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多角度卡固驱动的工具构造,该工具构造为一套筒,该套筒是由一套筒本体所构成,该套筒本体具有一驱动端部及一套合端部,其中驱动端部具有一驱动孔,该驱动孔可供一驱动扳手的嵌插柱选择性卡固,而套合端部则具有供套掣螺件的套合孔;又套筒本体的驱动孔具有至少二个对应驱动扳手嵌插柱断面形状的卡固区,且相邻卡固区呈等角等距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缩小套筒与驱动扳手重新套接的角度范围,而增加两者套接的机会,并增进操作的便利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种套筒的驱动卡固技术,尤其涉及种可多角度卡固驱动的工具构造,借以能增加驱动扳手与驱动孔的卡固机会,以增进其使用的便利性。
技术介绍
螺栓与螺帽等螺件是一种用于固定或连结物件的结合件,该等螺件依固定或连结物件的大小而有不同的尺寸大小与规格形状、公英制,而关于该等螺件的驱动主要是通过各式扳手为主,而为了減少携带扳手的数量、且增进更换尺寸或规格的便利用,近年来是以ー驱动扳手及复数可相对应驱动扳手选择性卡固的套筒为主,传统套筒的构成如图I 所示,其是由ー套筒本体10所构成,该套筒本体10具有一驱动端部11及一套合端部15,其中驱动端部11具有一供驱动扳手的嵌插柱卡固的驱动孔12,而套合端部15则具有供套掣该等螺件的套合孔16,如此驱动扳手即可通过套筒驱动该等螺件锁紧或释放;而前述套筒本体10的驱动孔12为了让驱动扳手的嵌插柱能有效嵌卡,现有驱动孔12是呈正四角孔状,其中驱动孔12的内角是供卡掣的作用,而驱动孔12的内边则供贴抵施カ的用,而当有更换套筒需求时,则是先分离套筒与驱动扳手,再令新的套筒以驱动孔 12套入驱动扳手的嵌插柱上,由于驱动孔12是呈正四角孔状,因此其套入时共有四个角度可配合,亦即每隔90度有一次套入的机会,然而在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当需要时常更换套筒或重新套接驱动扳手与套筒时,这么大的角度90度不仅減少两者套接的机会,同时如遇到狭窄的作业空间,则甚至可能发生无法重新套接操作的问题,无法满足实际操作的需求,有进ー步改进的必要。有鉴于此,本创作人乃针对前述套筒在与驱动扳手套接上所面临的问题深入探讨,并借由多年从事研发的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经不断努力的研究与试作,终于成功的开发出ー种可多角度卡固驱动的工具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ー种可多角度卡固驱动的工具构造,其能缩小套筒与驱动扳手重新套接的角度范围,而増加两者套接的机会,并增进操作的便利性。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ー种可多角度卡固驱动的工具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工具构造为ー套筒,该套筒是由ー套筒本体所构成,该套筒本体具有一驱动端部及一套合端部,其中驱动端部具有ー驱动孔,该驱动孔可供一驱动扳手的嵌插柱选择性卡固,而套合端部则具有供套掣螺件的套合孔;又套筒本体的驱动孔具有至少ニ个对应驱动扳手嵌插柱断面形状的卡固区,且相邻卡固区呈等角等距设置。前述的可多角度卡固驱动的工具构造,其中驱动孔的卡固区为正四角孔,且驱动孔具有ニ个卡固区,驱动孔可供驱动扳手嵌插柱套入的旋转角度为45度,两者具有8次套入的机会。前述的可多角度卡固驱动的工具构造,其中驱动孔的卡固区为正四角孔,且驱动孔具有三个卡固区,驱动孔可供驱动扳手嵌插柱套入的旋转角度为30度,两者具有12次套入的机会。前述的可多角度卡固驱动的工具构造,其中驱动孔的卡固区为正四角孔,且驱动孔具有四个卡固区,驱动孔可供驱动扳手嵌插柱套入的旋转角度为15度,两者具有16次套入的机会。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ー种可多角度卡固驱动的工具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工具构造为ー套筒接杆,该套筒接杆是由ー接杆本体所构成,该接杆本体具有一驱动端部及一套合端部,其中驱动端部具有一驱动孔,该驱动孔可供一驱动扳于的嵌插柱选择性卡固,而套合端部则具有供插掣套筒的嵌插柱;又接杆本体的驱动孔具有至少ニ个对应驱动扳手嵌插柱断面形状的卡固区,且相邻卡固区呈等角等距设置。