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陶春明专利>正文

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的中山三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52504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1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的中山三角,包括可用于吊目及接针的第三轨道和第四轨道,均呈八字形,组成两个单向走针轨道,第四左斜槽、中间凹槽、第三右斜面及第三右斜槽构成单向走针轨道c,对称部构成单向走针轨道d。第四左斜槽内下部设有一台阶,使第四左斜槽内上部的空间刚好可供组合针针锺滑出,台阶的高度小于第四左斜槽的深度;台阶与第四左斜槽的宽入口处以斜坡过渡。通过中山三角的轨道设计,有效的防止出现撞针或漏针现象,在接针编织时既限位了针锺滑落从而方便滑出,又有利于针锺滑入,从而使电脑横机运行更加稳定。(*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的中山三角
技术介绍
电脑针织横机是针织领域最常见的机械,其中机头三角部件是电脑针织横机的关键部件,一般装配于三角底板上。在以往的横机中,中山三角是由一个活动的三角和一个固定的三角组成,而活动三角受一些电器设备控制。当开始电脑编织时,根据花型工艺的需要,这个活动三角要做一些切换动作,一些相应的压片也要进行位置的变化,而无论是三角 切换还是压片位置变化,都必须灵活的辅助机构在电磁铁的控制或其他电控驱动装置配合下完成,且三角切换还必须保证灵敏活动。现有中山三角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缺陷一、三角底板及提花三角底板背后要配置很多传动机构及电气驱动装置,增加了横机的重量及生产成本,对零件的制造和装配要求较高,导致制造成本和安装难度较高,且维修不便;二、由于结构复杂,受机械的磨损、电控失灵或者其他如毛灰、油污等因素等影响,常导致三角动作不灵敏、不到位甚至出现卡死现象;三、三角动作不到位,使织针退圈、弯纱及成圈不能正常进行,出现撞针或漏针现象,导致横机无法正常工作,生产效率不够高,故障率较高,降低了设备的编织效果,且影响用户的生产。针对上述
缺陷,本专利技术人曾申请过若干有关中山三角的专利,其中最接近本申请的是201110299139. 7,一种电脑横机的中山三角,固定安装于三角底板上。包括呈左右对称的本体,在本体上自上而下叠加设置有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第三轨道和第四轨道,均左右贯穿本体;第一轨道呈八字形,分为两个单向走针轨道,第一右斜面、中间直槽及第一左斜槽构成单向走针轨道a,第一左斜面、中间直槽及第一右斜槽构成单向走针轨道b ;第二轨道为人字形双向走针轨道;第三轨道和第四轨道均呈八字形,组成两个单向走针轨道,两轨道中间构成中间凹槽,第四左斜槽、中间凹槽、第三右斜面及第三右斜槽构成单向走针轨道c,第四右斜槽、中间凹槽、第三左斜面及第三左斜槽构成单向走针轨道d。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包括现有技术中的其他中山三角的技术方案中,由于第四左、右斜槽没有防护设计,组合针的针锺在沿着单向走针轨道C、d运行接针编织时,由于两侧的开口较大,针锺容易滑落,出现走针错误,从而影响横机工作。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结合从事针织工作多年的经验,对上述
的缺陷进行长期研究,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电脑针织横机的中山三角,维修方便、运行稳定,使组合针在接针轨道运行时不易滑出并顺畅滑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的中山三角,固定安装于三角底板上。包括可用于吊目及接针的第三轨道和第四轨道,均呈八字形且左右贯穿本体。两轨道中间构成中间凹槽,第四左斜槽、中间凹槽、第三右斜面及第三右斜槽构成单向走针轨道C,第四右斜槽、中间凹槽、第三左斜面及第三左斜槽构成单向走针轨道d。第四左斜槽内下部设有一台阶,使第四左斜槽内上部的空间可供组合针针锺滑出,台阶的高度小于第四左斜槽的深度;台阶与第四左斜槽的宽入口处以斜坡过渡。第四右斜槽与第四左斜槽呈左右对称。进一步,所述第四左斜槽深度大于第三左斜槽深度,第四左斜槽内台阶的高度与第三左斜槽齐平或高于第三左斜槽,第四右斜槽与第四左斜槽呈左右对称。从而可将上述技术方案应用于上下斜槽深度不一致的中山导向三角中,并取得类似的有益效果。