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施少俊专利>正文

换导式同步偏置电压功率放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21119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2 0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属的技术领域为音频功率放大电路,涉及一种换导式同步偏置电压功率放大器,其包括:第一稳压偏置电路,第一稳压同步偏置电压电路,第二稳压偏置电路,第一互补管静态基极电位电阻方阵固定电路,启动电阻R1和电感L以及第一互补管和第二互补管,高精度等值电阻第8电阻R8、第7电阻R7;本申请是在本人前期专利技术申请号为CN200910046796.3(或者CN200910003635.6)基础上的一种结构改进,改进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互补管静态基极电位电阻方阵固定电路,消除了背景专利申请中存在的电路接通电源时有冲击电流出现的问题;又通过设置了第一稳压同步偏置电压电路,使本申请电路能适应在大电压大功率的功率放大器中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所属的
为音频功率放大电路,涉及一种换导式同步偏置电压功率放大器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是在本人前期专利技术申请号为CN200910046796. 3(或者CN200910003635. 6)基础上的一种结构改进,这一改进的目的是为了使本申请电路能适应在大电压大功率的功率放大器中运用,而设置了第一稳压同步偏置电压电路,使得电阻R22、R23上的电压降在动态时以固定的比例跟随第一互补管的共发射极电位上升或者下降,从而使第一互补管的基极在大电压动态时得到良好的匹配而工作于优良状态;与此同时又设置了第一互补管静态基极电位电阻方阵固定电路,消除了背景专利申请图1中存在的电路接通电源时有冲击电流出现的问题。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为
技术介绍
一本人前期专利技术申请CN200910046796. 3名称为换导式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图,其中由电阻R1、R2和稳压管Dl组成第一稳压偏置电路,由电阻1 6、1 7、1 8、1 9、1 10、和二极管 D2、D3、D4、D5、D6、D7 以及晶体管 V7、V8 组成第二稳压及第一互补管静态基极电位固定电路,由电阻R3、R4、R5和晶体管VI、V2、V3、V4、V5、V6以及负载RL组成该电路的启动和运行电路,由晶体管Vll (或VU)连接晶体管V9(或V10)再连接晶体管V3(或V4)构成常规的三级直耦放大电路。说明书附2为本申请换导式同步偏置电压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图,其基本上与图1的电路相同,只是增加了第二稳压偏置电路的内容,由电阻R24、R25、R26、R27和晶体管VlO以及电容Cl组成,并且由其中的第一互补管静态基极电位电阻方阵固定电路取代了图1中的第二稳压及第一互补管静态基极电位固定电路,通过这一电路结构的改变,就可以使本申请电路在接通电源时不再存在冲击电流的问题,同时本申请主要的设置了第一稳压同步偏置电压电路,使本申请电路能适应在大电压大功率的功率放大器中运用。在图1的21中也就是本人这一类型专利技术的最初主要电路结构中加入了电感L(电感L在图2的11内),使功放的音质、音色更令人满意,图2中的启动电阻Rl与电感L的连接也可以用较为复杂的电阻、电感、电容组合来构成,对于这些组合构成在此不再列举。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是在本人前期专利技术申请号为CN200910046796. 3(或者CN200910003635. 6)基础上的一种结构改进,这一改进的目的是为了使本申请电路能适应在大电压大功率的功率放大器中运用,而设置了第一稳压同步偏置电压电路,使得电阻R22、R23上的电压降在动态时以固定的比例跟随第一互补管的共发射极电位上升或者下降,从而使第一互补管的基极在大电压动态时得到良好的匹配而工作于优良状态;与此同时又设置了第一互补管静态基极电位电阻方阵固定电路,消除了背景专利申请图1中存在的电路接通电源时有冲击电流出现的问题。