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台制冷压缩机均油自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84691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台制冷压缩机均油自控装置,它是由多台压缩机、油分离器、单向阀、节流器、贮油包组成。结构特点是:各压缩机的壳体设有出油口并与贮油包相接。各贮油包的出口交错分别与所设均油管一和均油管二相接。各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油分离器、单向阀相接。各油分离器的出口与节流器相接后进入压缩机的吸气口并交错分别与各均油管相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它成本低、结构简单、性能可靠。适用于多台制冷压缩机之间的均油。(*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压缩机的均油装置,特别是多台制冷压缩机的均油自控装置。在制冷系统中,压缩机工作时,必定有一少部分冷冻油会连续不断地从气缸中与制冷剂一起被压出,进入制冷系统的管路及冷凝器和蒸发器中。当冷冻油不能连续地返回压缩机时,一定会造成压缩机油面下降,及至冷冻油枯竭,出现压缩机缺油烧毁现象。所以保证冷冻油源源不断地返回压缩机是制冷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在只有一台压缩机的氟里昂制冷系统中,只要采用必要的措施,如采用合理的管路设计,系统各部位形成稳定的油量分布后,冷冻油会顺利地通过压缩机吸气管返回曲轴箱,使压缩机保持正常工作油面。而在负荷变化宽的氟里昂制冷系统中,使用单台压缩机仅采用启停控制和能量调节措施往往不能适应负荷剧烈变化的需要。所以将多台压缩机并联使用在同一制冷系统中,不仅可以拓宽制冷系统的容量范围,降低启动电流,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还能大幅度地简化系统,降低投资成本。但是,在同一制冷系统中使用多台压缩机并联,存在着冷冻油能否顺利返回各台压缩机的问题。为此,日本的Mitsuo Ogawa etc.在1995年的松下技术报告,Vol.41,No.5oct.P507中发表了“大容量并联空气调节方法”。它是在两台压缩机壳体间连接有管径较大的均油管和管径较小的均压管,同时在每台压缩机的排气管上增设一个油分离器,大部分冷冻油经油分离器分离后,通过减压毛细管流回压缩机吸气管,以减少进入系统管路及蒸发器的油量,而使各压缩机间均油。采用这种均油方法的缺点是当压缩机多于两台时,各压缩机间连接粗大的均油管和均压管,不仅会给生产、运输带来麻烦,维修、更换配件带来极大不便。而且当两台压缩机体积不同时,为保证油面一致,要求压缩机的安装高度也不一致,这样给安装又带来困难。另外,日本的Kunie Sekigami,Kouji Nagae.在1995年的冷冻杂志Vol.70,No.812Jun.P628中发表了“带有多个室内、外单元的大容量W型楼宇空调系统”。它是在各压缩机排气管上设置油分离器,油分离器再与设置的电磁阀相接而形成油路平衡管,再通过压缩机内设置油面传感器来信息控制电磁阀的开闭,以控制冷冻油油面。当压缩机富油时,对应电磁阀关闭,缺油时开启,前油分离器中的冷冻油将向后压缩机供油,反之亦然。采用此种均油方法的缺点是需要对制造商提出压缩机内设置油面传感器要求后才能实现,同时需要与电磁阀配合使用,其可靠性取决于油面传感器和电磁阀的品质,因而使成本大幅度提高。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的多台制冷压缩机均油自控装置。它不仅生产制造容易,运输、维修、更换配件方便,而且对压缩机安装无任何特殊要求。为了达到上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如下方式实现多台制冷压缩机均油自控装置,它是由多台机壳内为高压油的压缩机及各压缩机所配带的油分离器、单向阀、节流器、贮油包组成。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各压缩机的壳体上设有出油口并与所设贮油包进口相接,各贮油包的出口交错分别与所设均油管一和均油管二相接。各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油分离器相接,油分离器的上出口与单向阀进口相接,各单向阀的出口与去冷凝器的排气管相接,各油分离器的下出口与节流器进口相接,各节流器出口与来自蒸发器的吸气管相接后进入各自压缩机的吸气口并引出接管。各接管交错分别与均油管二和均油管一相接,均油管二设有充油口。各接管与均油管一或者均油管二连接段也设有节流器。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各元件、部件的组合结构及连接关系,在不增设油面传感器、电磁阀的情况下,仅用管道、节流器等无运动部件,可使多台制冷压缩机自动均油。