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内连接器插座的组装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89529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0 0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灯具内连接器插座的组装构造,灯具具有灯杆本体,灯杆本体具有尾端,尾端具有槽道与隔间壁,该隔间壁将该槽道分隔成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组装构造包含安置于该第一槽道中的内嵌元件,定义外形轮廓并具有至少一螺纹孔洞;安置于该第二槽道中的连接器插座,该连接器插座与该内嵌元件相互连接。(*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灯具内连接器插座的组装构造,特别是一种不需对灯杆穿孔, 即可安置内嵌扣接元件的组装构造。
技术介绍
大型的座地式灯台(具)是几乎是许多家庭都会使用的照明装置,此类座地式灯台(具)多用于局部照明,供阅读之用。为了运送方便,座地式灯台(具)也都希望是可组合式的灯台(具)。此类产品可将灯杆设计成多个可与其他灯杆组合的型式,尤其是采用直流电源的灯台(具)设计中,藉由灯杆内公连接器(connector male plunger)、母连接器(connector female jack)的互相连接,可让使用者(或厂商于要出货时)完成最后的组装。由于外型因素使灯杆的制作模具无法直接形成倒勾结构以供组装公连接器、或母连接器于灯杆的槽道中。因此必须添加一个内嵌扣接元件于灯杆的槽道中以供组装公连接器。目前的技术方式为,从灯杆尾端外部穿一孔洞让内嵌扣接元件置入,再施加焊剂固定此内嵌扣接元件后,之后作表面处理。但若表面处理是选用电镀法时,由于焊材与灯杆本体两者的材质不相同,而影响表面处理之后的外观一致性,而使表面显得不平滑与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对灯杆本体穿孔,就能置入内嵌扣接元件的一组装构造,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失。根据一实施例的一种灯具内连接器插座的组装构造,灯具具有灯杆本体,灯杆本体具有尾端,尾端具有槽道与隔间壁,该隔间壁将该槽道分隔成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组装构造包含安置于该第一槽道中的内嵌元件,该内嵌元件具有外形轮廓和至少一螺纹孔洞; 安置于该第二槽道中的连接器插座,该连接器插座与该内嵌元件相互连接。其中,该隔间壁具有孔洞,该孔洞的轮廓与该内嵌元件的外形轮廓相同,以容许该内嵌元件通过该孔洞被安置于该第一槽道中。其中,该内嵌元件被置入该第一槽道中后转动一个预定角度到达定位点。其中组装构造进一步包含固定元件,该连接器插座具有至少一缺口,对应该螺纹孔洞,该固定元件具有可穿过该缺口而达螺纹孔洞的第一部分,供将连接器插座锁付于该内嵌元件。其中固定元件为螺丝,该第一部分为该螺丝的螺纹部。 其中,该内嵌元件于该连接器插座与该内嵌元件相互连接至定位时紧贴该隔间壁的一面, 而该连接器插座紧贴该隔间壁的另一面。其中,该连接器插座可以与外部的连接器栓塞 (maleplunger)插接。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灯具内连接器插座的组装构造,灯具具有灯杆本体,灯杆本体具有尾端,该尾端具有槽道与隔间壁,该隔间壁将该槽道分隔成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组装构造包含安置于该第一槽道中的内嵌元件、安置于该第二槽道中的连接器插座、固定元件。该内嵌元件具有外形轮廓和至少一螺纹孔洞,而该隔间壁具有孔洞,该孔洞的轮廓与该内嵌元件的外形轮廓相同,以容许该内嵌元件通过该孔洞被安置于该第一槽道中,该内嵌元件被置入该第一槽道中后转动一个预定角度到达定位点。该连接器插座与该内嵌元件相互连接。该连接器插座具有至少一缺口对应该螺纹孔洞,该固定元件具有可穿过该缺口而达螺纹孔洞的第一部分,供将连接器插座锁付于该内嵌元件。