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海洋湿地的生态建筑小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18653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8 2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海洋湿地的生态建筑小区,利用海洋湿地系统作为建筑空调冷热源,包括综合沉淀池、海洋湿地、换热池,所述的综合沉淀池包括多级重力沉淀池、初效沉淀池A、初效沉淀池B,所述的多级重力沉淀池由沉淀塘组成;所述的初效沉淀池A入口通入来自海洋的海水,出口经过多级重力沉淀池后连接海洋湿地;所述的初效沉淀池B入口通入来自海洋湿地的海水,出口经过多级重力沉淀池后连接换热池;所述的海洋湿地内种植盐生植物;所述的换热池包括换热池框架、滤料A、滤料B、换热盘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利用可持续再生能源,并且真正的解决或是减少海水源热泵系统中的管道腐蚀的问题,然后依托海水源热泵这种高效的能源方式节约建筑用电、用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生态建筑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海洋湿地的生态建筑小区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是基于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建筑及其周边的环境体系原理进行设计的。欧美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生态建筑设计主要表现为对气候的关注,形成名为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设计理论。60年代以后,随着与生态建筑设计密切相关的绿色运动中的深层次生态学、生物建筑运动、盖婭运动的发展以及后来可持续思想的完善,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大大丰富,生态建筑设计的关注点逐渐发生变化。2005年6月,来自世界各国60 多个城市的市长签署了《城市环境协定一绿色城市宣言》,随着全球资源紧缺和环境恶化, 生态建筑建设已经成为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建筑能源消耗在社会总能耗中所占比例较大,发达国家的建筑用能一般占到全国总能耗的30% 40% ;中国采暖区的城镇人口虽然只占全国人口的13.6%,但是采暖用能却占全国总能耗的9. 6%。一个好的生态小区,其空调采暖形式的设计影响重大,以往生态小区的空调制冷采暖部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更多的还是依靠空气源热泵,地表水源热泵等空调形式。我国沿海淡水资源的现状水资源短缺,已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国家及各级政府在优化水资源配置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其中,入海淡水资源的利用尤其引起了政府的关注,在沿海地区应该采用海水资源来取代淡水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海洋湿地的生态建筑小区,利用海洋湿地系统作为建筑空调冷热源,能够有效利用可持续再生能源,并且真正的解决或是减少海水源热泵系统中的管道腐蚀的问题,然后依托海水源热泵这种高效的能源方式节约建筑用电、用水。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海洋湿地的生态建筑小区,包括综合沉淀池、海洋湿地、换热池,所述的综合沉淀池包括多级重力沉淀池、初效沉淀池A、初效沉淀池B,所述的多级重力沉淀池由前至后依次为通道A、通道B、通道C、通道 D,所述的通道A、通道B、通道C、通道D均由横向排列、依次连通的4个沉淀塘组成;所述的初效沉淀池A入口通入来自海洋的海水,两个出口分别连接多级重力沉淀池的通道B、通道 D,所述的通道B、通道D出口连接海洋湿地;所述的初效沉淀池B入口通入来自海洋湿地的海水,两个出口分别连接多级重力沉淀池的通道A、通道C,所述的通道A、通道C出口连接换热池;所述的沉淀塘包括沉淀塘框架、集泥坑、塑形挡板、泡沫,所述的沉淀塘框架为上方开口的长方体外框架,所述的沉淀塘框架上部一侧设有溢流水槽,另一侧设有水闸,所述的沉淀塘内下部设有若干截面为“V”形的集泥坑,所述的集泥坑下端中心位置设有排污口,所述的排污口连接排泥管,所述的沉淀塘内中部设有若干竖直放置的塑形挡板,所述的沉淀塘框架内水面上方漂浮有若干泡沫;所述的海洋湿地通过其两边的入口通入来自综合沉淀池的海水,出口连接初效沉淀池B,所述的海洋湿地内种植盐生植物;所述的换热池包括换热池框架、滤料A、滤料B、换热盘管,所述的换热池框架为长方体外框架,所述的换热池框架上部一侧设有溢流口,所述的换热池框架顶部设有检修口,所述的检修口位于溢流口上方,所述的换热池框架下部一侧设有沉淀池海水进口,所述的换热池内中部设有滤料A、滤料B,所述的滤料A位于滤料B上方,所述的换热池中部一侧通入换热盘管,所述的换热盘管位于滤料A上方,所述的换热池内底部设有箱体填料或若干集泥坑。