说明书附2中11内的电路即为本申请换导式同步偏置电压功率放大器的关键内容,其包括第一稳压偏置电路,第一稳压同步偏置电压电路,第二稳压偏置电路,第一互补管静态基极电位电阻方阵固定电路,启动电阻Rl和电感L以及第一互补管和第二互补管,高精度等值电阻第8电阻R8、第7电阻R7 ;其特征是由主动半桥即功率信号源通过启动电阻(Rl)和电感(L)来启动被动半桥电路,使被动半桥中的上、下臂功率晶体管(V2、V1)彼此交替地导通负载(RL)配合主动半桥中的下、上臂功率晶体管(V3、V4)呈不同电流强度的交换导通状态,被动半桥输出电压与主动半桥输出电压的相位始终相反并以此来推动两个半桥之间的负载(RL);所述第一稳压偏置电路连接第二稳压偏置电路,顺序连接第一互补管静态基极电位电阻方阵固定电路;所述启动电阻Rl—端连接第一互补管V6、V5的共发射极,另一端连接电感L的一端,电感L的另一端连接负载RL的一端并分别通过第10电阻R10、第9电阻R9连接第4晶体管V4、第3晶体管V3的两个发射极,负载RL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互补管V2、V1的共集电极,第二互补管中的PNP管、NPN管两个发射极分别连接第4晶体管V4、第3晶体管V3的两个集电极并分别通过第4电阻R4、第2电阻R2连接电源电压的正极、负极,以及电结合第一互补管集电极与第二互补管基极的限流电阻R5、R6和连接第二互补管两个基极的第3电阻R3。为了区别于其他形式的桥式功率驱动电路,依据本专利技术电路中有一启动电阻来启动被动半桥电路,使被动半桥中的上、下臂功率晶体管彼此交替地导通负载配合主动半桥中的下、上臂功率晶体管呈不同电流强度的交换导通状态这一特征而将本专利技术电路称为——换导式。采用了以上所述的电路结构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互补管静态基极电位电阻方阵固定电路,消除了背景专利申请图1中存在的电路接通电源时有冲击电流出现的问题;又通过设置了第一稳压同步偏置电压电路,使第一互补管的基极在大电压动态时得到良好的匹配而工作于优良状态,从而使本申请电路能适应在大电压大功率的功率放大器中运用。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一本人前期专利技术申请CN200910046796. 3名称为换导式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图。在图1中,晶体管Vll(或V12)连接晶体管V9(或V10)再连接晶体管V3 (或V4)构成常规的三级直耦放大电路。图2为本申请--换导式同步偏置电压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图。在图2中,晶体管V5、V6为第一互补管;晶体管VI、V2为第二互补管;晶体管V3、V4为功放管;晶体管Vl与V2、V5与V6、V8与V9、V21与V22应分别根据需要选用参数相同放大值一样的对管,稳压管Wl与W2的参数相同稳压值为3V,稳压管W3的稳压值为22V ;电阻 R2 与 R4、R5 与 R6、R7 与 R8、R22 与 R23、R24 与 R27、R31 与 R32、R33 与 R34 的阻值精确相等,电阻R20、R21、R22、R23、R24、R27取值470 Ω,负载阻抗8 Ω,电源电压+32V,最大输出功率约70W。当有制做者采用本电路来制做更大功率功放时必须首先了解危险电压和电磁辐射等常识,以及在调试制做时必须谨慎小心不要碰触到功放中任何金属部分(包括扬声5器),防止发生触电危及人体生命的危险以及电磁辐射等一些不良因素对人体造成影响。具体实施例方式本申请换导式同步偏置电压功率放大器的运行与上述背景专利申请电路一样,通过设置二级稳压偏置电路将第一互补管V5、V6的静态基极电位稳定地固定,由第一互补管V5、V6与第二互补管VI、V2组成对称的二级直耦放大电路,音频信号经过常规电路的多级直耦放大,从功放管V4、V3输出并且通过启动电阻Rl和电感L将功放管V4、V3建立在负载RL上的电压变化传导到第一互补管的共发射极,使其中之一晶体管的输出电流增大而另一晶体管则趋于截止,从而推动第二互补管中一晶体管趋向饱和,趋向饱和的程度由功放管的输出电流大小来决定,以此来配合功放管推动负载。电路的实现是如图2所示,首先连接第一稳压偏置电路,由电阻R22、R23和稳压管W3组成;其中一端连接电源电压正极的第23电阻R23其另一端连接第3稳压管W3的阳极,一端连接电源电压负极的第22电阻R22其另一端连接第3稳压管W3的阴极,稳压输出端为稳压管W3的阳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少俊
申请(专利权)人:施少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