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卫红专利>正文

过冷水连续制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41666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3 05: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动态制冰技术,具体是一种过冷水连续制取装置。该装置包括:导电材质外管,其设有过冷水进口和过冷水出口;导电材质内管,其以相对于外管绝缘方式设置在外管中,并设有载冷剂进口和载冷剂出口;高压静电装置,其静电输出端与内管连接,接地端与外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外管、密封端盖与内管之间形成密闭的过冷水通道。水进入外管后,将与内管进行热交换而冷却降温,同时由于内管与外管之间高压静电场的作用,使得水降至0°以下而不结冰,最后以过冷状态流出外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了水的过冷度,持续稳定地输出温度为-1℃至-5℃的过冷水,解决了现有过冷装置存在的过冷度不足和冰堵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涉及动态制冰技术,具体是一种过冷水连续制取装置
技术介绍
过冷水制冰系统通常包括过冷却装置、过冷解除装置和蓄冰槽,其原理是过冷却装置利用制冷主机提供的冷量将普通水冷却至过冷状态(零度以下的过冷水),接着过冷水通过过冷解除装置(也称为促晶器)解除过冷状态,形成零度的冰水混合物(冰浆),最后冰浆储存于蓄冰槽中,用于制冷系统的制冷和其他用冰的场合。这种制冰方式可以实现连续化和快速化制冰。过冷水制冰关键的技术之一是确保流过过冷却装置的液体具有尽可能大的过冷度,但同时又必须保证过冷液体不能在流出热交换器之前生成冰晶,否则过冷却装置(换热器)将被堵塞甚至破坏。为实现这个目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说明书CN101551177B公开了一种提高水过冷度的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过冷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过冷器内管和过冷器外管,过冷器内管穿设于过冷器外管的外侧,过冷器内管与过冷器外管之间形成封闭的载冷剂腔,过冷器外管的上部设有载冷剂进口,过冷器外管的下部设有载冷剂出口,过冷器内管中为过冷水的通道,过冷器内管设置有过冷水进口和过冷水出口,过冷器外管套装有磁场装置,磁场装置包括永久磁铁,电磁线圈和用于固定电磁线圈的固定杆。永久磁铁对内管中的水施加静磁场,而电磁线圈则对内管中的水施加交变磁场。由于静磁场和交变磁场的叠加磁场加强了分子的热运动,使得本应开始结晶的水分子进入过冷却状态,从而增加水的过冷度,防止结冰。虽然上述装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的过冷度,但是由于该装置的固有缺陷, 导致该过冷装置仍不可避免产生冰堵先生。这是由于为了获得较佳的热交换效果,过冷器内管一般是由传热系数高的金属材质制造的,内管本身会对磁场产生屏蔽作用,影响实际穿透水体的磁力线,磁场很难有效地约束水分子的热运动行为使其保持过冷状态,还不能够很好地提高水的过冷度,因此发生冰堵的机率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易发生冰堵的过冷水连续制取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过冷水连续制取装置, 包括导电材质外管,其设有过冷水进口和过冷水出口 ;导电材质内管,其以相对于外管绝缘方式设置在外管中,并设有载冷剂进口和载冷剂出口 ;高压静电装置,其静电输出端与内管连接,接地端与外管连接。改进之一所述外管设有载冷剂管进口和载冷剂管出口,载冷剂管进口和载冷剂管出口设有绝缘材质的密封端盖,所述内管的一端穿设在载冷剂管进口的密封端盖中,另一端则穿设在载冷剂管出口的密封端盖中。改进之二 该装置包括多个所述内管,所述外管设有载冷剂管进口和载冷剂管出口,该载冷剂管进口和该载冷剂管出口设有绝缘材质的密封端盖,各个所述内管的一端穿设在载冷剂管进口的密封端盖中,另一端则穿设在载冷剂管出口的密封端盖中。改进之三所述内管为螺旋管管型。