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出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58019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3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注出容器。一种分层瓶子,在容器主体的底部有基杯,其中,基杯可靠地固定于容器主体,而且其中用来把外界空气引入外层与内层之间的空气入口容易打开,在容器主体的底部侧面上设有外螺纹部,与上述外螺纹部螺纹接合的内螺纹部设在基杯的筒壁的内表面上,而对底板壁的下表面作用压力的突片竖立设置于基杯底壁的内表面上,当基杯与外螺纹部螺纹接合时,突片上推上述底板壁而打开切口部的外层上的狭缝,借此,当装配基杯时,突片压迫容器主体的底板壁的下表面,基杯可以牢固地固定于容器主体,把外界空气引入外层与内层之间的狭缝可以通过底密封部的弯曲变形在容器主体的底部可靠而容易地打开。(*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不使外界空气向容器内部侵入,可以实现内装物的注出的注出容器, 涉及通过组合由成形为规定的形状的外层和能剥离地叠层于该外层上的内层所构成的容器主体、和安装于该容器主体的底部的基杯而构成的、称为分层瓶子的注出容器。
技术介绍
如下那样的一般称为分层瓶子的由吹塑成形形成的注出容器是公知的,该注出容器的构成为,在成形为规定的形状而具有高的自身形状保持能力的外层上,以容易剥离的状态叠层富于挠性的袋状的内层,在上部设置构成内装物的注出口的口筒部,使把外界空气引入外层与内层之间的引入口打开。这种由吹塑成形形成的叠层注出容器通过将相互几乎不相溶的外层型坯与内层型坯一起挤出而挤出成形为叠层型坯,用吹塑金属模的压扁部压扁底部,对叠层型坯进行吹塑成形而得到。可是,因为底部的底密封部基本上成为几乎没有相溶性的外层部分与内层部分的叠层结构,故有时在外层部分上发生底开裂。如果发生该底开裂,则在注出容器的底部形成狭缝,因此,狭缝引起注出容器的底部的机械强度降低,以及在取水处使用的场合存在着随着内层的剥离·收缩而导致热水从狭缝侵入内外层间这样的问题。因此,现有技术中设置特殊的销或粘接层把底密封部的外层部分与内层部分牢固地熔接或粘接固定来防止底密封部处的底开裂的发生,或者,在注出容器的口筒部或身部的外层部分,通过专用的加工操作设置外界空气引入口。这样一来,使注出容器的底部具有坚固而稳定的机械强度,而且把外界空气引入口设在可以不损及注出容器的外观式样而可以顺利的引入外界空气的部位。另一方面,如果使通过底开裂在底密封部张开的狭缝作为把外界空气引入外层与内层之间的引入口发挥功能,则外界空气引入口的成形变得极其简单而可靠。因此如下专利技术是公知的,即在把基杯配合于容器主体的底部的注出容器中,在基杯上设置推压容器主体的底部侧壁的推压部,在把基杯配合于底部之际通过推压侧壁而对底密封部赋予推压力,从而在外层产生底开裂,形成作为外界空气引入口的狭缝(例如,参照特开平9-301404 号公报。)。但是,如果注出容器由柔软的材质来形成,则在把基杯配合于容器主体时,作用于底密封部上的推压力由于容器主体侧壁或基杯所具有的弹性而分散,从而可以认为由于推压力不足而靠基杯的配合不能在容器主体的底部形成狭缝、即开口部。而且,在由柔软的材质形成注出容器的场合,可以认为不能以足够的配合力把基杯固定于容器主体的底部。本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注出容器,该注出容器把基杯安装于容器主体的底部,可以可靠地安装基杯的同时可靠地进行底密封部的底开裂,可以容易且可靠地形成使外界空气引入外层与内层之间的狭缝。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专利技术,是由由圆筒状型坯吹塑成形为在上部具有用于注出内装物的口筒部,在下部具有底板壁,在外层的内侧剥离自如地叠层了具有挠性的内层的有底筒状,且在底板壁的下面上具有作为型坯的切坯口部的底密封部的容器主体,和由筒壁、与筒壁连续地形成的底壁组成,安装于容器主体的底部的基杯组成的注出容器,其中容器主体,在底部侧面的上部设有外螺纹,基杯在筒壁内表面的上部具有用于配合于外螺纹的内螺纹、用于导入空气的空气流通口、及接触于容器主体的底部的推压机构,如果使外螺纹与内螺纹螺合而把基杯安装于容器主体的底部,则推压机构接触于底部,在底密封部的外层上张开狭缝,由此构成注出容器。根据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当把基杯安装于容器主体的底部时,推压机构接触于底部,使狭缝张开在底部的外层上,所以可以容易而可靠地形成作为空气引入口的狭缝。