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气保用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33861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2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维持缺气保用耐久性同时降低轮胎重量、并且提高了通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的缺气保用充气轮胎。该缺气保用充气轮胎,在胎侧部(2)处的胎体层(4)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配置有截面为月牙状的加强橡胶层(7),其特征在于:使角度(θ)相对于轮胎总宽度(SW)和轮胎截面高度(SH)满足(SH/SW×6+3)°≤θ≤(SH/SW×6+8)°的关系,并且使胎圈填胶(6)相对于轮胎截面高度(SH)的高度(H1)为轮胎截面高度SH的30~50%,使加强橡胶层(7)的最大厚度位置的高度(H2)为轮胎截面高度SH的35~5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缺气保用充气轮胎,更详细地说,涉及能够维持缺气保用耐久性同时降低轮胎重量、并且提高了通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的缺气保用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一般,在胎侧部的内面侧配置有截面为月牙状的加强橡胶层的缺气保用轮胎,通过将该加强橡胶层的厚度加厚并且/或者将硬度更高的橡胶使用于加强橡胶层,来确保缺气保用时的耐久性。但是,在这样提高了缺气保用耐久性的轮胎中,存在由于重量的增加而导致滚动阻力增加并且/或者由于胎侧刚性的增加而导致在通常行驶时乘坐舒适性恶化这样的问题。以往,作为用于改善通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同时提高缺气保用耐久性的对策,有加强橡胶层的材料使用特殊的橡胶并且/或者在加强橡胶层的材料中配合短纤维的提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在任意一种提案中,通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的提高和/或轮胎重量的降低的效果都不充分,还有改善的余地。专利文献1 特开2005-34337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点,提供一种能够维持缺气保用耐久性同时降低轮胎重量、并且提高了通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的缺气保用充气轮胎。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缺气保用充气轮胎,在左右一对胎圈部之间装架有胎体层,在胎面部处的所述胎体层的外周侧配置有带束层,并且在胎侧部处的所述胎体层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配置有截面为月牙状的加强橡胶层,其特征在于在轮胎子午线方向截面上,在将轮胎赤道面与胎面表面相交的点设为TO、将在距所述点TO轮胎总宽度SW的40%的位置与轮胎赤道面平行地引出的直线与胎面表面相交的点设为Tl时,连结所述点TO与所述点Tl的直线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θ相对于轮胎总宽度SW和轮胎截面高度SH满足(SH/SWX6+;3)° ( θ < (SH/SWX6+8)。的关系,并且使所述胎圈填胶的从外周端的胎踵起的高度Hl为轮胎截面高度SH的30 50%,使所述加强橡胶层的最大厚度位置距胎踵的高度Η2为轮胎截面高度SH的35 55%。本专利技术者对在胎侧部处的胎体层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配置有截面为月牙状的加强橡胶层的缺气保用充气轮胎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发现在将加强橡胶层设置得较薄的情况下,在缺气保用行驶时胎侧部以胎体层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最鼓出的位置(轮胎最大宽度位置)为弯曲点而较大地挠曲,结果是加强橡胶层的破坏发展。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将胎圈填胶的外周端的高度Hl设为轮胎截面高度SH的30 50%,将加强橡胶层的最大厚度位置的高度Η2设为轮胎截面高度SH的35 55%,由此能够抑制胎圈部周围的变形,使缺气保用行驶时的胎侧部的弯曲点向胎面部侧移动。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将连结轮胎赤道面与胎面表面相交的点TO和在距点TO轮胎总宽度SW的40%的位置与轮胎赤道面平行地引出的直线与胎面表面相交的点Tl的直线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θ相对于轮胎总宽度SW和轮胎截面高度SH设为(SH/ SWX6+3)。