料制作。本技术的原理将作业小车作为底模的上部支撑点,利用螺栓的紧固力使底模密贴于梁体底部,把悬挑部位作为施工底模,作业车连续走行作业,在桥墩处完成底模的安装与拆除,将桥墩间的模板安装、拆除作业改至桥墩部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消除了高空作业工序,保证施工安全。2.安装拆除方便,可连续进行作业。3.作业车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可在工地加工,材料获取方便,成本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工作过程中俯视图图中1 一车架,2 —车轮,3 —上抬梁,4 一螺杆,5 —螺母,6 —底模,7_梁体,8-湿接缝,9-端模,10-加劲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图2图3图4所示的桥梁湿接缝作业车,包括有车架I、车轮2、上抬梁3、和底模6,底模6安装在湿接缝8下表面,车架I和车轮2组成在可沿湿接缝8上表面移动的小车,小车与底模6将湿接缝8夹持在中间,车架I上还设置有上抬梁3,上抬梁3处于湿接缝8中心位置,通过穿过湿接缝8的螺杆4与底模6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抬梁3为槽钢结构,开口朝下固定在车架I顶部中间,上抬梁3水平沿湿接缝8方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抬梁3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供螺杆4穿过的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螺杆4为双头螺杆,两端均装有螺母5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底模6下表面还设有加劲肋10,加劲肋10为长条状,沿湿接缝8方向,垂直对称安装在底模6两边。湿接缝8开始施工时,在底模6上支立端模9,底模6以两个螺杆4连接处为支撑点,其悬挑部分作为湿接缝8连续浇筑作业的底模,在两个端模9、底模6和梁的侧面组成的空间8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松开螺杆4紧固螺母5,降下底模6,作业车走行到下一个浇筑段继续进行作业。在已经完成的湿接缝8浇筑段后连续作业时,紧邻已浇段一端不设端模9,以使湿接缝8连续。本技术的车架I及底模6平面形式可以根据湿接缝8的宽度自由调整,不受影响,同样可应用其他具有类似结构形式的工程实体。权利要求1.桥梁湿接缝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车架(I)、车轮(2)、上抬梁(3)、和底模(6 ),底模(6 )安装在湿接缝(8 )下表面,车架(I)和车轮(2 )组成在可沿湿接缝(8 )上表面移动的小车,小车与底模(6 )将湿接缝(8 )夹持在中间,车架(I)上还设置有上抬梁(3 ),上抬梁(3)处于湿接缝(8)中心位置,通过穿过湿接缝(8)的螺杆(4)与底模(6)连接。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桥梁湿接缝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抬梁(3)为槽钢结构,开口朝下固定在车架(I)顶部中间,上抬梁(3 )水平沿湿接缝(8 )方向设置。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桥梁湿接缝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抬梁(3)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供螺杆(4)穿过的孔。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桥梁湿接缝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杆(4)为双头螺杆,两端均装有螺母(5)固定。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桥梁湿接缝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模(6)下表面还设有加劲肋(10 ),加劲肋(10 )为长条状,沿湿接缝(8 )方向,垂直对称安装在底模(6 )两边。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成本低、构造简单、可现场制作、安装拆除方便,可连续进行作业、能重复利用的一种桥梁湿接缝作业车。包括有车架、车轮、上抬梁、和底模,底模安装在湿接缝下表面,车架和车轮组成在可沿湿接缝上表面移动的小车,小车与底模将湿接缝夹持在中间,车架上还设置有上抬梁,上抬梁处于湿接缝中心位置,通过穿过湿接缝的螺杆与底模连接。本技术装置消除了高空作业工序,保证施工安全,安装拆除方便,可连续进行作业,作业车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可在工地加工,材料获取方便,成本低。文档编号E01D21/00GK202359509SQ20122005801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2日专利技术者方竞, 梁元柱, 黄文兵 申请人:中铁七局集团武汉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竞,黄文兵,梁元柱,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七局集团武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