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的汽车前部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48824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3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的汽车前部防撞装置,由上横梁、下横梁、支撑板、中间支架和吸能盒组成,所述的下横梁呈C形结构,下横梁叠加于吸能盒上,所述中间支架上下端焊接在上横梁和吸能盒中间,所述支撑板一侧上下端焊接上横梁、下横梁和吸能盒,所述吸能盒设于下横梁内侧并于支撑板连接,所述的吸能盒材质为SPCC,料厚t=1.6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1、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提高了车头部的强度和刚度;2、下横梁防撞杆采用了C型结构,有效的分散正向冲撞力减缓了正向冲击力对前壁板架驾驶人员的伤害;3、便于涂装的喷涂防漆层,防锈处理较好;4、能够从侧面和正面两个方向保护车身头部的碰撞。(*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的汽车前部防撞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前部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强度的汽车前部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市面上一般的微车结构车头前部的防撞梁采用的是单纯的管梁与上横梁结构,这种结构对于车身的防撞缓冲作用很有限,在受到正面、侧面冲击力时,造成车头内陷变形,严重的会引起前壁板变形,驾驶员被前壁板室内操纵零件夹住,救援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装置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全性高的汽车前部防撞结构,能有效的抗击变形,保护驾驶人员的安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强度的汽车前部防撞装置,由上横梁、下横梁、支撑板、中间支架和吸能盒组成,所述的下横梁呈C形结构,下横梁叠加于吸能盒上,所述中间支架上下端焊接在上横梁和吸能盒中间,所述支撑板一侧上下端焊接上横梁、下横梁和吸能盒,所述吸能盒设于下横梁内侧并于支撑板连接,所述的吸能盒包括U型缓冲筋、正向缓冲筋和加强筋,所述U型缓冲筋设置在吸能盒的前部两侧,中间设有正向缓冲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吸能盒的顶部,所述的加强筋上开有4个圆孔,所述的吸能盒材质为SPCC,料厚t = 1. 6mm。本技术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1)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提高了车头部的强度和刚度;2)下横梁防撞杆采用了 C型结构,有效的分散正向冲撞力减缓了正向冲击力对前壁板架驾驶人员的伤害;3)便于涂装的喷涂防漆层,防锈处理较好,不存在包合内表面处理不到的区域,不会像管梁结构出现由内部向外扩散的腐蚀现象;4)能够从侧面和正面两个方向保护车身头部的碰撞,使用在车身结构上比仅能从正面缓冲刚性碰撞的管梁结构更加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高强度的汽车前部防撞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高强度的汽车前部防撞装置的平面结果示意图;图3为一种高强度的汽车前部防撞装置的吸能盒结构示意图;其中1下横梁、2上横梁、3-支撑板、4-中间支架、5-吸能盒、6_U型缓冲筋、7_正向缓冲筋、8-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高强度的汽车前部防撞装置,由上横梁1、下横梁2、支撑板3、 中间支架4和吸能盒5组成,所述的下横梁2呈C形结构,下横梁2叠加于吸能盒5上,所述中间支架4上下端焊接在上横梁1和吸能盒5中间,所述支撑板3 —侧上下端焊接上横梁1、下横梁2和吸能盒5,所述吸能盒5设于下横梁2内侧并于支撑板3连接。根据图3所示吸能盒5包括U型缓冲筋6、正向缓冲筋7和加强筋8,所述U型缓冲筋7设置在吸能盒5的前部两侧,中间设有正向缓冲筋7,所述加强筋8设置在吸能盒5 的顶部,所述的加强筋8上开有4个圆孔,所述的吸能盒5材质为SPCC,料厚t = 1. 6mm。本技术是这样实施的当车头受正面碰撞时,该结构受撞击呈现“C”型变形, 中间长条型的加强筋具有反向预压补偿,能减缓梁的受力变形,同时中间分布的六处吸能筋能有效减缓冲击力量;当车头受侧向碰撞时,该结构两侧的U型缓冲槽能够吸收撞击力, 使侧面呈“L”型变形,能有效减轻侧面碰撞时的刚性作用力。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限制本技术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技术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中。权利要求1.一种高强度的汽车前部防撞装置,由上横梁、下横梁、支撑板、中间支架和吸能盒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横梁呈C形结构,下横梁叠加于吸能盒上,所述中间支架上下端焊接在上横梁和吸能盒中间,所述支撑板一侧上下端焊接上横梁、下横梁和吸能盒,所述吸能盒设于下横梁内侧并于支撑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汽车前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能盒包括U型缓冲筋、正向缓冲筋和加强筋,所述U型缓冲筋设置在吸能盒的前部两侧,中间设有正向缓冲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吸能盒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汽车前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筋上开有4个圆孔。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汽车前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能盒材质为SPCC,料厚t = 1. 6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的汽车前部防撞装置,由上横梁、下横梁、支撑板、中间支架和吸能盒组成,所述的下横梁呈C形结构,下横梁叠加于吸能盒上,所述中间支架上下端焊接在上横梁和吸能盒中间,所述支撑板一侧上下端焊接上横梁、下横梁和吸能盒,所述吸能盒设于下横梁内侧并于支撑板连接,所述的吸能盒材质为SPCC,料厚t=1.6mm。本技术具有1、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提高了车头部的强度和刚度;2、下横梁防撞杆采用了C型结构,有效的分散正向冲撞力减缓了正向冲击力对前壁板架驾驶人员的伤害;3、便于涂装的喷涂防漆层,防锈处理较好;4、能够从侧面和正面两个方向保护车身头部的碰撞。文档编号B60R19/18GK202320161SQ201120397400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8日专利技术者张彪, 张鹰, 程勇, 陈警予, 黄瑛 申请人:合肥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警予程勇黄瑛张彪张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