( θ彡(SH/SWX6+8)。的关系,这也有助于使缺气保用行驶时的胎侧部的弯曲点向胎面部侧移动。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规定胎圈填胶以及加强橡胶层的配置并且将胎面轮廓最佳化,使缺气保用行驶时的胎侧部的弯曲点向胎面部侧移动,所以即使在将加强橡胶层设置得比以往更薄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加强橡胶层的破坏、维持缺气保用耐久性。因此,能够维持缺气保用耐久性同时实现轮胎重量的降低,进而能够提高通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形成加强橡胶层的橡胶的60°C下的tan δ为0. 02 0. 15的范围内,60°C下的动态弹性模量为5 20MPa的范围内。由此,能够提高缺气保用耐久性并且提高通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形成胎圈填胶的橡胶的60°C下的tan δ为0. 05 0. 25的范围内,60°C下的动态弹性模量为5 20MPa的范围内。由此,能够维持缺气保用耐久性同时提高通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在轮胎子午线方向截面上,加强橡胶层的截面面积为胎圈填胶的截面面积的190 270%的范围内。由此,能够维持缺气保用耐久性同时提高乘坐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充气轮胎的子午线方向剖视图。标号说明1 胎面部;2 胎侧部;3 胎圈部;4 胎体层5 胎圈芯;6 胎圈填胶;7 加强橡胶层;8 带束层;9 带束覆盖层;E 轮胎赤道面;SW:轮胎总宽度SH:轮胎截面高度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表示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构成的缺气保用充气轮胎,1为胎面部,2为胎侧部,3为胎圈部。在左右一对胎圈部3之间装架有包含在轮胎径向上延伸的多根加强帘线的 1层胎体层4,该胎体层4的端部围绕胎圈芯5从轮胎内侧向外侧折回。在胎圈芯5的外周上配置有由高硬度的橡胶组成物构成的胎圈填胶6,该胎圈填胶6由胎体层4包围。在胎侧部2处的胎体层4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配置有由高硬度的橡胶组成物构成的截面为月牙状的加强橡胶层7。该加强橡胶层7在轮胎径向的中央部最厚,向胎圈部侧以及胎面部侧逐渐变薄。在胎面部1处的胎体层4的外周侧埋设有多层带束层8。这些带束层8包含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多根加强帘线,并且在层间将加强帘线配置成互相交叉。在带束层8的外周侧,配置有将加强帘线在轮胎周向上卷绕而成的带束覆盖层9。本专利技术在这样的缺气保用充气轮胎中,将轮胎子午线方向截面形状设为如下所述4那样,是为了防止在通过减薄加强橡胶层7的厚度而降低轮胎重量并且提高乘坐舒适性时,由于加强橡胶层7较薄而在缺气保用行驶时胎侧部2较大地挠曲、弯曲点集中于轮胎最大宽度位置、加强橡胶层7较大地变形使加强橡胶层7破坏。如图1所示,在轮胎子午线方向截面上,将轮胎赤道面E与胎面表面相交的点设为T0,将在距点TO轮胎总宽度SW的40%的位置与轮胎赤道面E平行地引出的直线与胎面表面相交的点设为Tl。此时,连结点TO与点Tl的直线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θ相对于轮胎总宽度SW和轮胎截面高度SH满足(SH/SWX6+3)° < θ ^ (SH/SWX6+8)。的关系。即,角度θ变为由扁平率规定,具体地说,在扁平率25% (SH/Sff = 0. 25)时将角度θ设为4. 5 9. 5°的范围,在扁平率30% (SH/Sff = 0. 30)时将角度θ设为4. 8 9. 8°的范围,在扁平率35% (SH/Sff = 0. 35)时将角度θ设为5. 1 10. 1°的范围,在扁平率40% (SH/Sff = 0. 40)时将角度θ设为5. 4 10. 4°的范围,在扁平率45% (SH/Sff =0.45)时将角度θ设为5. 7 10. 7°的范围,在扁平率50% (SH/Sff = 0. 50)时将角度θ设为6.0 11.0°的范围,在扁平率55% (SH/Sff = 0. 55)时将角度θ设为6. 3 11.3°的范围。这些角度θ都比以往的轮胎大。通过这样,能够抑制缺气保用行驶时的带束层翘曲(belt backle),提高缺气保用耐久性。如果角度θ比(SH/SWX6+3)。小,则不能抑制缺气保用行驶时的带束层翘曲,缺气保用耐久性降低。如果角度θ比(SH/SWX6+8)。大,则不能预见缺气保用耐久性的大幅度的提高,另外容易产生偏磨损。将胎圈填胶6的外周端6a的从胎踵3a起的高度Hl设为轮胎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泽达朗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