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钮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27744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1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旋钮机构,其包括第一旋钮元件、第二旋钮元件、按键元件以及触压开关。当第一旋钮元件被转动时令一第一转动指令被执行,而当第二旋钮元件被转动时令一第二转动指令被执行。藉由将手指于按键元件上移动而令一移动指令被执行。藉由触压按键元件而触发触压开关以令一触压指令被执行。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具有多种指令输入功能的旋钮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旋钮机构,尤其是关于具有触压键功能的旋钮机构。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旋钮机构是一种可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的装置,通常被设置于音响设备上而得以进行音量调整或广播频道调整。随着科技的发展,旋钮机构可被应用的领域更加广泛,较为常见的是将一旋钮机构10设置计算机系统的一键盘装置I上,以提升键盘装置I的功能性,如图I所示。旋钮机构10可用以进行计算机系统中影音播放程序的音量调整指令或进行文本文件以及图片档案的比例缩放指令。接下来说明已知旋钮机构的内部结构以及其运行情形,请同时参阅图2以及图3,图2为已知旋钮机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而图3则为已知旋钮机构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已知旋钮机构2包括一电路板20、一旋钮元件21、一按键元件22、一旋转开关23、一弹性元件24以及第一触发开关25、第二触发开关26、第三触发开关27、第四触发开关28以及第五触发开关29。电路板20具有一开孔201,而旋钮元件21具有多个锯齿部211,且环绕于该旋钮元件21。按键元件22包括一中央按压部221、一圆环盘222以及一固定部223,圆环盘222环绕于中央按压部221并与中央按压部221连接,而固定部223设置于圆环盘222上,用以卡合于电路板20的开孔201而固定按键元件22于电路板20上。该五个触发开关25、26、27、28、29、旋转开关23以及弹性元件24皆设置于电路板20上,且该五个触发开关25、26、27、28、29位于按键元件22的下方,而旋转开关23则位于按键元件22的一侧,其中旋转开关23具有一拨杆231。当已知旋钮机构2的旋钮元件21被转动时,旋钮元件21上的多个锯齿部211随之转动,且转动的该多个锯齿部211与旋转开关23的拨杆231接触并拨动拨杆231,使拨杆231摆动而产生转动信号以执行某种特定指令(例如调整音量指令),其中拨杆231可因应旋钮元件21的转动方向而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摆动而产生两种不同的转动信号,以提升音量指令以及降低音量指令。另一方面,于旋钮元件21的转动过程中,弹性元件24与位于旋钮元件21的底部内缘上的多个缺口结构(未显示于图中)接触而产生弹性力,使其转动过程中可令使用者感受到段落感。当已知旋钮机构2的中央按压部221被触压时,中央按压部221往下移动而抵顶位于其下方的第一触发开关25,且第一触发开关25被触发而产生一第一触压信号以执行另一特定指令(例如点选指令)。而当已知旋钮机构2的圆环盘222被触压时,位于其下方的第二触发开关26亦被触发而产生一第二触压信号以执行其它特定指令(例如文件档案的比例放大指令),且第三触发开关27被触压而产生一第三触压信号以执行相对于其它特定指令的指令(例如文件档案的比例缩小指令)。至于其余的第四触发开关28以及第五触发开关29可执行不同的指令(例如图片档案的比例缩放指令),且其运行情形与第二触发开关26以及第三触发开关27完全相同而不再赘述。