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62273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1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眼内尺,用于对眼睫状突实施直接测量。它包括手柄、主尺、副尺三部分;其中,主尺和副尺均为条板形结构,主尺较长,为30mm―50mm,副尺较短,为3mm―5mm,主尺和副尺在使用状态下为L形布局。主尺前4mm和副尺全长均设刻度。主尺和副尺可以为两部件,在主尺远端部和副尺近端部设置转轴,二者形成转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眼内尺用于在内眼手术时测量睫状突的大小,方便、直接、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手术用医疗器械,尤其涉及眼科在实施眼内手术时使用的器械。
技术介绍
在人眼解剖学上,睫状体是位于晶状体与玻璃体之间的一环状器官,睫状突是睫状体的放射状突起。在某些眼科疾病时,睫状突会病理性膨隆增大或萎缩变小。目前对睫状突是否有病理性大小变化的判断,依赖于以超声波检查为主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正常人一只眼球内约有70个左右睫状突。现有医学文献记载睫状突正常大小为长约2mm,宽约 0.5mm,高约1mm。这一正常值的来源也是依据对医学影像学资料的统计分析。而这些影像医学手段难于将睫状突大小尺寸进行量化,观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常存在误差,有时误差还很大,从而妨碍或误导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某些眼科手术中,又需要现场对实体进行测量。例如治疗青光眼的光凝术,需要测量被光凝切除的睫状突的范围数量和被保留的睫状突的范围数量,而这时又不能使用超声波检查等医学影像学手段。因此,在生理解剖学中需要在对众多个体实体测量后统计设定人睫状突生理正常值;对于发生睫状突病理性增生或萎缩的患者需要以测量数据作客观反映;在疾病治疗学中需要测量数据确定对睫状突光凝的量和保留的量。但目前尚无对活体眼内组织实施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翔宇魏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