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双动滑轮驱动立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67881 阅读:3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9 22:49
一种折叠双动滑轮驱动立行车,包括车身、前叉、折叠把立管、车把、前轮、后轮、驱动机构和刹车,其特征是:车身由车梁、前头管、后叉、定位轴、后面板和中面板构成,驱动机构由踏杆、脚蹬、翘杆、动滑轮、链条、拉簧、飞轮和连接片构成,驱动机构为两套分左右设置在车梁的两边;车梁成弓形,车梁后端连接后叉,车梁的前部连接有定位轴,定位轴的两头套接两踏杆,车梁前端的前头管连接前叉,前叉上有前轮,前叉连接折叠把立管,车把安装于折叠把立管,两踏杆连接两翘杆,两翘杆连接两动滑轮,后叉连接后轮,后轮连接两飞轮,两链条绕接于两动滑轮和两飞轮上,两链条链接两弹簧,两弹簧连接两连接片,两连接片连接两链条。(*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脚不用作地就能使之前行的娱乐车,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双动滑轮驱动立行车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上下踩踏的娱乐车的虽然有好几款,但多数上下踩踏的娱乐车由于结构问题不能将其向后退,并且还存在骑行不舒展、外形不流畅等缺陷,本设计人在先设计的 “双动链轮驱动式两轮立行车”虽然解决了非环形链条抽拉飞轮难以倒退的问题,但由于构造问题使车身体积较大,外观不美,携带不便,而且两踏杆前伸,踩踏不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更合理的、外形小巧美观的、踩踏更舒适的、折叠后更便携的,折叠双动滑轮驱动立行车。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折叠双动滑轮驱动立行车,包括车身、前叉、折叠把立管、车把、前轮、后轮、驱动机构和刹车,其特征是车身由车梁、前头管、后叉、定位轴、后面板和中面板构成,折叠把立管由折叠下件和把立管构成,刹车由刹把、刹线和刹片构成,驱动机构由踏杆、脚蹬、翘杆、动滑轮、链条、拉簧、飞轮和连接片构成,驱动机构为两套分左右设置在车梁的两边;车梁成弓形,车梁后端连接后叉,车梁的前部连接有定位轴,定位轴的两头套接两踏杆,车梁前端的前头管连接前叉,前叉上有前轮,前叉连接折叠把立管,车把安装于折叠把立管,两踏杆连接两翘杆,两翘杆连接两动滑轮,后叉连接后轮,后轮连接两飞轮,两链条绕接于两动滑轮和两飞轮上,两链条链接两弹簧,两弹簧连接两连接片,两连接片连接两链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车梁设计成弓形,后面板定位于后轮的上方,可将车身缩短,而且车的外形更美观,采用两踏杆套接于固定在车梁前部的定位轴,可让该车踩踏更舒适自如,链条分三截连接,中截为双链条排放,可让该车后退自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链条排放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右脚下踩前行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左脚再下踩前行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折叠效果图。图中1—车身,2——前叉,3——折叠把立管,4——车把,5——前轮,6——后轮,7——驱动机构,8——刹车;其中车身1还包括11——车梁,12——前头管,13——后叉,14——定位轴,15——后面板,16——中面板;折叠把立管3还包括31——折叠下件, 32——把立管;驱动机构7还包括71——踏杆,72——脚蹬,73——翘杆,74——动滑轮, 75——链条,76——拉簧,77——飞轮,78——连接片;其中链条75还包括751——前截链条,752——中截链条,753——后截链条;刹车8还包括81——刹把,82——刹线,83—— 刹片。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1、图2、图3,所述的折叠动滑轮驱动式滑板车,包括车身1、前叉2、折叠把立管3、车把4、前轮5、后轮6、驱动机构7和刹车8 ;所述的车身1,包括车梁11、前头管12、后叉13、定位轴14、后面板15和中面板16 ; 所述的车梁11是弯曲成弓形的金属管,所述的车梁11前端连接所述的前头管12,所述的车梁11后端连接所述的后叉13,所述车梁11的前部还对穿并焊接一所述的定位轴14,所述车梁11后部的上方连接所述的后面板14,所述车梁11中部的上方连接所述的中面板15, 所述的后面板14和所述的中面板15都为塑料面板。