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39679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3 04:12
一种能源装置,包括供电系统、充电模块及主控制器。供电系统包括多个相互并联的电池模块。充电模块耦接于供电系统及电池模块。主控制器具有每一电池模块对应的最适储存电压值,最适储存电压值是指可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最佳储存电压值。当主控制器判断电子系统进入电源关闭状态达到预设时间值时,将取得每一电池模块的实时电压值与个别对应的最适储存电压值作比较,据以选定特定电池模块,再控制充电模块对特定电池模块充电至其对应的最适储存电压值。因此,能源装置可在电子系统进入长时间电源关闭状态时,将电池模块的电压值调整为较佳的储存电压值,从而达到延长电池模块使用寿命的功效。(*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源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源装置,能够对储存状态进行重置控制。技术背景近年来,各类可携式电子装置日益普及,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及数字相机等装置已俨然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必备工具。这些可携式电子装置通常是采用可重复充放电的可充电电池(或称二次电池)作为储能装置,对电子系统供应电力。一般可充电电池开始使用后,电池性能便会随着重复的充电及放电动作而逐渐退化。现有充电电池相关技术通常会考虑充电及放电的安全性,包括过充、过度放电、过电流及短路保护,以防止特性劣化。现有充电电池技术大多仅考虑到充放电操作及使用环境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但除此之外,可充电电池的储存条件也是一项攸关其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一般可充电电池在长时间未使用的储存状态下,均会自然放电释出电力,当放电至电压低于最小工作电压,便会导致老化而造成使用寿命缩短。目前可充电电池的应用已由一般电子装置进一步延伸至电动车领域,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展,对电池可靠性及寿命的要求也日益提升。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而提出本技术,以改善现有可充电电池相关技术未能考虑到电池储存条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源装置,其当主控制器判断电子系统进入电源关闭状态达到预设时间值时,取得每一电池模块的实时电压值与个别所对应的最适储存电压值作比较,据以选定特定电池模块,再控制充电模块对特定电池模块充电至其个别所对应的最适储存电压值。本技术提供一种能源装置,适用于具有负载的电子系统。所述的能源装置包括供电系统、充电模块及主控制器。供电系统包括多个电池模块及电力传输端,所述的电池模块是相互并联,并经由电力传输端耦接于负载。充电模块包括输入端及多个输出端,其中输入端耦接于供电系统的电力传输端,以接收供电系统所输出的电力,输出端则分别耦接于每一电池模块。主控制器耦接于充电模块及供电系统,主控制器具有多个最适储存电压值,所述的最适储存电压值系分别对应每一电池模块,最适储存电压值意指为可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最佳的储存电压值。其中,主控制器判断电子系统进入电源关闭状态达到预设时间值时,将取得所述电池模块的实时电压值与个别所对应的最适储存电压值作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由所述电池模块中选定其中一个特定电池模块,此特定电池模块的实时电压值小于个别所对应的最适储存电压值。主控制器控制充电模块对特定电池模块充电至其个别所对应的最适储存电压值。进一步地,所述的能源装置包括有多个开关,分别耦接于每一电池模块及电力传输端之间,以控制每一电池模块及电力传输端间的传输路径的接续状态。主控制器于控制充电模块对特定电池模块进行充电前,启断特定电池模块所耦接的开关,并启闭其他电池模块所耦接的开关。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池模块分别具有储能单元,根据电池模块的储能单元的类别作区分,所述的电池模块包括第一电池模块及第二电池模块,并且电子系统的运作模式具有第一电力模式及第二电力模式,将电子系统的启动期间定义为第一电力模式,将系统进入稳定状态定义为第二电力模式。主控制器根据电子系统的运作模式为第一电力模式或第二电力模式,控制第一电池模块及第二电池模块所对应的开关的启闭,以控制第一电池模块及第二电池模块与供电系统的并联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能源装置在电子系统进入长时间电源关闭状态时,可动态地调节各电池模块的储存电压值,对实时电压值低于最适储存电压值的电池模块进行充电,使电池模块以较佳的储存条件保存,进而达到延长电池模块使用寿命的功效。再者,所述的能源装置可依照运作模式,选择性地控制第一电池模块或第二电池模块与供电系统并联或切离,将可配合运作模式的需求选用适合的电池模块并联供电系统,并可使电池模块的选用更具弹性,而降低装置成本。以上的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及附图,皆是为了能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及功效。