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陶春明专利>正文

一种电脑横机的翻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486301 阅读:13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9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脑横机的翻针系统,属于电脑横机技术领域,安装于横机三角底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度目三角、翻针三角,其中,翻针三角固定于三角底板上,度目三角活动地安装于三角底板上,度目三角设置于翻针三角的下方与翻针三角相配合,度目三角和翻针三角上皆设有供针脚运行的轨道,度目三角轨道和翻针三角轨道之间的距离为控制织针的两针脚的间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运行稳定的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脑横机的翻针系统,属于电脑横机

技术介绍
在有些电脑横机中,翻针起针三角与中山三角可垂直活络进退三角底板,翻针起针三角与中山三角由机构控制是联动的,要么翻针起针三角出,中山三角退;要么中山三角出,翻针起针三角退;翻针轨道由翻针起针三角和翻针压针三角构成。翻针起针三角及中山三角需要相配的三角底座用来设置三角的轴档及相关的电气驱动装置;由于活动三角需要很灵敏的活动,所以对零件的制造和装配要求较高,有时由于机械的磨损及电器的因素,三角动作不到位,使接、翻针不能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行稳定、生产效率高的电脑横机的翻针系统。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脑横机的翻针系统,安装于横机三角底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度目三角、翻针三角,其中,翻针三角固定于三角底板上,度目三角活动地安装于三角底板上,度目三角设置于翻针三角的下方与翻针三角相配合,度目三角和翻针三角上皆设有供针脚运行的轨道,度目三角轨道和翻针三角轨道之间的距离为控制织针的两针脚的间距。进一步的设置如下所述的翻针三角包括上翻针三角,下翻针三角,左翻针起压针三角,右翻针起压针三角,上翻针三角安装于三角底板上,上翻针三角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凹槽、和第二凸起部,下翻针三角安装于上翻针三角的下方,下翻针三角设置有凸起部,下翻针三角的凸起部与上翻针三角的凹槽相对设置,左翻针起压针三角、右翻针起压针三角分别安装于下翻针三角的左右两侧,左翻针起压针三角的上部设置有凹槽,左翻针起压针三角的凹槽与上翻针三角的第一凸起部斜面对应设置,右翻针起压针三角的上部设置有凹槽,右翻针起压针三角的凹槽与上翻针三角的第二凸起部斜面对应设置;所述的度目三角包括左度目三角、右度目三角,其中,左度目三角设置于左翻针起压针三角的下方,右度目三角设置于右翻针起压针三角的下方,左度目三角的工作面与左翻针起压针三角工作面之间的距离、以及右度目三角的工作面与右翻针起压针三角工作面之间的距离为控制织针的两针脚的间距,上翻针三角、下翻针三角、右翻针起压针三角与左翻针起压针三角设置为一体。上翻针三角、下翻针三角、右翻针起压针三角、左翻针起压针三角为单独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翻针三角的固定设置,同时配合度目三角工作,实现了接、翻针的稳定性提高,提高了织物的质量和生产效率;2、另一方面,解决了原有翻针起针三角及中山三角需要相配的三角底座用来设置三角的轴档及相关的电气驱动装置;简化了结构,同时也解决了相关传动机构带来的故障率高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翻针三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工作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工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电脑横机的翻针系统,包括度目三角10、翻针三角 20,其中,翻针三角20固定于三角底板30上,度目三角10活动地安装于三角底板上,度目三角10设置于翻针三角20的下方与翻针三角20相配合,度目三角10和翻针三角20上皆设有供针脚运行的轨道,度目三角轨道和翻针三角轨道之间的距离为控制织针的两针脚的间距。