其中,固定元件为螺丝,该第一部分为该螺丝的螺纹部。其中,该内嵌元件于该连接器插座与该内嵌元件相互连接至定位时紧贴该隔间壁的一面,而该连接器插座紧贴该隔间壁的另一面。通过本技术,不需要对灯杆本体穿孔就能置入内嵌扣接元件,可满足后续表面处理的需求。附图说明图IA为本技术灯具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透视图;图IB为本技术灯具一较佳实施例的爆炸透视图;图2揭露内嵌元件的实施例透视图;图3A和图;3B分别为连接器插座的前透视图和后透视图图4A揭露灯杆本体的一视图;图4B揭露灯杆本体的另一视图;图4C揭露灯杆本体的一剖视图;图4D揭露灯杆本体的另一剖视图;图4E揭露灯杆本体的另一视图;图5A、图5B、图5C共同揭露组装的过程;图6A揭露组装完成后的一视图;图6B揭露组装完成后的一剖面图;图6C揭露组装完成后的另一剖面图;图6D揭露组装完成后的另一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参考图1B、图2、图3、图4C、图4D、图5A,本技术为一种灯具1内连接器插座 17的组装构造,灯具1具有灯杆本体11,灯杆本体11具有尾端12,尾端12具有槽道(含编号161,162)与隔间壁13,该隔间壁13将该槽道分隔成第一槽道161与第二槽道162,组装构造包含安置于该第一槽道161中的内嵌元件15,定义外形轮廓153并具有至少一螺纹孔洞151 ;安置于该第二槽道162中的连接器插座17,该连接器插座17与该内嵌元件15相互连接。组装完成后如图IA所示。如图2所示,内嵌元件15定义外形轮廓153并具有至少一螺纹孔洞151与中央孔洞155。外形轮廓153与隔间壁13对应的孔洞缘131的轮廓约相同,使内嵌元件15能穿过而被置入第一槽道161中;螺纹孔洞151用以供固定元件19锁入,使内嵌元件15与连接器插座17得以连结;中央孔洞155供连接器插座17的导线10通过,如图IB所示。连接器插座17是与内嵌元件15相互连接,连接器插座17供插置外部的连接器栓塞(未绘示)且须置于尾端12,如此才能与外部的其他元件进行机械或电气连接。由图3A、图;3B可知,连接器插座17具有缺口 171,对应该螺纹孔洞151,该固定元件19具有第一部分穿过该缺口 171而锁紧螺纹孔洞151,供将连接器插座17锁付于该内嵌元件15。固定元件19可为螺丝,而该第一部分为该螺丝的螺纹部,如图1B、图2、图6B所7J\ ο由图4A、图4B、图4C、图4D、图4E中灯杆本体11的多个视图与剖视图可知,灯杆本体11具有尾端12,尾端12具有槽道(含编号161,162)与隔间壁13,该隔间壁13将该槽道分隔成第一槽道161与第二槽道162。隔间壁13的一面133面对第一槽道161,隔间壁13的另一面135面对第二槽道162。第一槽道161容纳内嵌元件15,第二槽道162容纳连接器插座17,两者间以隔间壁13隔开,且藉由固定元件19锁附于隔间壁13上。由图5A至图5C,于组装时,首先将使内嵌元件15穿过孔洞缘131所定义的孔洞而被置入第一槽道161中,如图5A步骤,接着将内嵌元件15转动一个预定角度到达定位点, 如图5B步骤,可防止其离开第一槽道161。预定角度可以为例如45度。接着,如图5C步骤,藉固定元件19(具有第一部分如螺纹部)穿过缺口 171而锁紧螺纹孔洞151,供将连接器插座17锁付于内嵌元件15。图6B为图6A中的A-A剖面线图,图6C为图6D中的D-D剖面线图,当该连接器插座17与该内嵌元件15相互锁合连接至定位完成后,结合图6A至图6D,内嵌元件15紧贴隔间壁的一面133,连接器插座17紧贴隔间壁的另一面135。最佳的实施例为,固定元件19 锁紧到底时,其螺纹部不能接触到第一槽道161的内壁。上述结合模具成形与后续机械加工制程,为一种不会牵动外观表面的内嵌扣接元件的组装结构,可以满足后续表面处理的需求。由上述的说明配合图示可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手段确可达成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具有实用性。本技术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绍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