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缫丝机中的瓷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95053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0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缫丝机中的瓷眼。它包括由金属板成型的安装支架、第一工作片和第二工作片,第一工作片、第二工作片、安装支架三者固定连接,第一工作片和第二工作片平行且与安装支架中的工作片安装区域金属板平行,第一工作片的第一侧有第一凹槽,第二工作片的第一侧有第二凹槽;在垂直于工作片方向上,第一工作片的第一侧和第二工作片的第一侧重叠,第一工作片的第一侧和第二工作片的第一侧之间具有穿丝缝隙,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叠组合形成封闭圆孔或近似圆孔的瓷眼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穿丝方便,而且与以往的固定式免穿瓷眼相比,第一工作片和第二工作片之间的位置、形状配合更容易被制作得更精准,能够最大可能地提高圆形的瓷眼孔。(*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缫丝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应用于缫丝机中的瓷眼
技术介绍
传统的,缫丝所用集绪器采用带釉面的由陶瓷烧结的圆形瓷眼,瓷眼的中心开有满足集绪后丝条通过的小孔,这种孔通常为生丝直径的3倍左右,对于20/22D的生丝,瓷眼的孔径一般为0. 2mm或更小,20/22D的生丝由6-9根茧丝组成。在缫丝过程中,常会因茧丝存在一些影响生丝质量的颡节,当在缫丝过程中出现顙节不能从瓷眼的小孔中通过并使丝条拉断时就需要穿瓷眼,因为孔太小,生丝穿瓷眼的难度大且费时间,特别是对于年纪大的缫丝工而言,这个工作越来越不适应,随着职工流动性的加大和操作工老龄化现象日益加重,如何解决穿瓷眼这一费时的工序是缫丝企业和缫丝设备所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在近几年,陆续出现几种免穿式集绪器,比如中国技术专利200420114340. 9、 200920121689. 8,其目的即为降低上述穿瓷眼的工作难度。但目前的这些免穿式集绪器,只是在片状体上简单地开了条槽,再用一个钢丝件挡住在槽的外面不让槽中的丝条滑出。尽管穿丝条时可以从片状体和钢丝件之间穿入槽中,比较方便,但钢丝件和片状体之间的关系很难非常精准,个体之间差异也较大,不利于对生丝质量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穿丝方便且能制作精准的缫丝机中的瓷眼。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由金属板成型的安装支架、第一工作片和第二工作片,所述第一工作片、第二工作片、安装支架三者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工作片和第二工作片平行且与安装支架中的工作片安装区域金属板平行,第一工作片的第一侧有第一凹槽,第二工作片的第一侧有第二凹槽;在垂直于工作片方向上,第一工作片的第一侧和第二工作片的第一侧重叠,第一工作片的第一侧和第二工作片的第一侧之间具有穿丝缝隙,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叠组合形成封闭圆孔或近似圆孔的瓷眼孔,按照与安装支架自身安装部位的距离远近,所述第二凹槽处于近侧,所述第一凹槽处于远侧;第二工作片的第一侧处在第一工作片的第一侧的上方。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工作片安装区域金属板具有在厚度方向上深度不同的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一工作片和第二工作片分别安装在第一槽和第二槽上。工作片安装区域金属板呈缺角状,第一槽和第二槽分别处在所述缺角的两边。工作片安装区域金属板在厚度方向开设有第三槽,所述第二工作片的连接部位处在第三槽中,所述第一工作片安装在工作片安装区域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工作片具有覆盖在第三槽外的连接片,所述第二工作片与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一工作片类似U形,第一工作片的第一侧为U形的其中一侧的内侧,连接片为U形中的另一侧,工作片安装区域金属板呈缺角状,第一工作片的U形底部固定在缺角的一边,U形开口朝向所述缺角,第三槽处于缺角的另一边。第一工作片和第二工作片安装在工作片安装区域金属板的下表面。第二工作片固定在第一工作片上,第一工作片固定在工作片安装区域金属板上。 工作片安装区域金属板呈缺角状,所述第一工作片类似U形,第一工作片的U形底部固定在缺角的一边,U形开口朝向所述缺角,第一工作片的第一侧为U形的其中一侧的内侧,第二工作片固定在U形中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工作片在第二凹槽外具有八字形开放口,所述八字形开放口处于第一工作片的第一侧和第二工作片的第一侧的重叠区域内,所述第一工作片的第一侧具有向着第二工作片的导入边缘,所述导入边缘处在第一工作片的第一侧和第二工作片的第一侧的重叠区域外。