作为推压机构,可以是直接推压容器主体的底部的突片,也可以是从侧方挤压底部使之变形的夹压部,只要通过安装基杯而在底部形成狭缝即可。此外,通过在容器主题的底部及基杯上螺旋状地形成有多个突条,相关部分的强度增大,并且使基杯螺合于容器主体的底部时,二者以较大的力量被螺合。技术方案2中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注出容器中,推压机构为在基杯的底壁内表面上朝所述底板壁的下表面竖立设置的突片,当把基杯安装于容器主体时, 突片上推底板壁,在底密封部的外层上使狭缝张开。根据技术方案2中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通过使基杯配合于容器主体,突片推压容器主体的底板壁下面,所以由突片产生的推压力作用于壁厚比身部厚的底板壁下面上,故推压力不分散地进行作用,使底密封部变形弯曲而使得用于把外界空气引入外层与内层之间的狭缝在容器主体的底部可靠且容易地被张开。技术方案3中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2中所述的注出容器中,在从底壁的中心离开的位置上竖立设置突片。借此,由于当使基杯旋转时,随此突片在底板壁下表面上沿圆形移动进行推压,所以狭缝可靠地被张开。技术方案4中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2中所述的注出容器中,在基杯的底壁中心竖立设置突片。由此,突片直接推压切坯口部中央,可以可靠地使狭缝张开。技术方案5中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 3中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注出容器中,在基杯的底壁中心设置空气流通口。由此,可以把外界空气顺利地引入内外层间。技术方案6中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注出容器中,推压机构为设在基杯内部的、从侧方推压底板壁的夹压部,当把基杯安装于容器主体的底部时,通过该夹压部的推压而在底密封部的外层上使狭缝张开。根据技术方案6中所述的专利技术,因为随着基杯的配合夹压部从侧方推压底板壁, 所以因基杯的旋转慢慢地推压底板壁,故可以以很小的力进行组装、并且可以合理地对底板壁施加必要的推压力,可以在容器主体的底板壁上容易而可靠地使用于把外界空气引入外层与内层之间的狭缝张开。技术方案7中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6中所述的注出容器中,由在筒壁内表面上突出、且间隔比底板壁的直径窄的、至少一对突起构成夹压部。借此,通过底板壁被夹持于突起之间从侧方受推压,在底密封部可靠地形成狭缝。技术方案8中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6或7中所述的注出容器中,把底板壁形成为以沿着分模线的方向为长径的椭圆或长圆形,比底板壁的长径短地形成夹压部的间隔。借此如果旋进基杯,则底板壁的长径部分被基杯的夹压部夹持,被推压变形而在底密封部形成狭缝。技术方案9中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6或7中所述的注出容器中,把夹压部形成为比底板壁的直径或长径,长径要长短径要短的椭圆或长圆形。借此也是底板壁被基杯的夹压部夹持,被推压变形而在底密封部形成狭缝。技术方案10中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注出容器中,由在筒壁的内侧离开该筒壁规定间隔地从底壁竖立设置的推压壁形成夹压部。借此,通过由底板壁推压产生的反力不从夹压部传递到内螺纹部,可以防止螺纹部处的螺纹接合松动,气密性受损。技术方案11中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注出容器中,把夹压部形成为使下部的间隔比上部的间隔窄的锥形。借此,随着旋进基杯而在底板壁上施加的推压力增大,通过基杯的配合可以可靠地形成狭缝。技术方案12中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注出容器中,把容器主体成形为能够挤压变形,在口筒部设置阻止内装物向口筒部内倒流和外界空气向口筒部内流入的第1单向阀,在空气流通口设置阻止空气向基杯外流出的第2单向阀。借此,可以不使空气进入容器内部地注出内层内的内装物,而且即使是身部比较柔软的挤压式容器,也可以容易地在底密封部形成狭缝。附图说明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椿辰男饭塚茂雄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