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低磨损的气固旋风分离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8642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降低磨损的气固旋风分离的装置,属于循环流化床及烟气除尘净化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气固旋风分离效率低、颗粒返混携带现象严重、内壁磨损严重等问题。其包括烟气水平入口段,旋风分离器筒体、锥筒、返料腿、旋风分离器中心筒,烟气水平入口段沿切线方向与旋风分离器筒体上部侧端连接,旋风分离器筒体下部与锥筒连接,锥筒的下部与返料腿连接,旋风分离器中心筒设置安装于旋风分离器筒体上部的中心。在所述的烟气水平入口段对面的旋风分离器筒体壁面上开设开口,并从此开口处开始在旋风分离器筒体外壁连接螺旋向下的粗颗粒螺旋下料管,粗颗粒螺旋下料管下端直接与返料腿相接。(*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降低磨损的气固旋风分离的装置,属于循环流化床及烟气除尘净化

技术介绍
旋风分离器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冶金、环保等领域。但目前旋风分离器存在的技术缺点主要表现在分离效率低、颗粒返混携带现象严重、内壁磨损严重等方面。中国专利97218705号专利公开了一种内循环旋风分离器,通过在外筒体内部装设中心升气管和分流筒体来实现其方法,但在解决旋风筒内壁的磨损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中国专利97201351号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喷射排料结构的高效旋风分离器,将出料管与排料器连接为一体,排料器端设有喷嘴,上、下压力传感器通过侧压导线与调节控制器相连接,来实现高效分离,但采用该方法的缺点是颗粒的返混携带现象没有有效解决,对提高分离效率是不利的。(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降低磨损的气固旋风分离的装置,以降低颗粒对旋风分离器内壁的磨损程度,有效提高旋风分离器的气固分离效率,避免烟气中大颗粒的返混机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如下方式实现一种可降低磨损的气固旋风分离的装置,包括烟气水平入口段,旋风分离器筒体、锥筒、返料腿、旋风分离器中心筒,烟气水平入口段沿切线方向与旋风分离器筒体上部侧端连接,旋风分离器筒体下部与锥筒连接,锥筒的下部与返料腿连接,旋风分离器中心筒设置安装于旋风分离器筒体上部的中心。其结构特点是,在所述的烟气水平入口段对面的旋风分离器筒体壁面上开设开口,并从此开口处开始在旋风分离器筒体外壁连接螺旋向下的粗颗粒螺旋下料管,粗颗粒螺旋下料管下端直接与返料腿相接。在上述的装置中,开口为长条形开口,其长度、宽度及具体位置可根据烟气流速、含尘浓度、粉尘粒度及分布特点的不同进行调整。在上述的装置中,所述粗颗粒螺旋下料管的管道截面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变小。本技术采用的装置,由于充分利用了离心分离和惯性分离的气固分离特点,直接将部分颗粒排除,降低了颗粒对旋风分离器内壁的磨损程度,有效地提高了旋风分离器的气固分离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烟气中的大颗粒混返机率。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本技术方法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和图2,一种可降低磨损的气固旋风分离方法的装置,包括烟气水平入口段1,旋风分离器筒体2、锥筒3、返料腿4、旋风分离器中心筒5、粗颗粒螺旋下料管6。烟气水平入口段1沿切线方向与旋风分离器筒体2上部侧端连接,旋风分离器筒体2下部与锥筒3连接,锥筒3的下部与返料腿4连接,旋风分离器中心筒5设置安装于旋风分离器筒体2上部的中心,在烟气水平入口段1对面的旋风分离器筒体2壁面上,开设开口7,并从开口7开始在旋风分离器筒体2外壁连接螺旋向下的粗颗粒螺旋下料管6,粗颗粒螺旋下料管6下端直接与旋风分离器的返料腿4相接,粗颗粒螺旋下料管6的管道截面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变小。权利要求1.一种可降低磨损的气固旋风分离的装置,主要包括烟气水平入口段(1),旋风分离器筒体(2)、锥筒(3)、返料腿(4)、旋风分离器中心筒(5),烟气水平入口段(1)沿切线方向与旋风分离器筒体(2)上部侧端连接,旋风分离器筒体(2)下部与锥筒(3)连接,锥筒(3)的下部与返料腿(4)连接,旋风分离器中心筒(5)设置安装于旋风分离器筒体(2)上部的中心,其特征在于,在烟气水平入口段(1)对面的旋风分离器筒体(2)壁面上开设开口(7),并从开口开始在旋风分离器筒体(2)外壁连接螺旋向下的粗颗粒螺旋下料管(6),粗颗粒螺旋下料管(6)下端直接与旋风分离器的返料腿(4)相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实现降低磨损的气固旋风分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7)为长条形。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降低磨损的气固旋风分离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颗粒螺旋下料管(6)的管道截面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变小。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降低磨损的气固旋风分离的装置,属于循环流化床及烟气除尘净化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气固旋风分离效率低、颗粒返混携带现象严重、内壁磨损严重等问题。其包括烟气水平入口段,旋风分离器筒体、锥筒、返料腿、旋风分离器中心筒,烟气水平入口段沿切线方向与旋风分离器筒体上部侧端连接,旋风分离器筒体下部与锥筒连接,锥筒的下部与返料腿连接,旋风分离器中心筒设置安装于旋风分离器筒体上部的中心。在所述的烟气水平入口段对面的旋风分离器筒体壁面上开设开口,并从此开口处开始在旋风分离器筒体外壁连接螺旋向下的粗颗粒螺旋下料管,粗颗粒螺旋下料管下端直接与返料腿相接。文档编号B04C3/00GK2501583SQ0123280公开日2002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3日专利技术者徐纪清, 李玉晗, 张存田, 刘惠永, 李明, 孙俊民, 廖洪强 申请人: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降低磨损的气固旋风分离的装置,主要包括烟气水平入口段(1),旋风分离器筒体(2)、锥筒(3)、返料腿(4)、旋风分离器中心筒(5),烟气水平入口段(1)沿切线方向与旋风分离器筒体(2)上部侧端连接,旋风分离器筒体(2)下部与锥筒(3)连接,锥筒(3)的下部与返料腿(4)连接,旋风分离器中心筒(5)设置安装于旋风分离器筒体(2)上部的中心,其特征在于,在烟气水平入口段(1)对面的旋风分离器筒体(2)壁面上开设开口(7),并从开口开始在旋风分离器筒体(2)外壁连接螺旋向下的粗颗粒螺旋下料管(6),粗颗粒螺旋下料管(6)下端直接与旋风分离器的返料腿(4)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纪清李玉晗张存田刘惠永李明孙俊民廖洪强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