与现有技术相比,它不仅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维修、运输、更换配件方便,对压缩机安装无特殊要求的特点。而且几乎不增加成本。适用于多台、不同形式、不同大小的制冷压缩机之间的均油。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结构连接图。参看附图,多台制冷压缩机均油自控装置,它是由四台机壳内为高压油的压缩机5及各压缩机5所配带的油分离器3、单向阀2、节流器4、贮油包6组成。在所述各压缩机5的壳体上设有出油口并与贮油包6进口相接。各贮油包6的出口交错分别与所设均油管一9和均油管二10相接。各压缩机5的排气口与油分离器3相接,油分离器3的上出口与单向阀2进口相接。各单向阀2的出口与去冷凝器的排气管相接。各油分离器3的下出口与节流器4进口相接。各节流器4出口与来自蒸发器的吸气管相接后进入各自压缩机5的吸气口并引出接管1。各接管1交错分别与均油管二10和均油管一9相接。均油管二10设有充油器8。各接管1与均油管一9和均油管二10连接段设有节流器11。均油管一9、均油管二10与各接管1和各贮油包6连接段均设有拼装连接时才使用的截止阀7。均油管一9和均油管二10的外壁由保温材料包容。所述节流器4和节流器11包括使用毛细管、节流阀或者阻尼孔板。使用本技术时,各截止阀7开启。压缩机5运行时,制冷剂高压蒸气经油分离器3、单向阀2后进入冷凝器。在油分离器3中被分离出的冷冻油,经节流器4降压后返回各自压缩机5中。末被油分离器3分离出的油经单向阀2随制冷剂一同进入冷凝器、蒸发器和系统管路中。当系统各部位存在一个均匀油量分布后,来自蒸发器的油,经吸气管返回各压缩机5。由于返回各台压缩机5的油量不可能均匀,即出现某压缩机5富油或者缺油的现象。当某台压缩机5富油,即超过压缩机5正常工作油位时,冷冻油则沿其壳体上所设出油口流入贮油包6和与之相连的均油管一9或者均油管二10中。在均油管一9或者均油管二10中贮存的冷冻油,其压力近似为压缩机5的排气压力,在压差的作用下,又经节流器11回到缺油压缩机5的吸气管中,缺油的压缩机5连续不断地回收到富油压缩机5多余的冷冻油,使其油位回升到正常的工作油位范围,保证每台压缩机5正常工作。在整个均油自控装置中,如果仅有部分压缩机5工作时,系统中存留的油,将会回到正在运转的压缩机5中。当出现富油现象,富油压缩机5中多余的油将会存贮在贮油包6和与之相连的均油管一9或者均油管二10中。原来停止工作的压缩机5启动后,短时间内会出现缺油现象,此时由于吸气管的低压抽吸,从富油压缩机5的贮油包6和均油管一9或者均油管二10中补足所需的冷冻油。按照上述的实施方式,若将各压缩机5的接管1与各均油管一9或者均油管二10连接段上的各节流器11取掉并将其设置在各压缩机5的贮油包6出口段,使均油管一9和均油管二10内均处于低压,也可获得同样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台制冷压缩机均油自控装置,它是由多台机壳内为高压油的压缩机(5)及各压缩机(5)所配带的油分离器(3)、单向阀(2)、节流器(4)、贮油包(6)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压缩机(5)的壳体上设有出油口并与所设贮油包(6)进口相接,各贮油包(6)的出口交错分别与所设均油管一(9)和均油管二(10)相接,各压缩机(5)的排气口与油分离器(3)相接,油分离器(3)的上出口与单向阀(2)进口相接,各单向阀(2)的出口与去冷凝器的排气管相接,各油分离器(3)的下出口与节流器(4)进口相接,各节流器(4)出口与来自蒸发器的吸气管相接后进入各自压缩机(5)的吸气口并引出接管(1),各接管(1)交错分别与均油管二(10)和均油管一(9)相接,均油管二(10)设有充油口(8),各接管(1)与均油管一(9)或者均油管二(10)连接段设有节流器(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台制冷压缩机均油自控装置,它是由多台机壳内为高压油的压缩机(5)及各压缩机(5)所配带的油分离器(3)、单向阀(2)、节流器(4)、贮油包(6)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压缩机(5)的壳体上设有出油口并与所设贮油包(6)进口相接,各贮油包(6)的出口交错分别与所设均油管一(9)和均油管二(10)相接,各压缩机(5)的排气口与油分离器(3)相接,油分离器(3)的上出口与单向阀(2)进口相接,各单向阀(2)的出口与去冷凝器的排气管相接,各油分离器(3)的下出口与节流器(4)进口相接,各节流器(4)出口与来自蒸发器的吸气管相接后进入各自压缩机(5)的吸气口并引出接管(1),各接管(1)交错分别与均油管二(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文星彦启森江亿李先庭朱颖心邵双全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