由于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不仅穿丝方便,而且与以往的固定式免穿瓷眼相比,第一工作片和第二工作片之间的位置、形状配合更容易被制作得更精准, 能够最大可能地提高圆形的瓷眼孔,完全可以利用第一工作片、第二工作片和工作片安装区域金属板在厚度方向上的高低位置,精准地定位,充分保证它们之间的缝隙、瓷眼孔的形状在运行中保持原有的配合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仅显示安装支架时的主视图。图3为图1仅显示安装支架时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第二工作片的主视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第一工作片的主视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仅显示安装支架时的主视图。图8为图6仅显示安装支架时的仰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第二工作片的主视放大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第一工作片的主视放大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仅显示安装支架时的主视图。图13为图11仅显示安装支架时的右视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第一工作片和第二工作片组合成瓷眼的放大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第二工作片的主视放大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第一工作片的主视放大图。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7仅显示安装支架时的主视图。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第一工作片和第二工作片组合成瓷眼的放大图。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第二工作片的主视放大图。图21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第一工作片的主视放大图。图22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第一工作片的仰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附图1-5.本技术包括由金属板成型的安装支架fe、第一工作片Ia和第二工作片加,所述第一工作片la、第二工作片2a、安装支架fe三者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工作片Ia和第二工作片加平行且与安装支架中的工作片安装区域金属板50a平行,第一工作片Ia的第一侧 (即图5的右侧)有第一凹槽12a,第二工作片的第一侧(即图4的左侧)有第二凹槽21a; 在垂直于工作片方向上,第一工作片的第一侧和第二工作片的第一侧重叠,第一工作片的第一侧和第二工作片的第一侧之间具有穿丝缝隙,以供丝条穿入后进入下述瓷眼孔100a, 第一凹槽1 和第二凹槽21a相叠组合形成封闭圆孔或近似圆孔的瓷眼孔100a。所述近似圆孔为在加工和装配中以形成圆孔为目的但因实际配合和加工误差而最终形成的接近圆孔的椭圆孔、腰形孔等接近圆孔的形状。工作片安装区域金属板50a具有在厚度方向上深度不同的第一槽51a和第二槽 52a,所述第一工作片Ia和第二工作片加分别安装在第一槽51a和第二槽5 上。第一工作片Ia上有螺钉孔11a,第一工作片Ia通过螺钉3a穿过螺钉孔Ila及安装支架上的螺钉孔与螺帽如连接而与安装支架fe固定;第二工作片可采用瓷片,通过粘结而与安装支架 5a固定。工作片安装区域金属板呈缺角状,第一槽51a和第二槽5 分别处在所述缺角 53a的两边。所述第二工作片在第二凹槽外具有八字形开放口 22a,所述八字形开放口 2 处于第一工作片的第一侧和第二工作片的第一侧的重叠区域内,所述第一工作片的第一侧具有向着第二工作片的导入边缘13a,所述导入边缘13a处在第一工作片的第一侧和第二工作片的第一侧的重叠区域外。实施例2,参照附图6-10。本技术包括由金属板成型的安装支架恥、第一工作片Ib和第二工作片2b,所述第一工作片lb、第二工作片2b、安装支架恥三者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工作片Ib和第二工作片2b平行且与安装支架中的工作片安装区域金属板50b平行,第一工作片Ib的第一侧 (即图10中第一工作片中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文斌陈美丽赵建年余广新金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