而有关本技术其它目的及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及附图说明中加以阐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能源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一的功能方块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能源装置的控制方法具体实施例一步骤流程图;图3是本技术能源装置的控制方法具体实施例一的长时间储存判断的子步骤流程图;图4是本技术能源装置的控制方法具体实施例一的储存电压判断的子步骤流程图;图5是本技术能源装置的控制方法具体实施例一的电力模式切换的子步骤流程图;图6是本技术能源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二的功能方块图;图7是图6中的电池控制器的具体实施例二的功能方块图。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1、2电子系统10、20能源装置11、21供电系统111-1 111-M、211_1 211-M 第一电池模块113-1 113-N、213_1 213-N 第二电池模块212,212-1 212_M、214_1 214-N 电池控制器2121控制单元2123电压侦测单元2125通信单元13、23主控制器131、231 控制单元133、233 储存单元135电压侦测单元137,235电流侦测单元151-1 151-M、153-1 153_N、251_1 251_M、253_1 253-N 开关17、27充电模块19、四负载A1、A2、B1、B2 电力传输端P/1输入端P/01-1 P/01-M、P/02-1 P/02-N 输出端Cl-I Cl-M、C2-1 C2-N、Cl-I, Cl-M,、C2-1, C2-N,开关控制信号Dl-I D1-M、D2_1 D2-N 通信信号Vl-I Vl-M、V2-1 V2-N 电压信号SlOO S505各个步骤流程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能源装置的主要特点在于将调节电池模块的储存电压的功能整合于能源装置的内部,以使电池模块以较佳的储存条件保存。实施例一首先,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能源装置具体实施例一的功能方块示意图。 如图1所示,能源装置10适用于设置在电子系统1,以对电子系统1的负载19供应电力。 所述的电子系统1可为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数字相机等电子装置,或为电动车或不断电系统(UPS)的电机系统,而负载19则为前述装置、系统的用电组件。能源装置10 包括供电系统11、主控制器13及充电模块17,供电系统11及充电模块17耦接于主控制器 13。如图1所示,供电系统11包括多个第一电池模块111-1至111-M及多个第二电池模块113-1至113-N。所述的第一电池模块111-1至Ill-M及第二电池模块113-1至113-N 分别具有可重复充放电的储能单元(图中未示),所述的储能单元即为一般所称的电池芯, 第一电池模块111-1至Ill-M具有相同类别的电池芯,而第二电池模块113-1至113-N具有另一类别的电池芯,两种类别的电池芯具有不同特性。具体来说,两种电池芯可为动力电池芯及能量电池芯,其中动力电池芯具备瞬间释放大电流性能,但其能量密度较低;另一方面,能量电池芯则具高能量密度,但无法输出大电流。能源装置10可依照运作需求选用适当类别的电池芯输出电力。以下说明若未特别指定,是将第一电池模块111-1至Ill-M及第二电池模块113-1 至113-N简称为电池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能源装置,适用于一电子系统,该电子系统具有一负载,其特征在于,该能源装置包括一供电系统,包括多个电池模块及一电力传输端,该等电池模块是相互并联,并经由该电力传输端耦接于该负载;一充电模块,包括一输入端及多个输出端,其中该输入端耦接于该供电系统的该电力传输端,以接收该供电系统所输出的电力,该等输出端分别耦接于每一该电池模块;及一主控制器,耦接于该充电模块及该供电系统,该主控制器具有多个储存电压值,该等储存电压值分别对应每一该电池模块;其中,该主控制器判断该电子系统进入一电源关闭状态达到一预设时间值时,将取得每一该电池模块的一实时电压值与个别所对应的该储存电压值作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 由该等电池模块中选定其中一特定电池模块,该特定电池模块的该实时电压值小于个别所对应的该储存电压值;其中,该主控制器控制该充电模块对该特定电池模块充电至该特定电池模块所对应的该储存电压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主控制器在该特定电池模块完成充电后,由该等电池模块中选定一下一特定电池模块,并控制该充电模块对该下一特定电池模块充电至该下一特定电池模块所对应的该储存电压值。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等储存电压值为用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多个最适储存电压值。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主控制器取得每一该电池模块的该实时电压值及个别所对应的该最适储存电压值的一电压差异值,该电压差异值为每一该电池模块的该实时电压值低于个别所对应的该最适储存电压值的数值,再根据该等电池模块的电压差异值,选定该特定电池模块,其中该特定电池模块的该电压差异值大于其它该电池模块的该电压差异值。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主控制器具有一电流侦测单元, 该电流侦测单元耦接于该电力传输端,以侦测流经该电力传输端的一负载电流值,该主控制器在侦测到该负载电流值低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莹崟林育润林正宗钟沛桥
申请(专利权)人:顺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