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调节锁紧机构及能调节位置的桌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52003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0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位置调节锁紧机构及能调节位置的桌子,该位置调节锁紧机构包括固定体、调节体,还包括有凸轮、转轴、控制件,凸轮通过转轴活动的设置于调节体上,控制件最终与凸轮连接并控制凸轮的转动,凸轮上具有接触面,该接触面相对于转轴呈偏心状态,在固定体上设有调节面,在控制件的作用下,接触面与调节面相接触或相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更好的控制生产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位置调节锁紧机构及能调节位置的桌子
技术介绍
桌子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学习及工作中必不可少,在使用时,使用者的身高、使用习惯等均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实现桌子高度的调节非常重要。在现有的高度调节锁紧机构中,有通过齿轮进行调节的,也有通过气压弹簧进行高度调节的,现有的高度调节锁紧机构结构复杂,导致生产制造成本高。对于其它需要调节位置的装置而言,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位置调节锁紧机构及能调节位置的桌子,本技术结构简单,可以更好的控制生产制造成本。其技术方案如下。—种位置调节锁紧机构,包括固定体、调节体,还包括有凸轮、转轴、控制件,凸轮通过转轴活动的设置于调节体上,控制件最终与凸轮连接并控制凸轮的转动,凸轮上具有接触面,该接触面相对于转轴呈偏心状态,在固定体上设有调节面,在控制件的作用下,接触面与调节面相接触或相脱离。下面对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所述凸轮包括第一凸轮及第二凸轮,所述转轴包括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分别通过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活动设置于所述调节体上,设于所述固定体上的所述调节面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固定体的内侧,两个调节面分别与第一凸轮、第二凸轮上的所述接触面相对应。所述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相对的一侧均设有靠背面,所述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的靠背面相对,其靠背面向上延伸而形成提拉耳,所述控制件分别与两个提拉耳活动连接。所述控制件包括提拉杆、连接片及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提拉杆与连接片的上部连接,连接片的下部分别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的所述连接耳活动连接。所述固定体为下立柱,所述调节体包括上立柱及两个撑杆,上立柱与下立柱滑动配合,两个撑杆的上端撑在所述上立柱上、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连接。还包括有弹性件,在自然状态下,该弹性件控制所述凸轮,并使所述凸轮的接触面与所述固定体的调节面相接触。一种能调节位置的桌子,包括底座、桌面及前述位置调节锁紧机构,位置调节锁紧机构的固定体与底座连接、调节体与桌面连接。下面对本技术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1、采用该位置调节锁紧机构后,可以方便的对桌子或其它装置的位置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的需求,使用更方便;2、由于凸轮采用偏心结构,当凸轮转动时,其接触面可以与调节面脱离或接触,进而实现位置的调节或锁紧,结构简单,加工方便;3、凸轮及相应的转轴为两个,即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分别与固定体的两个调节面接触,提高了整个位置调节锁紧机构的可靠性;4、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的相对侧设有靠背面,在进行锁紧时,两个靠背面相对,锁紧更可靠;5、所述控制件包括提拉杆、连接片及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在进行提拉控制时,可以尽可能的避免控制件与凸轮之间的干涉,以实现整个机构的灵活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能调节位置的桌子的结构图;图2是图1中,位置调节锁紧机构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位置调节锁紧机构在调节状态时的结构图;图4是位置调节锁紧机构在锁紧状态时的结构图;图5是第一凸轮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下立柱,2、上立柱,3、撑杆,4、第一凸轮,5、第二凸轮,6、第一转轴,7、第二转轴,8、接触面,9、靠背面,10、提拉耳,11、提拉杆,12、连接片,13、第一连杆,14、第二连杆,15、底座,16、桌面,17、踏板,18、位置调节锁紧机构,19、调节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能调节位置的桌子,包括底座15、桌面16及位置调节锁紧机构18,位置调节锁紧机构18包括固定体、调节体,还包括有凸轮、转轴、控制件,凸轮通过转轴活动的设置于调节体上,控制件最终与凸轮连接并控制凸轮的转动,凸轮上具有接触面8,该接触面8相对于转轴呈偏心状态,在固定体上设有调节面19,在控制件的作用下,接触面8与调节面19相接触或相脱离;位置调节锁紧机构18的固定体与底座15连接、调节体与桌面16连接。其中,所述凸轮包括第一凸轮4及第二凸轮5,所述转轴包括第一转轴6及第二转轴7,第一凸轮4、第二凸轮5分别通过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活动设置于所述调节体上,设于所述固定体上的所述调节面19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固定体的内侧,两个调节面19分别与第一凸轮4、第二凸轮5上的所述接触面8相对应。所述第一凸轮4、第二凸轮5相对的一侧均设有靠背面9,所述第一凸轮4、第二凸轮5的靠背面9相对,其靠背面9向上延伸而形成提拉耳10,所述控制件分别与两个提拉耳10活动连接。所述控制件包括提拉杆11、连接片12及第一连杆13、第二连杆14,提拉杆11与连接片12的上部连接,连接片12的下部分别通过第一连杆13、第二连杆14与所述第一凸轮4、第二凸轮5的所述连接耳活动连接。所述固定体为下立柱1,所述调节体包括上立柱2及两个撑杆3,上立柱2与下立柱1滑动配合,两个撑杆3的上端撑在所述上立柱2上、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连接。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该位置调节锁紧机构18后,可以方便的对桌子高度或位置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的需求,使用更方便;2、由于凸轮采用偏心结构,当凸轮转动时,其接触面8可以与调节面19脱离或接触,进而实现位置的调节或锁紧,结构简单,加工方便;3、凸轮及相应的转轴为两个,即第一凸轮4、第二凸轮5,第一凸轮4、第二凸轮5分别与固定体的两个调节面19接触,提高了整个位置调节锁紧机构的可靠性;4、第一凸轮4、第二凸轮5的相对侧设有靠背面9,在进行锁紧时,两个靠背面9相对,锁紧更可靠;5、所述控制件包括提拉杆11、连接片12及第一连杆13、第二连杆14,在进行提拉控制时,可以尽可能的避免控制件与凸轮之间的干涉,以实现整个机构的灵活控制,其中,提拉杆11是通过踏板17进行控制。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技术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位置调节锁紧机构,包括固定体、调节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凸轮、转轴、控制件,凸轮通过转轴活动的设置于调节体上,控制件最终与凸轮连接并控制凸轮的转动,凸轮上具有接触面,该接触面相对于转轴呈偏心状态,在固定体上设有调节面,在控制件的作用下,接触面与调节面相接触或相脱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位置调节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包括第一凸轮及第二凸轮,所述转轴包括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分别通过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活动设置于所述调节体上,设于所述固定体上的所述调节面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固定体的内侧,两个调节面分别与第一凸轮、第二凸轮上的所述接触面相对应。3.如权利要求2所述位置调节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相对的一侧均设有靠背面,所述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的靠背面相对,其靠背面向上延伸而形成提拉耳,所述控制件分别与两个提拉耳活动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位置调节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包括提拉杆、连接片及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提拉杆与连接片的上部连接,连接片的下部分别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的所述连接耳活动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位置调节锁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雪梅汤国彪黄宝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