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绗缝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驱动有梭绗缝机针杆机构完成特定动作的传动机构。包括有主轴以及驱动针杆机构运动的主动轴,主轴通过曲柄摇杆机构将动力传到一中间轴上,中间轴上设有第一摆臂的第二摆臂,第一摆臂的外端活动铰接曲柄摇杆,第二摆臂的外端与一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则铰接主动轴上的驱动臂。针杆机构的特定动作是由连杆和第二摆臂的铰接点运动超过连杆与第二摆臂两者连成直线状态的位置返回时产生,此时针杆机构驱动机针引导面线穿过缝料,运至低点往复动作一次,形成面线线环,并于低位窄幅震荡,满足缝线交织条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传统机构的润滑难、易磨损、易弄脏缝制品的缺陷,操作简单,易维护保养。(*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绗缝机
,特指一种驱动有梭绗缝机针杆机构完成特定动作的传动机构。
技术介绍
参阅图1所示,传统的有梭绗缝机所采用的驱动针杆机构为曲柄滑块机构,其主轴经过曲柄摇杆直接传动到针杆驱动轴,针杆驱动轴通过曲柄滑块机构驱动针杆机构在竖直方向作上下往复运动,获得绗缝动作;上述结构中,针杆作为滑块在两含油轴承套支撑下作上下往复运动,存在润滑难,针杆及含油轴承套易磨损;不适合高速绗缝,高速时针杆与含油轴承套因摩擦发热易烧含油轴承套;维护保养难,针杆机构维护保养加注润滑油易弄脏缝制品;绗缝精度难保证,因针杆及含油轴承套磨损而使之配合间隙加大而影响针柱上下运动的稳定性,使机器绗缝精度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驱动铰链四杆机作为有梭绗缝机针杆机构来完成连续绗缝动作的传动机构,避免传统的曲柄滑块机构所存在的缺陷,提高绗缝机的速度及缝纫精度。为达到上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驱动有梭绗缝机针杆机构完成特定动作的传动机构,包括有主轴以及驱动针杆机构运动的主动轴,主轴通过曲柄摇杆机构将动力传到一中间轴上,中间轴上设有第一摆臂的第二摆臂,第一摆臂的外端活动铰接曲柄摇杆,第二摆臂的外端与一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则铰接主动轴上的驱动臂。所述针杆机构的特定动作是由连杆和第二摆臂的铰接点运动超过连杆与第二摆臂两者连成直线状态的位置返回时产生,此时针杆机构驱动机针,引导面线穿过缝料,运至低点往复动作一次,形成面线线环,并于低位窄幅震荡,满足缝线交织条件,面线线环大小由超过直线位置的量来调节。所述第一摆臂的外端上设有可调式长孔与曲柄摇杆铰接。本技术是在主轴和驱动针杆机构的主动轴之间增加有中间轴,并于三者之间辅于曲柄摇杆、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及连杆,由此获得主动轴驱动针杆机构特定动作,即实现针杆机构运动为由高位到低位,然后由低位短暂反弹一定高度(以形成面线线环,供缝线交织用),再由反弹高度回到低位,最后由低位返回高位。本技术结构简单,科学合理, 分布在主动轴的端部,克服传统机构的润滑难,针杆及含油轴承套易磨损;不适合高速绗缝,高速时针杆与含油轴承套因摩擦发热易烧含油轴承套;以及针杆机构维护保养加注润滑油易弄脏缝制品的缺陷,其投资成本低,操作简单,易维护保养,大大提高了机器绗缝速度和稳定性。附图说明附图1为现有技术之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阅附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驱动有梭绗缝机针杆机构完成特定动作的传动机构,主要包括有主轴1以及驱动针杆机构7运动的主动轴2、从动轴3,从动轴3为一支承轴,配合主动轴2工作;针杆机构7铰接上驱动臂22和下从动臂31,上驱动臂22紧固于主动轴2上,而下从动臂31铰接于从动轴3上。主轴1通过曲柄摇杆4将动力传到一中间轴5上,中间轴5上固定有第一摆臂51和第二摆臂52,第一摆臂51的外端活动铰接曲柄摇杆4,第二摆臂52的外端与一边杆6的一端铰接,连杆6的另一端则铰接主动轴2上的驱动臂21.