结合图2所示,翻针三角20包括上翻针三角2,下翻针三角7,右翻针起压针三角 5,左翻针起压针三角9,上翻针三角2安装于三角底板上,上翻针三角2上设置有凸起部 21、凹槽22、和凸起部23,下翻针三角7安装于上翻针三角2的下方,下翻针三角7设置有凸起部71,下翻针三角7的凸起部71与上翻针三角2的凹槽22相对设置,左翻针起压针三角9、右翻针起压针三角5分别安装于下翻针三角的7左右两侧,左翻针起压针三角9的上部设置有凹槽91,左翻针起压针三角9的凹槽91与上翻针三角2的凸起部21斜面对应设置,右翻针起压针三角5的上部设置有凹槽51,右翻针起压针三角5的凹槽51与上翻针三角2的凸起部23斜面对应设置。度目三角10包括包括左度目三角101、右度目三角102,其中,左度目三角101设置于左翻针起压针三角9的下方,右度目三角102设置于右翻针起压针三角5的下方,左度目三角101的工作面与左翻针起压针三角9工作面之间的距离,以及右度目三角102的工作面与右翻针起压针三角工作面5之间的距离为控制织针的两针脚的间距。本实施例中上翻针三角2、下翻针三角7、右翻针起压针三角5及左翻针起压针三角9设置为一体。本实施例中左度目三角101上具有101A、101B轨迹,左翻针起压针三角9具有 9A、9B、9C轨迹,上翻针三角2具有2A、2B及2C轨迹,下翻针三角7具有7A、7B轨迹,右翻针起压针三角5具有5A、5B及5C轨迹,右度目三角102上具有102A、102B轨迹,上述轨迹即为本技术的翻针轨迹。本实施例中左翻针起压针三角9的凹槽91与上翻针三角2的凸起部21斜面组成轨道1,左翻针起压针三角9右侧斜面与下翻针三角7左侧斜面组成轨道8,下翻针三角 7的凸起部71与上翻针三角2的凹槽22组成轨道3,右翻针起压针三角5的凹槽51与上翻针三角2的凸起部23斜面组成轨道4,右翻针起压针三角5左侧斜面与下翻针三角7右侧斜面组成轨道6,其中轨道1、轨道8、轨道4及轨道6是单向轨道,轨道3是双向轨道。本技术的翻针工作原理如下如图3所示,工作时,下针锺12先沿左度目三角101的IOlA处轨迹上升,当下针锺12沿左度目三角101斜面上升至IOlB处轨迹时,此时,上针踵11处于左翻针起压针三角9的9A轨迹处,上针踵11沿左翻针起压针三角9的起针面上升至9B轨迹处,并由2C轨迹进入轨道1,接着沿2B轨迹进入到轨道3运动,然后,在下针踵12的带动下,上针踵11沿 7B轨迹进入到轨道6内运动,接着沿右翻针起压针三角5上的压针面5C下降,完成翻针编织。 另一方面,机头运动方向改变,如图4所示,下针锺12先沿右度目三角102的102Α 处轨迹上升,当下针锺12沿右度目三角102斜面上升至102Β处轨迹时,此时,上针踵11处于右翻针起压针三角5的5Α轨迹处,上针踵11沿右翻针起压针三角5的起针面上升至轨迹5Β处,并由2Α轨迹进入到轨道4运动,接着沿2Β轨迹进入到轨道3运动,然后,在下针踵12的带动下,上针踵11沿7Α轨迹进入到轨道8内运动,接着沿左翻针起压针三角9上的压针面9C下降,完成翻针编织。权利要求1.一种电脑横机的翻针系统,安装于横机三角底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度目三角、翻针三角,其中,翻针三角固定于三角底板上,度目三角活动地安装于三角底板上,度目三角设置于翻针三角的下方与翻针三角相配合,度目三角和翻针三角上皆设有供针脚运行的轨道,度目三角轨道和翻针三角轨道之间的距离为控制织针的两针脚的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脑横机的翻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针三角包括上翻针三角,下翻针三角,左翻针起压针三角,右翻针起压针三角,上翻针三角安装于三角底板上,上翻针三角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凹槽、和第二凸起部,下翻针三角安装于上翻针三角的下方,下翻针三角设置有凸起部,下翻针三角的凸起部与上翻针三角的凹槽相对设置,左翻针起压针三角、右翻针起压针三角分别安装于下翻针三角的左右两侧,左翻针起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春明吴华盛
申请(专利权)人:陶春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