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79983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5 0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控制装置具备:收纳第一部件的第一框体;收纳在第一框体的内部且收纳有第二部件的第二框体;通过在第一框体的侧面设置的第一铰链而支承为开闭自如的正面门,其中,在第一框体的内部与第二框体的侧面之间设置有第二铰链,通过第二铰链将第二框体支承为转动自如,以便于在打开了正面门的状态下能够使第二框体的至少一部分向第一框体的外部伸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工业用机器人等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的结构。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工业用机器人等的控制装置,为了同时实现控制装置的部件等的收纳能力提高和小型化这两者,且提高控制装置内部的维护性,已知有如下的结构。将控制装置的框体前后分割,利用铰链将分割后的框体的侧面连结而使前侧的框体像门那样能够转动,在维护时将分割的前侧的框体打开而能够对收纳在后部的框体中的部件进行维护(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考虑将多台控制装置紧密地设置的情况和将控制装置设置在狭窄的空间中的情况等。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如下的课题在以往的控制装置的结构中,当维护时打开了前侧的框体之际,转动侧的框体的干涉区域增大,与相邻设置的其他的控制装置、周围的壁或设备等发生干涉等,从而控制装置的设置自由度受损较大。另外,是按照分割的框体进行转动的结构,分割的状态的各个框体的侧面和顶面的尺寸比未分割的状态减小。因此,线缆类或任选件类向控制装置的侧面或顶面的安装面积减小,存在线缆类或任选件类的安装受限制这样的课题。另外,在要求控制装置的框体的防尘性时,在前方的框体和安装于该前方的框体上的门之间需要防尘,而且,在前方的框体与后方的框体之间也需要防尘。如此,由于框体的连结部分别需要防尘构件,因此与未将框体前后分割的结构的控制装置相比,还具有与防尘相关的部件个数增加等成本增加这样的课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7/122903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会较大地损害设置自由度,线缆类或任选件类的安装不受限制,且与不将框体前后分割的结构的控制装置相比,与防尘相关的成本不会增加的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控制装置具备收纳有第一电气部件的第一框体;收纳在上述第一框体的内部且收纳有第二电气部件的第二框体;通过在上述第一框体的侧面设置的第一铰链而支承为开闭自如的正面门,其中,在上述第一框体与上述第二框体之间设置有第二铰链,通过上述第二铰链将上述第二框体支承为转动自如,以便于在打开了上述正面门的状态下能够使上述第二框体的至少一部分向上述第一框体的外部伸出。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控制装置的收纳能力和维护性变得良好且控制装置的设置自由度和任选件的安装性也不会受损的结构。而且,由于能够在第一框体与正面门之间设置防尘部件而能够确保防尘性,因此,能够以少的部件个数来实现控制装置的防尘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机器人控制装置的正面侧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机器人控制装置的将正面门打开的状态的正面侧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机器人控制装置的将正面门和第二框体打开的状态的正面侧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机器人控制装置的将正面门和第二框体打开的状态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机器人控制装置的使第二铰链的旋转轴心偏移了规定距离的状态的正面侧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机器人控制装置的在第二框体上安装有第三内部电气部件的状态的俯视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因此有时省略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机器人控制装置的从正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 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机器人控制装置的将正面门打开的状态的从正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机器人控制装置的将正面门和第二框体打开的状态的从正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机器人控制装置具备收纳第一内部电气部件类6的第一框体1 ;收纳第二内部电气部件类7,且能够收纳在第一框体1内的第二框体2 ; 在第一框体1的正面设置的正面门3。需要说明的是,收纳在第一框体1内的第一内部电气部件类6是电源部、机器人电动机驱动用的伺服放大器等电气部件。而且,收纳在第二框体2内的第二内部电气部件类 7是机器人控制用CPU等电气部件。并且,第一内部电气部件类6和第二内部电气部件类7 通过图3所示的连接线缆8而相互电连接。正面门3通过在第一框体1的左右任一方的侧面上设置的如图1所示那样的第一铰链4而支承为相对于第一框体1开闭自如。并且,使主电源开关9用的操作手柄10旋转到电源切断的位置,其中该操作手柄10设置于正面门3且用于使控制装置动作。由此,正面门3相对于第一框体1成为能够打开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示出了从第一框体1的正面观察下的在第一框体1的右侧面安装了第一铰链4的例子。另外,如图2或图3所示,第二框体2通过第二铰链5支承为转动自如,该第二铰链5设置在第一框体1的内侧的面中的左侧面11、右侧面12、上表面13、下表面14等。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或图3中,示出了在第一框体1的内侧的面中的左侧面11设置2个第二铰链5来将第二框体2支承为转动自如的例子。在机器人控制装置的通常使用时,如图2所示,第二框体2收纳在第一框体1的内部,且通过未图示的螺钉等固定于第一框体1。另一方面,在机器人控制装置的维护时,如图 3所示,在将正面门3打开的状态下,解除未图示的螺钉等对第二框体2向第一框体1上的固定。由此,第二框体2以第二铰链5为旋转支点,能够以第二框体2的至少一部分或大部分向第一框体1的外部倾斜前方突出的方式转动。如此,使第二框体2进行转动动作来使第二框体2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向第一框体 1的外部突出,由此,在第一框体1的内部的左侧面11、右侧面12、背面18等上安装并收纳的第一内部电气部件类6相对于外部露出。由此,能够容易进行第一框体1的内部、第一内部电气部件类6等的维护。S卩,本专利技术的控制装置具备收纳有第一电气部件6的第一框体1 ;收纳在第一框体1的内部且收纳有第二电气部件7的第二框体2 ;通过在第一框体1的侧面设置的第一铰链4支承为开闭自如的正面门3。并且,本专利技术的控制装置由如下的结构形成在第一框体 1与第二框体2之间设置第二铰链5,通过第二铰链5将第二框体2支承为转动自如,以便于在打开了正面门3的状态下能够使第二框体2的至少一部分向第一框体1的外部伸出。根据该结构,控制装置的收纳能力、维护性变得良好,能够实现控制装置的设置自由度、任选件的安装性不会受损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将第一内部电气部件类6和第二内部电气部件类7连接的连接线缆8以围绕第二铰链5的旋转轴附近的方式配置。由此,在使第二框体2转动而使第二框体2的一部分或大部分从第一框体1向外部伸出时,能够防止连接线缆8突出等而作用有负载所引起的第一内部电气部件类6、第二内部电气部件类7、连接线缆8的损伤等。需要说明的是,在维护时,在第二框体2从第一框体1突出的状态下,可以通过未图示的螺钉类或撑条等将第二框体2固定成任意的角度。另外,如图2所示,考虑在第一框体1的内部收纳有第二框体2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二铰链5设置在第一框体1的正面开口部15的附近,即,设置在比第二框体2的一个侧面的进深方向的中间位置靠第一框体1的开口侧的位置。通过该结构,能够增大第二框体2的转动范围,如图4所示,能够扩大与第一框体1的正面开口部15面对的维护作业空间16,从而能够提高维护时的作业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铰链5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框体1的内部的左右侧面中的任一侧。并且,正面门3的打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原隆靖松本一德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