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伟国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汽车的隐蔽型全自动遮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46707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3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的遥控隐蔽型遮阳装置,包括:置于发动机室中的链条传动电机、传动齿轮、两软管导轨;置于后备箱中的收卷装置、收卷电机、遮阳罩、升降装置;珠式链条;两OC导轨;两滑块;电路控制器。本产品隐蔽性好,不使用时人们只会看到固定在汽车轮廓线上的OC导轨,OC导轨可起装饰作用,汽车美观性不但没受到影响,还得到了增强,本产品安全性高,采用珠式链条来带动两滑块在两OC导轨上同步正反向移动,完美地适应了OC导轨的方向、角度变化,并且只采用一个传动齿轮驱动整个珠式链条在OC导轨中正反向运行,平衡了珠式链条的拉力,使珠式链条传送的动力相等、距离相等、时间相等,保证了珠式链条运行时无位移偏差。(*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的隐蔽型全自动遮阳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遮阳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隐蔽型全自动遮阳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有车人士越来越多,造成室内停车位非常紧张,大部分汽车只能露天停放, 露天停放的汽车遭到烈日暴晒时,车内的温度非常高,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强烈的阳光直射加上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环境,只需较短的时间就能使车内的温度达到70摄氏度左右, 不但会加速车内饰、电子件的老化,从而缩短汽车的使用寿命,影响汽车的美观,而且车内饰在遭到高温暴晒时还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此外,人们在进入车内后,须长时间开大空调降温,大大增加了油耗量,极大地提高了使用成本。鉴于此状况,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汽车遮阳装置,比如汽车外罩衣、遮阳伞等,在最初的时候,汽车遮阳装置都是依靠人们手动操作,不使用时放在汽车后备箱中,使用时再拿出来展开,使用完成后再折起来收好,这种装置的优点是成本低,不使用时不影响汽车的美观,但缺点更突出, 不但操作麻烦,使用时难以固定,而且容易丢失,因此在现在几乎看不到有汽车在使用这种原始的遮阳装置。到了现阶段,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一些汽车自动遮阳装置,人们只需操作控制开关即可实现遮阳装置的自动展开和收卷,但是,现有的这些汽车自动遮阳装置都是安装在汽车的车顶上,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其具有诸多问题,主要有一、其外置在汽车车顶上,不隐蔽,不使用时严重影响了汽车的美观;二、安全性低,不但行驶中可能脱落,造成严重后果,而且还容易被盗;三、经过一定时间的日晒雨淋后,电路容易出现断路、短路等故障,因而使用寿命短,性能不稳定;四、其置于车顶上改变了汽车本身的高度,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综上所述,有必要为人们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遥控隐蔽型遮阳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遥控隐蔽型遮阳装置,其隐蔽性好,美观,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汽车的遥控隐蔽型遮阳装置,包括一链条传动电机,其置于汽车发动机室中并固定在一电机安装座上,该电机安装座内设置有一容置腔室,电机安装座的一侧壁上设置有一第一连接头与一第二连接头,另一侧壁上设置一第三连接头与一第四连接头,该些连接头均与容置腔室相连通;一珠式链条,其由无数个滚珠通过连接线以相同间距串联而成,该珠式链条首尾相连,形成一封闭的环;一传动齿轮,其安装于电机安装座的容置腔室中并与链条传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该传动齿轮的齿形与珠式链条相匹配;两OC导轨,该两OC导轨分别固装于汽车车顶两侧的轮廓线上,两OC导轨的前端延伸至汽车前挡风玻璃的下沿,两OC导轨的后端延伸至汽车后挡风玻璃的下沿,该两OC导轨分别为第一 OC导轨、第二 OC导轨,其中,第一 OC导轨包括相并列的第一“0”形管及第一 “C”形管,第一 “C”形管向内侧开口并位于第一 “0”形管的内侧,第一 “C”形管的后端与第一“0”形管的后端通过一第一滑轮转向装置衔接,第二 