运动过程中,主轴1输出动力,曲柄摇杆4通过其与第一摆臂51的铰接而将动力传到中间轴5上,中间轴5转动时,第二摆臂52跟随转动并带动连杆6运动,连杆6进而通过其与驱动臂21的铰接来驱动主动轴2运动,主动轴2通过上驱动臂22驱动针杆机构7 做上下往复近似直线运动。当机针在针杆机构的驱动下由高位运动到最低点时,此时中间轴5中心和连杆6与第二摆臂52及驱动臂21两铰接点三点共线,当第二摆臂52继续向下运动时,第二摆臂52与连杆6的铰接点继续向下运动,连杆6另一端与驱动臂21的铰接点则反向向上运动,则驱动臂21通过主轴2带动上驱动臂22,上驱动臂22驱动针杆机构7向上运动到一定高度(面线线环形成),此时曲柄摇杆4已由最低位运动至最高位开始向下运动,第二摆臂52则反向向上运动,当中间轴5中心及连杆6与第二摆臂52及驱动臂21两铰接点三点再次共线时,针杆机构7再次回到最低位,并开向上运动(此阶段为缝线交织时间)。当曲柄摇杆4运行到最低位时,针杆机构回到最高位,开始重复下一个缝纫周期。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摆臂51的外端上设有可调式长孔与曲柄摇杆4铰接,从而可方便的调整曲柄摇杆4与第一摆臂51的铰接点,结构简单,科学合理,结构更优化,投资成本低,且操作运行简便,维护检修十分方便。本技术相比传统的针杆传动结构在速度、稳定性及维护保养上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的区别),实现针杆机构完成特定动作以完成连续缝纫工作。以上图示,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使用范围, 故凡是在本技术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驱动有梭绗缝机针杆机构完成特定动作的传动机构,包括有主轴(1)以及驱动针杆机构(7)运动的主动轴(2),其特征在于主轴(1)通过曲柄摇杆(4)将动力传到一中间轴 (5)上,中间轴(5)上设有第一摆臂(51)的第二摆臂(52),第一摆臂(51)外端活动铰接曲柄摇杆(4),第二摆臂(52)的外端与一连杆(6)的一端铰接,连杆(6)的另一端则铰接主动轴(2)上的驱动臂(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有梭绗缝机针杆机构完成特定动作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针杆机构(7)的特定动作是由连杆(6)和第二摆杆(52)的铰接点运动超过连杆(6) 与第二摆臂(52)两者连成直线状态的位置再返回时产生,此时针杆机构(7)驱动机针,引导面线穿过缝料,运至低点往复动作一次,形成面线线环。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绗缝机
,特指一种驱动有梭绗缝机针杆机构完成特定动作的传动机构。包括有主轴以及驱动针杆机构运动的主动轴,主轴通过曲柄摇杆机构将动力传到一中间轴上,中间轴上设有第一摆臂的第二摆臂,第一摆臂的外端活动铰接曲柄摇杆,第二摆臂的外端与一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则铰接主动轴上的驱动臂。针杆机构的特定动作是由连杆和第二摆臂的铰接点运动超过连杆与第二摆臂两者连成直线状态的位置返回时产生,此时针杆机构驱动机针引导面线穿过缝料,运至低点往复动作一次,形成面线线环,并于低位窄幅震荡,满足缝线交织条件。本技术克服传统机构的润滑难、易磨损、易弄脏缝制品的缺陷,操作简单,易维护保养。文档编号D05B55/14GK202298141SQ201120369328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专利技术者叶世杰 申请人:东莞市恒业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世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恒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