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电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4795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电除尘器,它包括包括进气口、均布板、除尘Ⅰ室、电晕极、立板收尘极、灰斗、排灰阀、下通气孔、上通气孔、除尘Ⅱ室、除尘Ⅲ室、排气口,还包括在所述的均布板的后侧设有分离板,分离板为在平板上设有通气孔、在通气孔之间设有圆锥体的形状结构,分离板的后侧设有均流板,均流板为设有通气孔的平板,分离板和均流板之间的下方设有抑尘锥,均布板及分离板和均流板的下方设有集尘锥,该集尘锥与所述灰斗相联通。该除尘器不仅能够有效地使粗颗粒粉尘实现预分离,使进入除尘电场区的含尘气体的浓度大大降低,而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利用电场作用来捕集含尘气体中粉尘的设备,尤其是一种卧式电除尘器
技术介绍
目前卧式电除尘器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常用于烘干机、水泥磨、回转窑及熟料冷却机等的收尘。卧式电除尘器一般不适宜处理含尘浓度大的气体。对于含尘浓度大于40g/m3的气体,需要在卧式电除尘器前增加预处理设备以除去粗颗粒粉尘。这不仅增加设备的投入,而且也增加日常维护的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卧式电除尘器,它不仅能够有效地使粗颗粒粉尘实现预分离,使进入除尘电场区的含尘气体的浓度大大降低,而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卧式电除尘器,它包括进气口、均布板、除尘I室、电晕极、立板收尘极、灰斗、排灰阀、下通气孔、上通气孔、除尘II室、除尘III室、排气口,还包括在所述的均布板的后侧设有分离板,分离板为在平板上设有通气孔、在通气孔之间设有圆锥体的形状结构,分离板的后侧设有均流板,均流板为设有通气孔的平板,分离板和均流板之间的下方设有抑尘锥,均布板及分离板和均流板的下方设有集尘锥,该集尘锥与所述灰斗相联通。由于在均布板的后侧设有分离板、分离板的后侧设有均流板,当含尘烟气由进气口经均布板进入时,烟气中的粗颗粒粉尘与分离板上圆锥体相碰撞下落,下落的粗颗粒粉尘与抑尘锥相碰撞,失去动能落入集尘锥中,粗颗粒粉尘得到预分离,烟气中的粉尘浓度得到降低,穿过分离板通气孔的烟气经过均流板时,烟气得到均化,同时烟气的粉尘与均流板相碰撞下落,下落的粉尘与抑尘锥相碰撞,失去动能落入集尘锥中,烟气中的粉尘浓度得到进一步的降低,同时由于抑尘锥的阻挡,集尘锥中上扬的粉尘不会进入分离板和均流板之间的空间。所以从均流板进入除尘电场区的含尘气体的浓度大大降低。在除尘器中仅增设分离板、均流板和集尘锥,因此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进气口,2.均布板,3.分离板,4.均流板,5.除尘I室,6.抑尘锥,7.电晕极,8.立板收尘极,9.灰斗,10.排灰阀,11.下通气孔,12.上通气孔,13.除尘II室,14.支架,15.除尘III室,16.排气口,17.集尘锥。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除尘器依次设有除尘I室5、除尘II室13、除尘III室15,除尘I室5和除尘II室13通过内下部设有的下通气孔11相通联,除尘II室13和除尘III室15通过内上部设有的上通气孔12相通联。除尘各室由支架14支撑。除尘各室的下方设有灰斗9,灰斗9的下方设有排灰阀10。除尘各室内设有电晕极7和立板收尘极8。除尘III室15的外侧面下部设有排气孔16。除尘I室5的外侧面设有进气口1,进气口1的内后面设有均布板2,均布板2的后面设有分离板3。分离板3由在平板上均匀设有若干通气孔的平板和圆锥体组成、圆锥体均匀设置在通气孔之间,烟气可以通过通气孔。分离板3的后面设有均流板4,均流板4为设有通气孔的平板。在分离板3与均流板4之间的内下方设有抑尘锥6,抑尘锥6为倒V形的锥面体。在均布板2、分离板3和均流板4的下方设有集尘锥17,集尘锥17与灰斗9相通联。运行时,含尘烟气由进气口1进入,穿过均布板2与分离板3相碰撞,烟气中的粗颗粒粉尘与分离板3上圆锥体相碰撞下落,下落的粗颗粒粉尘与抑尘锥6相碰撞,失去动能落入集尘锥17中,粗颗粒粉尘得到预分离,烟气中的粉尘浓度得到降低,通过分离板3的通气孔的烟气经过均流板4时,烟气得到均化,同时烟气的粉尘与均流板4相碰撞下落,下落的粉尘与抑尘锥17相碰撞,失去动能落入集尘锥中,烟气中的粉尘浓度得到进一步的降低,同时由于抑尘锥17的阻挡,集尘锥17中上扬的粉尘不会进入分离板3和均流板4之间的空间。所以从均流板4进入除尘电场区的含尘气体的浓度大大降低。进入除尘I室5的含尘烟气经电力场除尘后,由下通气孔11进入除尘II室13进行除尘。经除尘II室13除尘后的烟气由上通气孔12进入除尘III室15进行除尘,经过三次除尘,烟气得到净化,由排气口排出。权利要求1.一种卧式电除尘器,它包括包括进气口、均布板、除尘I室、电晕极、立板收尘极、灰斗、排灰阀、下通气孔、上通气孔、除尘II室、除尘III室、排气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的均布板的后侧设在分离板,分离板为在平板上设有通气孔、在通气孔之间设有圆锥体的形状结构,分离板的后侧设有均流板,均流板为设有通气孔的的平板,分离板和均流板之间的下方设有抑尘锥,均布板及分离板和均流板的下方设有集尘锥,该集尘锥与所述灰斗相联通。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电除尘器,它包括包括进气口、均布板、除尘I室、电晕极、立板收尘极、灰斗、排灰阀、下通气孔、上通气孔、除尘II室、除尘III室、排气口,还包括在所述的均布板的后侧设有分离板,分离板为在平板上设有通气孔、在通气孔之间设有圆锥体的形状结构,分离板的后侧设有均流板,均流板为设有通气孔的平板,分离板和均流板之间的下方设有抑尘锥,均布板及分离板和均流板的下方设有集尘锥,该集尘锥与所述灰斗相联通。该除尘器不仅能够有效地使粗颗粒粉尘实现预分离,使进入除尘电场区的含尘气体的浓度大大降低,而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文档编号B03C3/00GK2928250SQ20062007498公开日2007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20日专利技术者朱健 申请人:江苏安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电除尘器,它包括包括进气口、均布板、除尘Ⅰ室、电晕极、立板收尘极、灰斗、排灰阀、下通气孔、上通气孔、除尘Ⅱ室、除尘Ⅲ室、排气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的均布板的后侧设有分离板,分离板为在平板上设有通气孔、在通气孔之间设有圆锥体的形状结构,分离板的后侧设有均流板,均流板为设有通气孔的平板,分离板和均流板之间的下方设有抑尘锥,均布板及分离板和均流板的下方设有集尘锥,该集尘锥与所述灰斗相联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安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