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富慧专利>正文

工具组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9446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具组构造,为解决现有工具组不能自动掀开盖体的问题而设计。该工具组构造,包括盖体和座体,还包括扭力弹簧;所述盖体的一边的侧方形成有扣接部,且所述盖体的另一同边的两侧设有轴部,所述轴部与座体的轴部间相互组设,所述扭力弹簧组设于盖体及座体的组设交接处,该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于盖体及座体,在盖体的扣接部与座体的扣合部间形成脱离分开后,所述扭力弹簧自动掀开盖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具组构造在盖体及座体的组设交接位置处组设有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能将盖体弹开,起到自动掀开盖体的作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具组构造
技术介绍
现有的工具组构造主要由座体及盖体所组成,其中该座体前端设有扣部,且在座体的后 端设有凹轴部,并在座体内缘设置有若干不同形状的凹陷空间,这样就能将工具一一置于凹 陷空间内;而该盖体前端设有扣接部,且在盖体的后端设有凸轴柱,以致使该凸轴柱能直接 组设在座体的凹轴部上,从而实现可转动的效果,且利用座体的扣部与盖体的扣接部相互扣 合作用,能够将工具稳固置于座体及盖体间所形成的工具组内。上述工具组虽能达成原先所设定的目的,且深受业界及一般操作者所赞许。经过历历无 数次更新实验测试以及归纳消费者的实际操作使用上的响应意见,本技术设计人发现上 述的工具组尚有下列问题犹待进一步改善1、 由于按压盖体的扣接部或座体的扣部后,则必需要继续使力转动,方能使盖体与座体 间形成掀开的状态。2、 工具在使用之后,必需一一置于座体内,造成施工时,工作人员需要上上下下的取放 工具,不便于操作。3、 零件被拆下后,也必需用另一手先拿住拆下的零件,造成一手拿零件且另一手施工的 危险操作或将拆下的零件放在口袋内,会使口袋内置放太多零件而造成爬上爬下的施工相 当不便所衍生的意外危险发生,或是拆下的零件会立刻掉落在地面上,造成施工者在不小心 的踩踏下而产生施工安全的意外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工具组构造,使得在按压盖体的扣接部或座体的扣部后,能自动掀 开盖体。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工具组构造,包括盖体和座体,还 包括扭力弹簧;所述盖体的一边的侧方形成有扣接部,且所述盖体的另一同边的两侧设有轴 部,所述轴部与座体的轴部间相互组设,所述扭力弹簧组设于盖体及座体的组设交接处,该 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于盖体及座体,在盖体的扣接部与座体的扣合部间形成脱离分开后,所述扭力弹簧自动掀开盖体。由上述技术方案所描述的工具组构造在盖体及座体的组设交接位置处组设有扭力弹簧, 并将该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于盖体及座体上;如此一来,在盖体的扣接部与座体的扣合 部间形成脱离分开后,该扭力弹簧能将盖体弹开,起到自动掀开盖体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工具组构造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工具组构造组合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工具组构造组合hf的侧视图; 图4为图3中工具组构造组合时的局部剖面状态图; 图5为图3中工具组构造组合时另一剖面状态图6为图5中工具组构造自动掀开时的组合剖面状态图7为图6中工具组构造施工应用时的组合剖面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工具组构造包括有盖体l、座体2、承接座3、扭力弹簧 4及吸磁组件5。其中该盖体1的同一边两侧形成有轴部11,且该轴部11与座体2的轴部21 相互组设,该扭力弹簧4位于盖体1及座体2的组设交接位置处,且使该扭力弹簧4的两端 分别抵顶于盖体1及座体2的适当处,以作为盖体1的扣接部12与座体2的扣合部22间形 成脱离分开后,该扭力弹簧能将盖体弹开,达到自动掀开盖体1的效果。所述盖体1的另一 边侧方形成有扣接部12,且于盖体1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压抵块13,以作为盖体1的扣接部 12组设于座体2的扣合部22时,能先行使盖体1的压抵块13先行将已位于座体2的空间部 25上的承接座3顶缘往座体2内表面转动而下,在盖体1的扣接部12确实扣合于座体2的 扣合部22后,能确保承接座3被夹持于盖体1及座体2之间;该盖体1的内表面适当处组设 有吸磁组件5,以作为施工中的小零件(如螺帽或螺栓等)或工具6等得以轻易快速的置 放或拿取之用;而上述的轴部ll系可为孔或凹槽或凸柱等;而上述的吸磁组件5可为磁石、 磁铁或软质磁板条等,且使吸磁组件5组设于盖体1的内表面的形状可为平面、槽、孔或弹 性凸柱等,并使该吸磁组件5与盖体1内表面间的结合方式可为黏合式、卡合式、套合式或 一体射出包覆式等。