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烟静电集尘装置的极管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3938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油烟静电集尘装置的极管结构,其主要是为管式的油烟静电集尘装置,其中的管式可为内部中空的极管,极管于对角线处分别为具有相同的凸部或相同的凹部,组合时,是以极管的凸部与相邻极管的凹部相互嵌接,极管的凹部与相邻极管的凸部相互嵌接,在组合后,在极管与相邻极管的上、下侧予以固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达到生产成本低、快速且尺寸精确,组装极管快速且简单,稳定性高,结构强度强且使用寿命长的目的。(*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烟静电集尘装置的极管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极管,其可供油烟在集尘时使用的油烟静电集尘装置。
技术介绍
静电集尘装置主要可将油烟等物质,经由静电集尘装置之后,将油烟予以适当的集尘之后,再将其净化后,再将洁净的空气排出至外界的空气中,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数个相邻呈方形且上、下贯通的极管,该极管可导通负电,位于极管内部中央以纵向设置的高压放射极线贯穿,在上层内部设自动喷洗管,当油烟进入后,油烟可被高压放射极线予以离子产生带电,带电的油烟可随时被带异性电极的极管吸附,达到可确实集尘目的,可节省空间、效率高、可模组化生产,可藉垂直或水平方式串、并联使用。使用在油烟静电集尘装置上的传统式的现有习知的极管60(如图七、图八中所示),极管60是以垂直板与水平板各剖一半长度,再相互插设,整条插接组合后,在接缝处再作焊接,然后,在各极管60中央以高压放射极线70穿过,且高压放射极线70的上、下侧分别固设在一高压盘71上;其缺点在于一、施工组装费工且麻烦,尺寸不易正确(因为容易产生歪斜与变形的问题,尤其当两极的距离不同时,放电不正常,极容易造成损坏)。二、因空间有限,且焊条的长度有限,极管60的长度为一至数公尺,焊接工作不易进行,容易在极管60的中段部份因焊条的长度有限,无法进行焊接。三、因结构强度差,在使用时容易因结构强度差容易产生变形,在损坏之后不易维修,实有加以改善的必要。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传统油烟静电集尘装置的极管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传统油烟静电集尘装置的极管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油烟静电集尘装置的极管结构,便成了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传统油烟静电集尘装置的极管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油烟静电集尘装置的极管结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传统油烟静电集尘装置的极管,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传统油烟静电集尘装置的极管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油烟静电集尘装置的极管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改善上述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达到生产成本低、快速且尺寸精确,组装极管快速且简单,稳定性高,结构强度强且使用寿命长,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油烟静电集尘装置的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内部中空的极管,极管具有数个壁面,极管在对角线处分别为具有相同的凸部或相同的凹部,凸部与凹部的形状刚好为相同大小;以一极管的凸部与相邻极管的凹部相互嵌接组装,极管的凹部与相邻极管的凸部相互嵌接组装,组合后,在极管与相邻极管的上、下侧固接。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油烟静电集尘装置的极管结构,其中所述的凸部是由极管的上侧延伸至下侧,凹部亦由极管的上侧延伸至下侧。前述的油烟静电集尘装置的极管结构,其中所述的凸部与凹部的角度大于180度。前述的油烟静电集尘装置的极管结构,其中所述的极管为四边形。前述的油烟静电集尘装置的极管结构,其中所述的极管为六边形。前述的油烟静电集尘装置的极管结构,其中所述的极管为八边形。前述的油烟静电集尘装置的极管结构,其进一步包括固定管,在固定管的一边角处设有凸部,另一相邻的边角处设有凹部;组合时,藉由固定管组装在极管的外侧,藉由固定管的凸部与极管的凹部相互嵌接组装,以固定管的凹部与极管的凸部相互嵌接组装,在固定管与极管的上、下侧分别固接。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提供的创新设计,可以获得的具体功效增进包括有 一、生产成本低、快速且尺寸精确因本技术中的极管的一壁面可以为两个相邻极管共用,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时只需以固定的模具生产,在生产后裁剪至适当的长度即可。二、组装极管快速且简单,稳定性高,结构强度强且使用寿命长组装极管时,只需以极管的凸部与相邻极管的凹部相互嵌接,极管的凹部与相邻极管的凸部相互嵌接,再于极管与相邻极管的上、下侧固接即可。因结构强度强,在使用时的稳定性高,不易损坏,同时,并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点。综上所述,本技术特殊结构的油烟静电集尘装置的极管结构,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传统油烟静电集尘装置的极管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中的方形极管的立体外观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中的矩形固定管的立体外观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方形极管与固定管在组合后,并焊接在L形片上的立体外观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中的方形极管与固定管在组合后,并焊接在L形片上的俯视平面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在使用时的局部立体图。图6所示为本技术在使用的平面示意图。图7所示为现有习知构造在使用时的平面示意图。图8所示为现有习知构造在使用时的局部立体图。10极管11壁面12凸部13凹部20固定管 21凸部22凹部30L形片40高压放射极线50高压盘60极管70高压放射极线 71高压盘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油烟静电集尘装置的极管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看图1所示,本技术为油烟静电集尘装置的极管结构,包括有内部为中空且呈方形的极管10,该极管10具有四个由上至下延伸的壁面11,极管10在对角线处分别为具有相同的凸部12或相同的凹部13,各凸部12与凹部13分别由极管10的上侧延伸至下侧,凸部12与凹部13的形状刚好为相同大小,并且,凸部12与凹部13的角度大于180度;前述的极管10亦可为六边形或八边形的极管。在组合时,是以一极管10的凸部12与相邻极管10的凹部13相互嵌接组装,极管10的凹部13与相邻极管10的凸部12相互嵌接组装,在组合之后,在极管10与相邻极管10的上、下侧予以焊接固定。如图2、图3、图4中所示,所示为一种在本技术中组装连接在极管10外侧的呈矩形中空状的固定管20,在固定管20的一边角处设有上、下延伸的凸部21,另一相邻的边角处设有上、下延伸的凹部22,凸部21与凹部22分别与前述的凸部12与凹部13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在组合时,藉由固定管20适当的组装在极管10的外侧位置,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烟静电集尘装置的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    内部中空的极管,极管具有数个壁面,极管在对角线处分别为具有相同的凸部或相同的凹部,凸部与凹部的形状刚好为相同大小;    以一极管的凸部与相邻极管的凹部相互嵌接组装,极管的凹部与相邻极管的凸部相互嵌接组装,组合后,在极管与相邻极管的上、下侧固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建邦朱铭煜
申请(专利权)人:铕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