OC导轨包括相并列的第二“0”形管及第二“C”形管,第二“C”形管向内侧开口并位于第二“0”形管的内侧,第二“C”形管的后端与第二“0”形管的后端通过一第二滑轮转向装置衔接;两软管导轨,位于汽车的发动机室中,其分别为第一软管导轨、第二软管导轨,其中,第一软管导轨包括一第一软管、一第二软管,该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的一端分别与第一 “0”形管、第一 “C”形管衔接,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连接,第二软管导轨包括一第三软管、一第四软管,该第三软管、第四软管的一端分别与第二“C”形管、第二“0”形管衔接,第三软管、第四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连接头、第四连接头连接;所述珠式链条从第一 “0”形管的后端伸出,经第一滑轮转向装置进入第一 “C”形管,再从第一“C”形管的前端伸入第二软管,从第二软管伸出后经第二连接头进入容置腔室,此后依次经过传动齿轮、第四连接头、第四软管、第二“0”形管、第二滑轮转向装置、第二 “C”形管、第三软管、第三连接头、传动齿轮、第一连接头、第一软管,最后返回第一 “C”形管形成回路,当链条传动电机带动传动齿轮转动时,第一“C”形管和第二“C”形管中的珠式链条同方向移动;以及,所述遮阳装置还包括一收卷装置,其安装于汽车的后备箱中,该收卷装置设置有一收卷轴;一收卷电机,其安装于收卷装置上,该收卷电机的输出端与收卷轴连接;一遮阳罩,其采用柔性材料制成,该遮阳罩的后端固定在收卷轴上;两滑块,其分别为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其中,第一滑块固定在第一“C”形管中的珠式链条上并可沿第一 “C”形管前后滑动,且第一滑块从第一 “C”形管的开口伸出,该第一滑块的伸出部分与遮阳罩的前端连接,第二滑块固定在第二“C”形管中的珠式链条上并可沿第二“C”形管前后滑动,且第二滑块从第二“C”形管的开口伸出,该第二滑块的伸出部分与遮阳罩的前端连接,当两滑块移动至两“C”形管的前端时,遮阳罩罩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后挡风玻璃、两侧门玻璃上;一升降装置,其安装于汽车的后备箱中,该升降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在后备箱盖的前端内面与后备箱盖支撑托架之间;一电路控制器,用于控制链条传动电机、收卷电机、升降装置的工作状态,该电路控制器设置有遥控器和固定在汽车仪表台上的固定控制开关。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 OC导轨与第一软管导轨、第二 OC导轨与第二软管导轨分别通过一第一软硬轨道转换器、一第二软硬轨道转换器衔接,该第一软硬轨道转换器包括一第一基座,第一基座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第一 “0”形管、第一 “C”形管的前端与两第一通孔的入口一一对应连接,第一软管、第二软管与两第一通孔的出口一一对应连接; 该第二软硬轨道转换器包括一第二基座,第二基座上设置有两个第二通孔,第二 “0”形管、第二“C”形管的前端与两第二通孔的入口一一对应连接,第三软管、第四软管与两第二通孔的出口一一对应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收卷装置为一圆柱形的中空筒体,该中空筒体固定于汽车后备箱盖的内表面上,所述收卷轴位于中空筒体内,该中空筒体开设有一供遮阳罩出入的开口。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收卷电机固定于中空筒体的一端上,收卷电机的转动轴上套接有主动轮,对应的,收卷轴的一端部上套接有从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传动件连接,中空筒体上设置有供传动件通过的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动轮、从动轮为链轮,传动件为链条。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动轮、从动轮为皮带轮,传动件为皮带。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遮阳罩采用反光隔热布材料制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线为钢丝或钢绳。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滑轮转向装置和第二滑轮转向装置都包括一固定座及一转向柱,转向柱的连接端通过螺母安装在固定座上,转向柱的自由端设置有一滑轮,所述珠式链条绕过滑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一升降电机、一第一伞齿轮、一传动杆、一第二伞齿轮、一第三伞齿轮、一第四伞齿轮、一第一连接座及一第二连接座,该第一伞齿轮与升降电机的输出轴同步联接,第二伞齿轮套在传动杆上并与第一伞齿轮啮合,传动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三伞齿轮、第四伞齿轮固接;第一连接座包括一第一座体、一第五伞齿轮、一第一丝杆、至少一第一定位组件及一第一连接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伟国
申请(专利权)人:高伟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