进一步,所述第四左斜槽内台阶的顶侧面与第三左斜槽的底侧面一致,第四右斜槽与第四左斜槽呈左右对称。从而使针锺的滑入、滑出更加顺畅。采用上述设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I、由于第四左右斜槽宽入口处空间较大,采取第四左右斜槽内台阶的设计,可有效防止组合针针锺在运行接针编织时容易从第三左右斜槽滑落而不是滑出的问题,从而起到了限制针锺让其按正常接针编织位置滑出的作用;2、台阶与第四左斜槽的宽入口处以斜坡过渡的设计,又能使台阶的设置不致影响针锺开始接针编织时的滑入动作。3、简单说,上述设计既限位了针锺滑落从而方便滑出,又有利于针锺滑入。为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接针编织的一种走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的中山三角,固定安装于三角底板上,包括呈左右对称的本体100,本体100可以采用一体设置,也可以采用分体式设置。一般中山三角中,除了接针轨道外,还包括翻针、成圈及集圈轨道等。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轨道的设计如下第一轨道10为翻针轨道,呈八字形,分为两个单向走针轨道,第一右斜面15、中间直槽18及第一左斜槽17构成单向走针轨道a,第一左斜面14、中间直槽18及第一右斜槽16构成单向走针轨道b ;第二轨道20为成圈及集圈轨道,为人字形双向走针轨道。中山三角中的接针轨道即完成接针编织动作的轨道,具体如下第三轨道30和第四轨道40,均呈八字形且左右贯穿本体,为吊目及接针轨道。两轨道中间构成中间凹槽43,第四左斜槽41、中间凹槽43、第三右斜面34及第三右斜槽35构成单向走针轨道C,第四右斜槽45、中间凹槽43、第三左斜面32及第三左斜槽31构成单向走针轨道d。上述接针轨道中,第四左右斜槽的深度分别与第三左右斜槽的深度,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第四左斜槽41内下部设有一台阶411,使第四左斜槽内上部的空间可供组合针针锺滑出,该空间可大可小,视具体的工艺要求而定。台阶411的高度小于第四左斜槽41的深度,即台阶411矮于第四左斜槽的槽边。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左斜槽深度大于第三左斜槽深度,在具体设计中,第四左斜槽内台阶的高度与第三左斜槽齐平或高于第三左斜槽,从而在实现滑出限位作用的同时又不致影响针锺从该处的滑入。第四左斜槽内台阶411的顶侧面与第三左斜槽31的底侧面一致,可以是弧线形或者直线形。从而更利于针锺的顺畅滑出。台阶411与第四左斜槽41的宽入口处以斜坡412过渡,从而使台阶的设计不影响针锺开始接针编织时的滑入动作。第四右斜槽45与第四左斜槽41呈左右对称。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本体100是采用分体式设置的,本体100包括上中山三角2、下中山三角1,下中山三角I安装于上中山三角2的下方,其中第三轨道30和第四轨道40设置在下中山三角I上。以下描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如图2所示,当机头运行时,组合针9针锺91从下中山三角I的右侧入口沿着斜坡452上升进入单向走针轨道d,具体为先进入第四右斜槽45,接着进入中间凹槽43,再接着沿第三左斜面32上升,再接着进入第三左斜槽31完成接针编织。针锺91由于受第四左斜槽41台阶411的限位,不会滑落至第四左斜槽下方,从而顺畅滑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四左右斜槽内台阶的设计,有效防止了组合针针锺在运行接针编织时容易从第三左右斜槽滑落而不是滑出的问题,从而起到了限制针锺让其按正常接针编织位置滑出的作用;而台阶与第四左斜槽的宽入口处以斜坡过渡的设计,又能使台阶的设置不致影响针锺开始接针编织时的滑入动作。简单说,上述设计既限位了针锺滑落从而方便滑出,又有利于针锺滑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的中山三角,固定安装于三角底板上,包括可用于吊目及接针的第三轨道和第四轨道,均呈八字形且左右贯穿本体,其特征在于两轨道中间构成中间凹槽,第四左斜槽、中间凹槽、第三右斜面及第三右斜槽构成单向走针轨道C,第四右斜槽、中间凹槽、第三左斜面及第三左斜槽构成单向走针轨道d;所述第四左斜槽内下部设有一台阶,使第四左斜槽内上部的空间可供组合针针锺滑出,台阶的高度小于第四左斜槽的深度;台阶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春明
申请(专利权)人:陶春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