改进之四所述静电输出端包括集电荷壳体、放电体和密封底座,集电荷壳体和放电体为导电材料部件,密封底座为绝缘材料部件,集电荷体与密封底座形成封闭的放电内腔,放电体穿设在密封底座中,且其位于放电内腔部分的端部与集电荷体保持一定的距离, 集电荷体与所述内管连接,放电体与所述高压静电装置的非接地电极连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第二技术方案是一种过冷水连续制取装置, 包括导电材质外管,其设有过冷水进口和过冷水出口 ;导电材质内管,其以相对于外管绝缘方式设置在外管中,并设有载冷剂进口和载冷剂出口 ;电极棒,其以相对外管和内管绝缘方式设置在所述外管中;高压静电装置,其静电输出端与内管连接,接地端与外管、电极棒连接。改进之一该装置包括多个所述内管,所述电极棒设置在所述外管的中心,该多个所述内管均勻分布在所述电极棒周围。改进之二 所述外管设有载冷剂管进口和载冷剂管出口,该载冷剂管进口和该载冷剂管出口设有绝缘材质的密封端盖,所述内管的一端穿设在载冷剂管进口的密封端盖中,另一端则穿设在载冷剂管出口的密封端盖中;此外,所述电极棒穿设在其中一密封端盖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第三技术方案是一种过冷水连续制取装置, 包括导电材质外管,其设有过冷水进口和过冷水出口 ;导电材质内管,其以相对于所述外管绝缘方式设置在所述外管中,并设有载冷剂进口和载冷剂出口 ;电极棒,其以相对外管和内管绝缘方式设置在所述外管中;高压静电装置,其静电输出端与所述电极棒连接,接地端与外管、所述内管连接。改进之一该装置包括多个所述电极棒,所述内管设置在所述外管的中心,该多个所述电极棒均勻分布在所述内管周围。改进之二 所述外管设有载冷剂管进口和载冷剂管出口,载冷剂管进口和载冷剂管出口设有绝缘材质的密封端盖,所述内管的一端穿设在载冷剂管进口的密封端盖中,另一端则穿设在载冷剂管出口的密封端盖中;此外,所述电极棒穿设在其中一密封端盖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第四技术方案是一种过冷水连续制取装置, 包括外管,其内壁上设有第一导电层;设置在外管中的内管,其外壁上设有第二导电层, 该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相互绝缘;高压静电装置,其静电输出端与内管的第二导电层连接,接地端与外管的第一导电层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外管、密封端盖与内管之间形成密闭的过冷水通道。水进入外管后,将与内管进行热交换而冷却降温,同时由于内管与外管之间高压静电场的作用,使得水降至0°以下而不结冰,最后以过冷状态(-rc至-5°c)流出外管。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了水的过冷度,持续稳定地输出温度为-1°C至-5°C的过冷水,解决了现有过冷装置存在的过冷度不足(达不到实际应用水平)和冰堵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CN 102538281 A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高压静电装置的静电输出端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沿B-B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过冷水连续制取装置包括导电材质外管10导电材质内管20和高压静电装置30,该高压静电装置30的静电输出端31与内管20连接,接地端32与外管10连接。外管10和内管20可以采用铁、铜、铝、不锈钢等金属导电材料,也可以采用石墨等非金属导电材料,或者少保证内管20的外壁表面以及过冷器外管10的内壁表面覆盖有的导电层。该外管10上设有过冷水进口 11和过冷水出口 12。水既可以从过冷水进口 11流入,经过冷水出口 12流出;也可以从过冷水出口 12流入,经过冷水入口流出。该内管20以相对于外管10绝缘方式设置在外管10中,并设有载冷剂进口 21和载冷剂出口 22,内管20 为载冷剂输送通道,为外管10中水提供热交换的冷量。本实施例的内管20采用铜管,为防止阳极腐蚀高压静电装置的静电输出端接负极。若内管20采用其他耐阳极腐蚀的材料,静电输出端也可以接正极。外管10、密封端盖40与内管20之间形成密闭的过冷水通道。水进入外管10后, 将与内管20进行热交换而冷却降温,同时由于内管20与外管10之间高压静电场的作用, 使得水降至0°以下而不结冰,最后以过冷状态(-1°C至_5°C)流出外管10。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了水的过冷度,持续稳定地输出温度为-1°C至_5°C的过冷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卫红
申请(专利权)人:江卫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