由此可知,已知旋钮机构2最多可执行四组指令,亦即转动旋钮元件21而执行的调整音量指令、触压中央按压部221而执行的点选指令、触压圆环盘222而执行的文件档案的比例缩放指令以及图片档案的比例缩放指令等四种。然而,已知旋钮机构2存在有以下缺点,第一,已知旋钮机构2仅可执行四组指令而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第二,已知旋钮机构2的旋钮元件21与按键元件22互相接触,故当旋钮元件21被转动时,旋钮元件21与按键元件22两者接触之处会互相摩擦,于长时间使用下势必造成结构上的磨耗而缩短了旋钮机构2的使用寿命;第三,已知旋钮机构2中,由于五个触压开关25、26、27、28、29位于旋钮元件21的下方, 当旋钮元件21被转动时,很容易因施加于旋钮元件21的力量不均而使旋钮元件21的倾斜,且按键元件22的圆环盘222亦随之倾斜而误触该些触压开关26、27、28、29,造成误动作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提供较多功能指令的旋钮机构。本专利技术另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不易被误触的旋钮机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旋钮机构,其包括主电路板、基座、第一旋钮元件、第一信号产生装置、第二旋钮元件、第二信号产生装置以及按键元件,其中,该基座设置于该主电路板上;该第一旋钮元件设置于该基座上,且可相对于该基座转动;该第一信号产生装置设置于该主电路板上,用以根据该第一旋钮元件的转动而产生一第一转动信号;该第二旋钮元件设置于该基座上并环绕于该第一旋钮元件,且可相对于该基座转动;该第二信号产生装置设置于该主电路板上,用以根据该第二旋钮元件的转动而产生一第二转动信号;该按键元件设置于该第一旋钮元件内,且该按键元件具有按键元件表面,该按键元件包括光学手指导航元件以及触发开关,其中,该光学手指导航(Optical Finger Navigation,0FN)元件设置于该按键元件内且位于该按键元件表面的下方,用以侦测一手指于该按键元件表面的移动而产生一移动行号;该触发开关设置于该光学手指导航元件的下方,用以当该按键元件被触压时被触发而产生一触压信号。可选地,该第一信号产生装置包括磁性环以及磁簧传感器组,其中,该磁性环套设于该第一旋钮元件的底部,且可与该第一旋钮元件同步转动;该磁簧传感器组设置于该主电路板上且邻近于该磁性环,用以侦测该磁性环的转动而产生该第一转动信号。可选地,该磁性环具有多个N极区域、多个S极区域以及多个间隔区域,且每一该间隔区域的一侧与一 N极区域相邻,而每一该间隔区域的另一侧与一 S极区域相邻。可选地,该磁簧传感器组包括第一磁簧传感器以及第二磁簧传感器,其中,该第一磁簧传感器位于该N极区域或该S极区域的下方,用以侦测该N极区域与该S极区域之间的磁性变化;该第二磁簧传感器,位于该间隔区域的下方,用以侦测该N极区域与该S极区域之间的磁性变化。可选地,该第二信号产生装置包括惰轮以及编码器,其中,该惰轮设置于该基座上,且该惰轮具有一转动轴以及多个惰轮锯齿部,该多个惰轮锯齿部用以与该第二旋钮元件的多个旋钮锯齿部啮合而与该第二旋钮元件同步转动;该编码器设置于该主电路板上,且被该惰轮的该转动轴伸入并因应该惰轮的转动而产生该第二转动信号。可选地,该按键元件还包括按键元件基座、弹性元件以及按键元件电路板,其中,该按键元件基座设置于该第一旋钮元件上并可相对于该第一旋钮元件上下移动,且该按键元件基座具有中心筒以及中心孔,该中心筒位于该触发开关的下方,而该中心孔位于该中心筒的中央;该弹性元件套设于该中心筒上并抵顶该第一旋钮元件,用以提供一弹性力而使该按键元件基座往上移动;该按键元件电路板,设置于该按键元件基座上,且该光学手指导航元件设置于该按键元件电路板的一表面上,而该触发开关设置于该按键元件电路板的另一表面上。可选地,该第一旋钮元件还包括导光结构、多个穿孔以及触发部,其中,该导光结构设置于该第一旋钮元件中,且该导光结构的顶部显露于该第一旋钮元件之外且环绕于该 按键元件表面;多个穿孔用以被该按键元件基座穿过,使该按键元件基座卡合于该导光结构;该触发部位于该多个穿孔之间,且穿过该中心孔而接近于该触发开关,用以当该按键元件被触压时抵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哲苏春男
申请(专利权)人: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