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组式凹版印刷机横向预对版的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565546 阅读:3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组式凹版印刷机横向预对版的控制系统,在印刷版辊的两端轴设置有两个顶版锥顶,其中操作侧的顶版锥顶的控制端头伸出机械墙版之外与机械减速机构传动连接,机械减速机构与电机、变频器连接;在顶版锥顶伸出机械墙版的转轴上设置有极限限位凸轮和编码器,在顶版锥顶伸出机械墙版的转轴下方依次设置有左侧极限限位开关、零位开关和右侧极限限位开关,顶版锥顶的极限限位凸轮随着顶版锥顶的水平移动,能够在设定位置接触到该三处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系统,实现了机组式凹版印刷机横向预对版的电气控制,产品质量及工作效率提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组式凹版印刷机横向预对版的控制系统
本技术属于印刷机械
,涉及一种机组式凹版印刷机横向预对版的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对卷筒印刷基材(如各种塑料膜、各类纸张)的印刷,要实现高精度的套色印刷已经变得非常容易,尤其是凹版印刷工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可是,随着包装市场的发展,各种卷筒印刷基材的成本价格日渐上升,作业人员的薪酬不断提高,所有印刷包装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企业的利润来源于减少印刷基材的浪费和作业的工作效率。所以如何为客户创造更大的利益,就成为设备制造商最为关注的话题。对于机组式凹版印刷机而言,减少废品,提高工作效率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进一步提高设备自动化,尽量节约频繁更换印刷版辊时所需要的准备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组式凹版印刷机横向预对版的控制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更换印刷版辊时所需要的准备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组式凹版印刷机横向预对版的控制系统,在传动侧和操作侧的机械墙版之间设置有印刷版辊,印刷版辊的两端轴设置有两个顶版锥顶,其中操作侧的顶版锥顶的控制端头伸出机械墙版之外与机械减速机构传动连接, 机械减速机构与电机传动连接,电机与变频器连接;在顶版锥顶伸出机械墙版的转轴上设置有极限限位凸轮和编码器,在顶版锥顶伸出机械墙版的转轴下方依次设置有左侧极限限位开关、零位开关和右侧极限限位开关,顶版锥顶的极限限位凸轮随着顶版锥顶的水平移动,能够在设定位置接触到该三处开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机组式凹版印刷机横向预对版的电气控制,尤其是机组式凹版印刷机在每次更换印刷版辊时,为了减少废品,提高工作效率,所采用的实现快速横向套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具体包括1)采用变频调速和统一同步调整的方式, 大大缩短更换印刷版辊时所需要的准备时间。2)采用自动控制的手段,使作业人员工作简化。3)在无需走料印刷的状态下,自动化预对版对版的实现,大大降低了初期套准所需的印刷基材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横向预对版控制系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人机界面,2.PLC,3.高速计数模块,4.左侧极限限位开关,5.零位开关, 6.右侧极限限位开关,7.变频器,8.电机,9.机械减速机构,10.编码器,11.极限限位凸轮,12.顶版锥顶,13.印刷版辊,14.