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和电致变色器件技术

技术编号:7509506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1 0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和电致变色器件,涉及显示技术领域,为提高所述制作方法的通用性而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在形成有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第一基板上形成隔离墙,其中,所述隔离墙形成于电致变色区域的四周;在形成有隔离墙的第一基板的所述电致变色区域上,形成电致变色层,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阴极变色层和阳极层;将形成有电致变色层的第一基板与形成有第二透明导电层的第二基板对盒。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和电致变色器件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Eletrochromism,EC)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从而在低透射率的致色状态或高透射率的消色状态之间产生可逆变化的一种电化学变化引起的材料物理性能变化的特殊现象,在外观上则表现为显示为颜色及显示为透明的可逆变化。通常,将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材料,将用电致变色材料做成的器件称为电致变色器件。如图1所示,典型的电致变色器件结构中包括阴极变色层和阳极层,阴极变色层及阳极层分别连接有透明导电层(通常为铟锡氧化物ITO薄膜)。其中,阴极变色层为高分子基材与变色材料及辅助材料的均相水溶液形成的固态薄膜,阳极层为凝胶状的聚合物电解质。器件工作时,在两个透明导电层之间加上一定的电压U,阴极变色层在电压U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颜色发生变化;这时,阳极层提供离子储存和传导的作用。电致变色器件可以用于变色眼镜、智能门窗和电子纸等产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空间。但从目前来看,大部分电致变色器件尚处于实验室的研发阶段,受到实验室条件的制约,其制作方法的通用性较差,无法与相关工艺进行兼容,制作成本较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和电致变色器件,以使该制作方法的通用性得到提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在形成有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第一基板上形成隔离墙,其中,所述隔离墙形成于电致变色区域的四周;在形成有隔离墙的第一基板的所述电致变色区域上,形成电致变色层,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阴极变色层和阳极层;将形成有电致变色层的形成有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对盒。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为上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电致变色器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和电致变色器件,制作方法中的各工艺步骤易于实施,通用性得到显著提高,有效降低了制作成本,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另外,通过隔离墙抑制了形成电致变色层时阴极变色层材料和阳极层材料的任意流动,有效保证了电致变色层的质量,能够可靠的完成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提高了电致变色器件的良率和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致变色器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工艺效果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工艺效果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工艺效果流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工艺效果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下列步骤步骤101,在形成有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第一基板上形成隔离墙。其中,所述隔离墙形成于电致变色区域的四周,且具有一定的高度。步骤102,在形成有隔离墙的第一基板的所述电致变色区域上,形成电致变色层。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阴极变色层和阳极层。本步骤具体包括在所述电致变色区域形成阴极变色层;具体的,将预先配置好的阴极变色层材料对应的均相水溶液通过滴注ODF(One drop Filling)方式涂布在电致变色区域,或者通过中央滴注配合旋转涂布的方式涂布在电致变色区域(即在电致变色区域中央通过一个滴管向基板滴注溶液,通过控制滴注溶液的量控制阴极变色层的厚度),还可以通过狭缝滴注配合旋转涂布的方式涂布在电致变色区域,以形成阴极变色层;其中,阴极变色层材料包括聚苯胺/聚苯乙烯磺酸-聚乙烯醇复合物或聚(苯胺-邻苯二胺)/聚苯乙烯磺酸-聚乙烯醇复合物等;之后,在形成的阴极变色层上形成阳极层;具体的,将预先配置好的阳极层材料对应的粘稠溶胶状溶液通过ODF方式涂布在电致变色区域,或者通过中央滴注配合旋转涂布的方式涂布在电致变色区域,还可以通过狭缝滴注配合旋转涂布的方式涂布在电致变色区域,以形成阳极层;其中,阳极层材料包括LiClO4等聚合物电解质。本步骤中,阴极表色层材料的初始制作态为均相水溶液,阳极层材料的初始制作态为粘稠溶胶状溶液,均为无固定形状、可流动的液体态。在电致变色层的形成过程中,隔离墙抑制了阴极变色层材料和阳极层材料的任意流动,有效保证了电致变色层的质量,提高了电致变色器件的良率和性能。步骤103,将形成有电致变色层的第一基板与形成有第二透明导电层的第二基板对盒。本步骤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对盒封装,以完成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其中,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用于在阴极变色层和阳极层之间施加一定的电压,通常为ITO透明导电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各工艺步骤易于实施,通用性得到显著提高,有效降低了制作成本,适用于大规模生产。通过隔离墙抑制了形成电致变色层时阴极变色层材料和阳极层材料的任意流动,有效保证了电致变色层的质量,能够可靠的完成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提高了电致变色器件的良率和性能。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01,提供一形成有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玻璃基板(形成有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第一基板),并对该玻璃基板进行清洗;步骤202,所述玻璃基板上的预设位置,通过丝网印刷方式或散布工艺形成封框胶隔离墙,并对该封框胶隔离墙进行固化。所述封框胶隔离墙为一道连续的隔离墙,封框胶隔离墙围绕的区域为电致变色器件的电致变色区域,后续步骤中,该区域将形成由阴极变色层和阳极层组成的电致变色层,由于滴注的封框胶包括了环氧树脂、催化剂和溶液等组分,因此,本步骤中,对封框胶隔离墙进行了固化,防止该隔离墙对后续步骤中使用的阴极变色层材料和阳极层材料产生污染。形成所述封框胶隔离墙的封框胶可以为光固化封框胶(具体可以是采用紫外光固化) 或热固化封框胶或先进行光固化、然后进行热固化的混合型封框胶,对封框胶隔离墙进行固化时,将根据形成封框胶隔离墙的封框胶类型选择对应的固化方式。为了在后续步骤中对阴极变色层材料和阳极层材料的流动进行隔离和抑制,隔离墙要求具有一定高度,因此,形成所述封框胶隔离墙的封框胶中掺杂有玻璃纤维,用于支撑所述封框胶隔离墙的厚度,根据需要的厚度,确定形成所述封框胶隔离墙的封框胶中玻璃纤维的含量,本实施例中,确定形成所述封框胶隔离墙的封框胶中,玻璃纤维的含量为1 %。 步骤203,在形成有封框胶隔离墙的玻璃基板上,形成电致变色层的阴极变色层。将预先配置好的阴极变色层材料的均相水溶液涂布在电致变色区域,即封框胶隔离墙所围绕的区域内,具体可采用ODF方式或者中央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波张卓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