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净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7427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石油机械,具体地说是一种离心式净油装置,其设有油箱、纳污箱、离心净油机及进油管、出油管、开关、仪表,特征在于进油管上串有自吸式增压泵,离心净油机设有支架,支架上设有横梁,离心筒体上端经轴承、轴承座与横架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进油管上增加了自吸式增压泵,并将旋转筒体由将底部的一端支撑改变成上下两端支撑,具有操作简单、运行平稳、工作安全、净油效果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机械,具体地说是一种离心式净油装置
技术介绍
我们知道,离心式净油装置设有油箱、纳污箱、离心净油机及油管、开关、仪表组成,油箱经油管与离心净油机的进油口相连接,离心净油机下方设有纳污箱,油经进油管进入离心净油机后,一部分杂污进入纳污箱,分离出的油经离心净油机出油口、出油管进入油箱以进一步分离杂污,出油管上设有压力表、调压开关、放油开关等,离心净油机经不断地改进,分离净化出油的清洁度有了很大提高,专利号为01261368公开了一种离心式净油机,其设有中心轴、离心筒,中心轴为管形结构,离心筒经凹形结构的前端盖套在中心轴上,中心轴上端位于离心筒内腔,其上端固定有集油叶轮,中心轴上套有旋转骨架,旋转骨架自上而下依次间隔设有多个凹形圆盘式导板,随着对油液的清洁度要求的提高,一般情况下它们的清洁度要求大约在NAS1638的4~5级左右,上述专利技术已达不到要求,一是它开始起动时要倒置吸油管,将吸油管灌满被净化的油液,然后关闭加油截止阀,在保证吸油管密封不流失油液的条件下,将吸油管插回到油箱中,打开截止阀方能起动,该操作不仅繁索,费时费力,而且很容易产生操作不当,使其不能起动,影响使用效率;二是离心式净油机由于离心筒中的油液在离心筒的带动下高速旋转,它与不旋转的骨架等元件相接触时产生较大的切向速度,因此局部油液的速压升高,静压下降,当局部油液的静压下降至接近气体分离压时,溶解在油液中的气体析出,当它们积聚在离心筒上端的集油叶轮空腔时,就破坏了离心净油机流量输出的连续性,引起输出压力急剧下降,此时,压力开关感受压力变化,迅速切断电动机的电源使净油机停机,在环境温度和油液温度较高时,经常发生自动停机,这即所谓“气塞”的原因所致,净油机停机后要从离心筒的顶部顶开放气阀,放光集油叶轮空腔中的气体,才能再行起动净油机;三是其属于悬臂支撑,因此对于参与高速旋转部件的质量,应该尽可能让它们分布均匀对称,同时为了达到净油机在高速时旋转工作稳定性,振动和噪音都附合使用要求,还需要进行比较认真细致地动态配平的调试,这项操作在不使用动态平衡机条件下,不仅耗费人力和时间,其效果也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运行平稳、工作安全、净油效果好的离心式净油装置。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一种离心式净油装置,设有油箱、纳污箱、离心净油机及进油管、出油管、开关、仪表,其特征在于进油管上串有自吸式增压泵,离心净油机设有支架,支架上设有横梁,离心筒体上端经轴承、轴承座与横架相连接,本专利技术将底部的一端支撑改变成上下两端支撑,使离心筒旋转支撑刚度增加,离心筒顶点的支撑使得中心轴振动的位移受到牢固地固定在车体底板的支架所制约,限制了它的振幅的扩展,所以支架对离心筒上部的振动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简化了离心筒动平衡的配平操作,这个支架对离心筒的爆破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本专利技术可以在前端盖上的导板上设有折流环,折流环呈倒锥台形,锥度一般为30-60°,以改善净油机的净化能力,它设置在最下部的导板上,这个导板呈碗状,采用金属制成,这个金属碗外缘的最大直径为153mm,目前这个金属碗是铝合金压制成形的,现把它改成钢材料车制而成的零件,在最大外缘处焊接一个钢制的倒置锥形折流环,它由厚度为1mm钢板弯制而成,上部最大直径为175mm,下部最大直径为151mm,零件上部最大直径的尺寸与形状应作比较精确,因为它影响流道油液的流通阻力,这个阻力对流道中的两股液流起到分配作用,锥体上部最大直径过大油液向上的流通阻力就会大,因此通过下部塑料片间的间隙流量就必较大,间隙间的流速,净油机的净化效果不会好,因此根据多次实际试验,才能可以