该座体2 —边的边框两侧设有轴部21,且在座体2的另一边边框的侧方设有扣合部22, 并在座体2的边框间的内表面上设有肋板23,以致使该肋板23作用而将座体2内缘分隔成 数个空间部25。所述肋板23上形成有支轴部24,且相对于肋板23的支轴部24的边框上设 有转轴部26,以供承接座3两侧的轴部31能分别组设于肋板23的支轴部24及边框的转轴 部26上,并作转动之用。所述座体2的背面则组设有后夹扣7,以作为将座体2夹持扣接固 定于消费者腰部之用;而上述的轴部21可为孔、凹槽或凸柱等;而上述的支轴部24及转轴 部26可为孔、凹槽或凸柱等。该承接座3的两侧设有轴部31,且于其上设有若干个定位部32,以作为工具6(如起 子头、套筒、钻头等)组设于其上之用。所述承接座3的一侧形成有凸片33,以作为弹簧45 的一端抵顶之用,且该弹簧45的另一端则抵顶于座体2内缘,而达到能使承接座3在不受力 压迫下能直接自动掀起展示或取得或置放的便利功效;而上述的轴部31可为孔、凹槽或凸柱 等;上述的定位部32可为孔、槽、肋片、弹性肋片或凸柱等。当施工欲使用工具6时,如图7所示,仅需利用座体2背面及后扣夹7间的关系而夹置 于使用者腰部,再用力按压于座体2的扣合部22上,且使其一端能确实与盖体1的扣接部 12间形成分开脱离的现象,此时,由于扭力弹簧4位于盖体1及座体2的组设交接位置处, 且该扭力弹簧4的两端分别抵顶于盖体1及座体2的适当处,因此,当盖体1的扣接部12与 座体2的扣合部22间形成脱离分开后,方会藉由扭力弹簧4的反作用力而迫使盖体1自动朝 向外侧掀开,直至该盖体1的一侧缘抵顶于座体2的一侧缘为止(即理想角度约为80 105 度之间),且能使己组设于盖体l内表面的吸磁组件5朝上显露出来,同时,也能使弹簧45 的另一端将承接座3往外侧推开至一定角度后,即可提供消费者将已组设于承接座3的定位 部32上的工具6 (如起子头或套筒等)取出使用,直至该工具将零件(如螺栓或螺帽等) 拆卸后,即可将该零件或工具6随手顺势置于盖体1之内表面上,且利用己组设于盖体l内 表面上的吸磁组件5的作用,而能达到将零件或工具吸附于其上,不会有掉落遗失的现象, 而提高其施工便利性及工作效率,并提高施工时的安全性。权利要求1、一种工具组构造,包括盖体和座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扭力弹簧;所述盖体的一边的侧方形成有扣接部,且所述盖体的另一同边的两侧设有轴部,所述轴部与座体的轴部间相互组设,所述扭力弹簧组设于盖体及座体的组设交接处,该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于盖体及座体,在盖体的扣接部与座体的扣合部间形成脱离分开后,所述扭力弹簧自动掀开盖体。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的内表面设有吸磁组件, 该吸磁组件组设于盖体的内表面的平面上或槽上或孔上或弹性凸柱上,所述吸磁组件为磁石、 磁铁或软质磁板条。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具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内表面上设有压抵块, 该压抵块迫使已位于座体的空间部上的承接座顶缘往座体内表面转动而下,并将承接座夹持 于盖体及座体之间。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具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磁组件与盖体内表面间的 组设方式为黏合式、卡合式、套合式或一体射出包覆式。5、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具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盖体上的轴部为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具组构造,包括盖体和座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扭力弹簧;所述盖体的一边的侧方形成有扣接部,且所述盖体的另一同边的两侧设有轴部,所述轴部与座体的轴部间相互组设,所述扭力弹簧组设于盖体及座体的组设交接处,该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于盖体及座体,在盖体的扣接部与座体的扣合部间形成脱离分开后,所述扭力弹簧自动掀开盖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富慧
申请(专利权)人:林富慧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