前述的可多角度卡固驱动的工具构造,其中驱动孔的卡固区为正四角孔,且驱动孔具有ニ个卡固区,驱动孔可供驱动扳手嵌插柱套入的旋转角度为45度,两者具有8次套入的机会。前述的可多角度卡固驱动的工具构造,其中驱动孔的卡固区为正四角孔,且驱动孔具有三个卡固区,驱动孔可供驱动扳手嵌插柱套入的旋转角度为30度,两者具有12次套入的机会。前述的可多角度卡固驱动的工具构造,其中驱动孔的卡固区为正四角孔,且驱动孔具有四个卡固区,驱动孔可供驱动扳手嵌插柱套入的旋转角度为15度,两者具有16次套入的机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工具构造的驱动孔可依原角数倍数增加,而能缩小驱动扳手套入驱动孔的角度,大幅増加两者卡固的机会,而能增进其卡固与操作使用的便利性,可供大幅増加工具构造的附加价值,并提高其经济效益。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ー步说明。图I是现有的套筒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工具构造的套筒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供说明其构成的态样及其相对关系。图3是本技术工具构造的套筒次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工具构造的套筒再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工具构造于实际使用时的參考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工具构造的套筒接杆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0 套筒本体11 驱动端部12 驱动孔15 套合端部16 套合孔20 套筒本体21驱动端部22驱动孔231第卡固区232第二卡固区233第三卡固区234第四卡固区25套合端部26套合孔30接杆本体31驱动端部32驱动孔331第一卡固区332第二卡固区35套合端部36嵌插柱50驱动扳手55嵌插柱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可多角度卡固驱动的工具构造的构成,该工具构造可选自供与驱动扳手的嵌插柱选择性套接的套筒或套筒接杆等,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工具构造以供选择性套掣螺件螺帽或螺栓的套筒为主要实施例,其是由ー套筒本体20所构成,该套筒本体20具有一驱动端部21及一套合端部25,其中驱动端部21具有一驱动孔22,该驱动孔22 可供一驱动扳手50的嵌插柱55选择性卡固如图5所示,而套合端部25则具有供套掣该等螺件的套合孔26 ;至于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详细结构,则请进ー步配合參看图2、图3及图4所示,套筒本体20的驱动孔22具有至少ニ个对应驱动扳手50嵌插柱55断面形状的卡固区 231 234,如图2所示驱动孔22具有ニ个卡固区231 232,其被分别定义为第一卡固区 231与第二卡固区232。如图3所示驱动孔22具有三个卡固区231 233,其被分别定义为第一卡固区231、第二卡固区232与第三卡固区233。以及如图4所示驱动孔22具有四个卡固区231 234,其被分别定义为第一卡固区231、第二卡固区232、第三卡固区233与第四卡固区234,且相邻卡固区231 234呈等角等距设置;借此,组构成一可缩小套入角度范围、且易于操作的可多角度卡固驱动的工具构造。通过前述的结构设计,本技术于实际运用时,请配合參看图2、图3及图4所示,由于套筒本体20的驱动孔22具有至少ニ个对应驱动扳手50嵌插柱55断面的卡固区 231 234,以正四角孔状的卡固区231 234为例,当驱动孔22仅具有ー个卡固区时,其套入的旋转角度为90度,具有4次套入机会。而当驱动孔22具有两个卡固区231、232吋, 则其套入的旋转角度为45度,具有8次套入的机会。又当驱动孔22具有三个卡固区231、 232、233吋,则其套入的旋转角度为30度,具有12次套入的机会。再者当驱动孔22具有四个卡固区231、232、233、234吋,则其套入的旋转角度为15度,具有16次套入的机会。因此,在实际操作上,如图5所示,当套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沧海,
申请(专利权)人:余秋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