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锚固(碇)体系的
,具体涉及一种墩梁临时固结后锚固装置。
技术介绍
常规采用先梁后拱法施工拱桥的情况下,在连续(刚构)梁上设置缆索吊或扣挂系统时,必须考虑设置稳定的后锚固(碇)体系,以提供足够大的平衡力。如图1、图2所示后锚固(碇)体系常规施工是在需要设置后锚固(碇)体系的位置施做钻孔桩群桩,后施做群桩承台,按设计要求设置预埋件(索)、垫座和锚梁,具体步骤如下1、施做钻孔桩群桩(水上作业时,考虑先设置水上施工平台,后施做钻孔桩);2、施做群桩承台,并在群桩平台上按设计要求设置预埋件和垫座;3、后锚索与锚梁连接,形成稳定的后锚固(碇)体系。上述的方法存在以下不足1、钻孔桩、承台施工周期较长,后锚固(碇)位置设在水中时,需要更长时间;2、施工完毕后,拆除施工难度大,不利于环保;3、工程量较大,经济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解决现有后锚固体系需要特别施工钻孔桩、承台等构件, 施工完成后还需要将其拆除,造成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工程量大、不环保、经济性较差的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墩梁临时固结后锚固装置,包括竖向预应力索部分和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建杰,宋文杰,李勇,许佳平,高文军,刘振标,聂海岩,吴泽迁,黄枝花,谷金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