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循环旋风分离结构与装置,涉及气固分离机械
目前,工业上使用的旋风分离装置主要有反转式与直流式两大类。反转式旋风分离装置的气体进、出口管靠近,器内流场复杂,其结构虽屡经改进,但能量耗散仍然较大,对10微米以下细微粉尘的捕集效率难以提高。直流式旋风分离装置拉开了气体进、出口管位置,含尘气体从装置一端进入,通过导向叶片产生旋转除去尘粒后,直接从装置另一端排出。这样的结构有利于消除反转式旋风分离装置内诸多不利于效率和压降的因素,但导向叶片产生的旋流强度较低,浓相区气尘的排离还需要附加的二次分离设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通常从外界引入高压二次气流来加速含尘气体旋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CN1075666A)通过使用新型管式旋流发生器取代普通的导叶旋流发生器,以改善装置的分离性能和提高二次气流利用率。但是,这些技术均需配置二次气流动力装置,工业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专利技术旨在是提供一种具有规整强化的旋转流场、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就可以同时达到高效低阻的旋风分离结构与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旋风分离装置的外筒体顶端装有螺旋面切向进气管,底端与一集尘筒体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循环旋风分离结构与装置,在外筒体(7)的顶端装有螺旋面切向进气管(10),底端连接集尘筒体(2)并有排尘管(1),下部侧面开有出气管口,其特征在于:1) 在外筒体(7)内部的轴线位置装有一内循环升气管(8),其顶端封住,上部沿周面 间隔开有带切向翼栅(9)的循环气体出口,切向翼栅(9)的开口朝向与管外含尘气流的旋转方向一致,底端敞口为循环气体进口;2) 在内循环升气管(9)的下部管外套有分流筒体(6),筒体(6)壁面亦开有切向翼栅(5),开口朝向与气流旋转方向相同 ,沿圆周均布;3) 在分流筒体(6)的底端连接螺旋面切向出气管(3),从外筒体(7)下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群,李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