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泵多顶同步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59134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0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阀,特别是一种可以实现一泵多顶同步控制阀。包括阀座和N组控制阀组件,所述的阀座上开有公用卸荷油孔通道、公用回油孔通道和公用压力油孔通道,所述每组控制阀组件包括卸荷阀、节流阀和单向阀,每组控制阀组件对应的在阀座上设置有油缸进油接头、油缸回油接头、回油孔、回程回油口和压力油口,压力油口与公用压力油孔通道连通,回程回油口与公用回油孔通道连通,回油孔和公用卸荷油孔通道连通,N的取值为6~14,该一泵多顶同步控制阀还设置有总卸荷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高压多油路机械控制同步提升设备,造价低廉,拆装方便,而且高压油路所使用的千斤顶要比低压油路使用的千斤顶小,节约施工材料。(*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阀,特别是一种可以实现一泵多顶同步控制阀
技术介绍
在桥梁橡胶支座的更换、水利围堰的提升、下放,都需要千斤顶进行提升或下放,这类的工作需要各个千斤顶的提升,提升过程中需要各个千斤顶同步,否则桥梁或者围堰会因为各个方向受力不均勻而开裂,导致报废,一般都需要8台以上的千斤顶,目前这类设备多为低压电磁油路控制,造价非常贵,少则几十万,多达上百万,并且低压油路需要的千斤顶要比高压油路千斤顶大,浪费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高压多油路机械控制同步提升设备,造价低廉,拆装方便的一泵多顶同步控制阀,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泵多顶同步控制阀,包括阀座和N组控制阀组件,所述的阀座上开有公用卸荷油孔通道、公用回油孔通道和公用压力油孔通道,所述每组控制阀组件包括卸荷阀、节流阀和单向阀,每组控制阀组件对应的在阀座上设置有油缸进油接头、油缸回油接头、回油孔、回程回油口和压力油口,压力油口与公用压力油孔通道连通,回程回油口与公用回油孔通道连通,回油孔和公用卸荷油孔通道连通,N的取值为6 14。该一泵多顶同步控制阀还设置有总卸荷阀。本技术由阀座、一个总卸荷阀和若干组控制阀组件构成,每组控制阀组件包括卸荷阀、节流阀和单向阀,总卸荷阀可以控制阀门总油路的断与通。在每组控制阀组件中,节流阀是一个可调的锥式阀,用改变其阀隙通流截面的大小来调节进入工作缸的流量;卸荷阀是一个手动锥式阀用于控制油路的断与通;单向阀可以用于切断工作油缸内高压油的回流,并且可以保持工作缸的长时间持荷。每组阀座均可独立工作,控制相应的千斤顶的提升。本技术之一泵多顶同步控制阀采用高压多油路机械控制同步提升设备,造价低廉,拆装方便,而且高压油路所使用的千斤顶要比低压油路使用的千斤顶小,节约施工材料。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之一泵多顶同步控制阀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 图2 本技术之一泵多顶同步控制阀结构示意图。图1 主视剖视图,图2 俯视图。图3 本技术与油泵、千斤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卸荷阀,2-节流阀,3-单向阀,4-阀座,5-油缸进油接头,6-油缸回油接头,7-公用卸荷油孔通道,8-回油孔,9-公用回油孔通道,10-回程回油口,11-压力油口,12-公用压力油孔通道,13-总卸荷阀,14-千斤顶,15-油泵。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一种一泵多顶同步控制阀,如图1 图2所示,包括阀座4和10组控制阀组件,所述的阀座上开有公用卸荷油孔通道7、公用回油孔通道9和公用压力油孔通道12,所述每组控制阀组件包括卸荷阀1、节流阀2和单向阀3,每组控制阀组件对应的在阀座上设置有油缸进油接头5、油缸回油接头6、回油孔8、回程回油口 10和压力油口 11,压力油口 11与公用压力油孔通道12连通,回程回油口 10与公用回油孔通道9连通,回油孔8和公用卸荷油孔通道7连通;该一泵多顶同步控制阀还设置有总卸荷阀13。本技术与油泵15和千斤顶14配套使用,油缸进油接头5、油缸回油接头6与千斤顶14的工作油缸相通。本技术的压力油口 11与公用压力油孔通道12相通,回程回油口 10与公用回油孔通道9相通,回油孔8和公用卸荷油孔通道7相通,油液通过上述通道可流回油泵15。节流阀2是一个可调的锥式阀,用于调节油液进入千斤顶的工作油缸的流量,从而调节千斤顶的压力和速度。当节流阀右旋全关时,油泵15全流量进入千斤顶的工作油缸;左旋全开时,油泵油液全部流回油箱;半开半关时,根据阀隙通流截面大小,使油泵部分油液进入千斤顶的工作油缸,其余油液流回油箱。卸荷阀1是一个手动锥式阀用于控制油路的断与通。单向阀3可以用于切断千斤顶的工作油缸内高压油的回流,并且可以保持千斤顶的长时间持荷。总卸荷阀13位于阀座中央,可以控制总油路的断与通,以实现阀门的同步工作。阀座前排安装数个节流阀2,后排安装和节流阀对应的卸荷阀1。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变换,所述的控制阀组件的数量N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一般N的取值为6 14。本实施例每组控制阀组件中卸荷阀1、节流阀2和单向阀3的具体结构及其控制方式与现有的张拉油泵的控制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权利要求1.一种一泵多顶同步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4)和N组控制阀组件,所述的阀座上开有公用卸荷油孔通道(7)、公用回油孔通道(9)和公用压力油孔通道(12),所述每组控制阀组件包括卸荷阀(1)、节流阀(2)和单向阀(3),每组控制阀组件对应的在阀座上设置有油缸进油接头(5)、油缸回油接头(6)、回油孔(8)、回程回油口(10)和压力油口(11), 压力油口(11)与公用压力油孔通道(12)连通,回程回油口(10)与公用回油孔通道(9)连通,回油孔(8)和公用卸荷油孔通道(7)连通,N的取值为6 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泵多顶同步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一泵多顶同步控制阀还设置有总卸荷阀(13)。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阀,特别是一种可以实现一泵多顶同步控制阀。包括阀座和N组控制阀组件,所述的阀座上开有公用卸荷油孔通道、公用回油孔通道和公用压力油孔通道,所述每组控制阀组件包括卸荷阀、节流阀和单向阀,每组控制阀组件对应的在阀座上设置有油缸进油接头、油缸回油接头、回油孔、回程回油口和压力油口,压力油口与公用压力油孔通道连通,回程回油口与公用回油孔通道连通,回油孔和公用卸荷油孔通道连通,N的取值为6~14,该一泵多顶同步控制阀还设置有总卸荷阀。本技术采用高压多油路机械控制同步提升设备,造价低廉,拆装方便,而且高压油路所使用的千斤顶要比低压油路使用的千斤顶小,节约施工材料。文档编号F15B13/04GK202326492SQ20112044617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1日专利技术者刘双友, 吴尚奕, 滕德霖, 秦超 申请人:柳州豪姆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双友滕德霖秦超吴尚奕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豪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