所述的前叉2通过七件碗与所述的前头管12作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前轮5安装于所述的前叉2上,所述的后轮6安装于所述的后叉13上;所述的折叠把立管3包括折叠下件31和把立管32, 所述的折叠下件31是一金属片冲压成U形弯曲,所述U形弯曲开口两边的中部和下部,各有一对穿孔,所述折叠下件31U形弯曲的顶部有一 U形豁口,所述折叠下件31的下部对穿孔通过对锁螺栓与所述前叉2的前叉管作抱接,所述折叠下件31的中部对穿孔通过对锁螺栓与所述的把立管32作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把立管32的底部焊接一厚壁金属圆管,所述把立管32是通过底部的厚壁金属圆管与所述折叠下件31的中部对穿孔作可转动连接的,所述把立管32的下部还有一翻边对穿孔,所述把立管32的翻边对穿孔的垂向位置有一长孔,所述把立管32的翻边对穿孔中放有一带螺纹孔的圆柱,所述把立管32的长孔与所述折叠下件31顶部的U形豁口相对应,将一带把螺栓穿入所述把立管32的长孔,再拧入所述圆柱的螺纹孔中,就可将所述的把立管32与所述的折叠下件31作锁接,所述的车把4安装于所述的把立管32上。所述的驱动机构7,包括踏杆71、脚蹬72、翘杆73、动滑轮74、链条75、拉簧76、飞轮77和连接片78,所述的驱动机构7为两套分左右设置在所述车梁的两边,所述的踏杆71 是一管前后端垂向各焊接一厚壁管,所述踏杆71后端的厚壁管孔中攻有螺纹,两所述踏杆 71的前端可转动套接于所述定位轴的左右两头,两所述的脚蹬72安装于所述两踏杆的后端,两所述踏杆71前端的下方还各焊接一所述的翘杆73 ;两所述翘杆73的下部各可转动连接一所述的动滑轮74,所述的动滑轮74是沿口带槽的塑料滑轮,安装于所述后轮6左右两边的两所述飞轮77,是两配合PU轮的小飞轮;两所述的链条75绕接与两所述的动滑轮74和两所述的飞轮77上,两所述的链条 75还包括前截链条751、中截链条752和后截链条753,所述的中截链条752是两条并列,前后端与前截链条751和后截链条753连接的链条,在无人力作用时,两所述的中截链条752 绕接于左右两所述飞轮77轮齿的两边,此时的飞轮77前后可无障碍转动,当踩踏所述的脚蹬72,所述的翘杆73前翘,连带着所述链条75的前拉,此时的所述飞轮77的轮齿被所述的后截链条753绕接并带向前转,使车快速前行。所述拉簧76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后截链条753,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的连接片78,所述前截链条751的前端连接于所述的连接片78,两所述的连接片78是焊接于所述车梁11中部两边的部件,所述的连接片78上有前扣与后扣,所述连接片78的前扣通过销钉与所述的前截链条751连接,所述连接片78的后扣用于钩接所述的拉簧76。 所述的刹车8包括刹把81、刹线82和刹片83,所述刹把81安装于所述的车把4 上,所述的刹线82与所述的刹把81连接,所述的刹片83可转动安装于所述的前叉2上和所述的后叉13上,所述刹片83的前端与所述的刹线82连接,所述刹片83与所述刹线82 的连接处有复位弹簧。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双动滑轮驱动立行车,包括车身、前叉、折叠把立管、车把、前轮、后轮、驱动机构和刹车,其特征是车身由车梁、前头管、后叉、定位轴、后面板和中面板构成,折叠把立管由折叠下件和把立管构成,刹车由刹把、刹线和刹片构成,驱动机构由踏杆、脚蹬、翘杆、 动滑轮、链条、拉簧、飞轮和连接片构成,驱动机构为两套分左右设置在车梁的两边;车梁成弓形,车梁后端连接后叉,车梁的前部连接有定位轴,定位轴的两头套接两踏杆,车梁前端的前头管连接前叉,前叉上有前轮,前叉连接折叠把立管,车把安装于折叠把立管,两踏杆连接两翘杆,两翘杆连接两动滑轮,后叉连接后轮,后轮连接两飞轮,两链条绕接于两动滑轮和两飞轮上,两链条链接两弹簧,两弹簧连接两连接片,两连接片连接两链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双动滑轮驱动立行车,其特征是所述车梁的前部对穿并焊接一所述的定位轴,所述车梁后部的上方连接所述的后面板,所述车梁中部的上方连接所述的中面板,所述的后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明方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市车中宝休闲用品有限公司庞明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