所述的沉淀塘深度为3 4m,沉淀塘内水深为3m。所述的沉淀塘框架由换热面板构成,所述的换热面板采用耐腐蚀可以导热的材质制成。所述的换热面板采用混凝土材料制成。所述的集泥坑由混凝土沉降板构成。 所述的塑形挡板依次间隔相同的距离。所述的泡沫依次间隔相同的距离。所述的盐生植物包括聚盐植物、泌盐植物、避盐植物三类,具体为蒿属、獐毛、碱菀、柽柳、中华补血草、海桑、桐花树、红树林。所述的海洋湿地水力停留时间为5 10h。所述的换热池深度为7 10m,设置在地下。本专利技术设计思路如下所述一、基于海洋湿地的生态建筑小区简介本专利技术主要技术包括该生态建筑小区的空调系统、海水源热泵系统和海洋湿地系统。其中,前者与建筑结构融为一体,通过水泵的作用将海水源热泵的供回水送到每家每户,区域制冷供热,空气处理设备选用风机盘管或是风柜;而后两者属于海洋湿地利用技术,它们的关键部件是海洋湿地。利用海洋湿地通过过滤手段将海水作为空调冷热源供给海水源热泵系统,而区别于目前该领域采用的渗透井或是使用沉箱设备舱(包括直接取用深层海水)对海水热量进行收集的方式。二、基于海洋湿地的生态建筑小区构建方式主要分成了几个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综合沉淀池、换热池、建筑备用水池、海洋湿地主体区。本专利技术拟提供空调系统中的冷热源预处理的一种系统配置结构,能减少海水对管道的腐蚀作用,从而有效减少泥沙对于管道的磨损;抽取海底的海水进入海洋湿地,经过海洋湿地处理后的海水,流经换热沉淀池作用后,作为空调系统冷热源;经由空调系统换热后的海水,排放到建筑用水水池为厕所冲水或是其他建筑用水提供所需的水量,最后经由综合沉淀池,再到海洋湿地,从而完成一个循环。设计中的排污量由海洋中的海水进行补充。三、构建生态建筑中的海洋湿地系统主要分成了几个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综合沉淀池、换热池、建筑备用水池、海洋湿地主体区。经由综合沉淀池一海洋湿地一综合沉淀池一换热池一建筑储备用水池等作用后,排放到海洋湿地中。综合沉淀池构造简单,对水中悬浮物去除效率高,占地面积小。使用海水泵抽取海洋中的海水,因为水源热泵是低排放技术,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目标。I、综合沉淀池如图I所示,来自海洋的海水经过初效沉淀池A后进入多级重力沉淀池,多级重力沉淀池的壁面为耐腐蚀换热板,来自海洋湿地处理的海水经由多级重力沉淀池在壁面换热,进入到换热池中。所述的综合沉淀池结构简单,只是对海水泵抽取的海水以及换热池的循环海水进行过滤,然后进入到海洋湿地,规模一般较小。周边内壁向上倾斜,上边缘设置环形溢流水槽,中心底部设置下凹集泥坑,由排泥管接至池外,集泥坑上方设中心管由支架支撑固定在沉淀塘中心底部位置,中心管下部设有反射板,沉淀塘深度为3 4m,沉淀塘内水深为3m。来自海洋的海水经由初效沉淀池A、多级重力沉淀池后进入到海洋湿地中,初效沉淀池A可以把颗粒大的沙子排走,多级重力沉淀池进一步净化海水中的泥沙,进而减少来自海洋的泥沙流入到海洋湿地中,从而抬高海洋湿地的池底高度。海洋湿地的形状设计为“巨”字形,两边是来自海洋的海水,汇合后进入到初效沉淀池B中,经过多级重力沉淀池后进入到换热池中。从而保证来自海洋中的海水经过了过滤、生态净化、最终换热的效果。在沉淀池表面预设漂浮泡沫表面过滤。塑型挡板直接拦截泥沙在水平方面的移动,从而可以保证泥沙的沉降效果。2、换热池如图3、图4所示,所述的换热池深度为7 10m,设置在地下。换热池内的海水用于空调系统的换热使用,池塘的规模要依据具体的建筑物采暖需求进行设计和施工。来自综合沉淀池处理的海水,进入换热池的底部,通过设计的流通通道,可以均匀的进入然后经由滤料后与换热盘管进行换热。经过滤料处理的海水微生物和砂粒对于换热盘管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从而有效的减少海水对换热盘管的腐蚀;海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敬德张李智周亚素刘妮李启宇黎荣标李林林周俊豆鹏亮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