选择出最佳的折流环尺寸,使用折流环不仅可以改善第二净化区的净化效果,它还可以延长油液净化的流程的长度,流经下部塑料碗的液流还增加一次折转流动,它也增强了污染物被离心分离的效果,它也可以使污染物净化效果近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加装自吸式增压泵,不仅能满足净油机上下导套静压支撑油膜的最小支称压力(超过0.03Mpa的要求),而且还能保证在净油机的整个流道中,各点的压力都高于被净化油液的气体分离压,油中气体不析出就不可能产生“气塞”现象,即改变支撑形式把现有的悬臂支撑改变成上下两点支撑,由于电动机驱动的离心筒上端增加了一处支撑,所以这样就把底部的一端支撑改变成上下两端支撑,从而使离心筒旋转支撑刚度增加,离心筒顶点的支撑使得中心轴振动的位移受到牢固地固定在车体底板的支架所制约,限制了它的振幅的扩展,所以支架对离心筒上部的振动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简化了离心筒动平衡的配平操作,这个支架对离心筒的爆破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附图说明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也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离心净油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所示,一种离心式净油装置,设有油箱1、纳污箱10、离心净油机12,油箱1内设有进油管3、出油管2,纳污箱10与离心净油机12的排污口相连接,出油管2经油管4与离心净油机12出油口相连接,油管4上设有调压开关5、压力表6、放油开关7,离心净油机12经电动机9带动旋转,电动机的压力开关8与油管4相连接,以控制电动机9的工作,进油管3经自吸式增压泵11与离心净油机12的进油口相连接,离心净油机12底座上设有支架13,可以设有两个支架13,也可以设有多个支架13,支架13上设有横梁14,离心筒体15的上端经轴承、轴承座16与横架14相连接,离心净油机12的其它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此不赘述,本专利技术自吸式增压泵11采用IZDB-65,功率0.75KW,它具有良好的自吸功能,而且它的输出压力不仅能满足净油机上下导套静压支撑油膜的最小支称压力(超过0.03Mpa的要求),而且还能保证在净油机的整个流道中,各点的压力都高于被净化油液的气体分离压,油中气体不析出就不可能产生“气塞”现象,这样就可以取消离心筒上部的放气阀,把它变成筒体旋转支撑点,这就使改变离心筒的支撑形式成为可能,在原系统加装自吸增压泵解决了它在运转中自动停机和起动前吸油管灌油等问题,尚有以下问题须要在加装自吸增压泵时要考虑一是为使离心净油机与增压泵的参数较好地匹配,尽量选择液压输出压力大于0.03Mpa,自吸高度不低于5m的增压泵,目前选择IZDB-65比较适合净油机的工作参数;二是由于净油机进口与纳污盒相沟通,因此纳污盒与净油机的安装底板都应该要能承受自吸增压泵的增压压力,目前纳污盒是用内进径为200mm壁厚5mm的园管和5mm的板材焊接成的钢制结构,净油机的安装底板采用10mm的钢板,,本专利技术将底部的一端支撑改变成上下两端支撑,使离心筒旋转支撑刚度增加,离心筒顶点的支撑使得中心轴振动的位移受到牢固地固定在车体底板的支架所制约,限制了它的振幅的扩展,所以支架对离心筒上部的振动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简化了离心筒动平衡的配平操作,这个支架对离心筒的爆破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本专利技术可以在离心净油机12的前端盖17上的导板18上设有折流环19,折流环19呈倒锥台形,锥度为30-60°,以改善净油机的净化能力,它设置在最下部的导板上,这个导板呈碗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心式净油装置,设有油箱、纳污箱、离心净油机及进油管、出油管、开关、仪表,其特征在于进油管上串有自吸式增压泵,离心净油机设有支架,支架上设有横梁,离心筒体上端经轴承、轴承座与横架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绍博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迪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