机械墙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见图1,本技术的机组式凹版印刷机横向预对版的控制系统,结构是,在传动侧和操作侧的机械墙版14之间设置有印刷版辊13,印刷版辊13的两端有两个顶版锥顶 12,其中操作侧的顶版锥顶12的控制端头伸出机械墙版14之外与机械减速机构9传动连接,机械减速机构9与电机8传动连接,电机8与变频器7连接;在顶版锥顶12伸出机械墙版14的转轴上设置有极限限位凸轮11和编码器10,在顶版锥顶12伸出机械墙版14的转轴下方依次设置有左侧极限限位开关4、零位开关5和右侧极限限位开关6,顶版锥顶12的极限限位凸轮11随着顶版锥顶12的水平移动,能够根据不同情况在设定位置接触到该三处开关;左侧极限限位开关4、零位开关5、右侧极限限位开关6和变频器7均与PLC2连接, 编码器10通过高速计数模块3与PLC2连接,PLC2与人机界面1 (触摸屏)连接。本技术的控制系统,就是机组式凹版印刷机在更换印刷版辊时,通过该系统的控制,使其快速简捷的完成版辊横向归零和依据版辊不同长度调整到初级套准的位置。 其中的人机界面1、PLC2、高速计数模块3、变频器7、电机8和机械减速机构9构成并实现整个系统的逻辑控制、数据处理和动作执行;通过左侧极限限位开关4、零位开关5、右侧极限限位开关6和编码器10来反馈和检测整个系统的具体执行情况和安全保护;系统的控制对象是顶版锥顶12和印刷版辊13。人机界面构成用于人与系统交换的人机界面,PLC用于完成整个系统的逻辑控制、 数据处理和系统的整体协调工作,变频器和电机、减速传动机构及机械装版机构构成整个控制系统的动力传动部分,编码器用于检测实际版辊的横向移动量,限位开关实现版辊横向移动的安全保护和版辊横向零位检测。该控制系统中人机界面1是人与系统交换信息的唯一渠道,还能够用于完成系统参数的读写、系统状态的监控、系统故障的提示等。PLC 2还用于完成整个系统的控制程序的编制,实现具体工艺和数据处理。一般情况下,对于机组式凹版印刷机而言,为了保证机器运行平稳,避免机器偏重,在正常印刷时,每一色组的印刷版辊13要求处于两块墙板14(包含传动侧和操作侧各一块)中心位置(如图1所示)。所以在正常工作时,传动侧和操作侧的顶版锥顶12的伸出量是对称等长的。零位开关5,是该系统运行的数学模型建立的基础。每次印刷完成,需要换版时,首先要拆下旧版,为了确保旧版的再次使用,必须逐色小心拆去。一般的,通过点动操作,使顶版锥顶12缩回任意位置,只要能方便拆去旧版即可。然后同样采用点动的方式,装配新版。当然,如果新版和旧版长度相差较大时,逐色手动调节顶版锥顶12的伸缩量需要消耗很长的时间,该系统提供了自动定长移动的方式,可以在人机界面1中设定所有色组顶版锥顶12需要伸出或缩回的位移量,实现统一调节。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整机装版的时间。装好新的印刷版辊后,系统依据人机界面1预先设定好的相关机械参数(如新版的版长、传动侧和操作侧的机械墙版14之间的间距等),这样,PLC通过运算,可以准确得出所有机组的印刷版辊13最终需要调整的目标位移量,即达到印刷时每色图案横向套准的位置。当然,为了消除系统运行中的积累误差,系统所有的目标位移量都是以零位开关5 为基准的。而且,该零位开关5是所有目标位移量实现调节的起点。所以,在实现定位调节时,必须首先实现印刷版辊13的“归零”控制。通常状态下,顶版锥顶12所附带的极限限位凸轮11与顶版锥顶12是合为一体的,在顶版锥顶12带动印刷版辊13横向调节时,极限限位凸轮11所能调节的区间范围应该在左侧极限限位开关4和右侧极限限位开关6之间, 系统中,当极限限位凸轮11被左侧极限限位开关4或右侧极限限位开关6检测到时,则终止调节,起保护作用。当极限限位凸轮11随印刷版辊13的调节,被零位开关5检测到时, 系统确认为印刷版辊13调节到零位,此时,系统内部过程值按“清零”处理。在所有色组的 “归零”控制完成后,下一步就是针对印刷版辊13的实际版长实现定位调节工作。在该控制系统中,不管是“归零”控制还是定位调节控制,系统都坚持“大距离高速调节,小距离低速调整”的原则,为了可靠实现两段速度的调节,系统采用变频器进行控制的。本技术的机组式凹版印刷机横向预对版的控制系统,就是采用PLC、人机界面、变频器来组建系统,在更换印刷版辊时,通过人机界面设定系统运行所需的参数,由PLC 指令变频器的具体动作,来具体完成版辊横向归零、然后依据版辊长度调整到初级套准的位置。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在本系统中,首先考虑更换版辊的快捷性。拆除旧版辊后,机械顶版机构中的锥顶处于缩回状态,但位置是随意的。首先按系统操作要求,任意装好新的各色版辊,量取新版的版长,可以通过界面设定相关机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练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