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元隆专利>正文

双向延伸的弹性层合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56674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3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向延伸的弹性层合物结构,在一双向弹性膜相对两面分别结合一第一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与一第二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且该第一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的弹性延伸方向与该第二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的弹性延伸方向垂直,该第一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与第二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的弹性系数低于该双向弹性膜的弹性系数;藉由前述结构所构成的层合物具有双向弹性延伸的性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使层合物具备双向弹性延伸的结构。
技术介绍
在抛弃式消费性用品市场上,例如抛弃式尿布、婴儿学习裤、及其它抛弃式卫生用品等,一直有提升合身及舒适度的需求,因此,具有高度弹性、高度弹性回复率及高度透气性的层合物即为满足此项需求的产品。一般还期待弹性层合物可朝双方向弹性伸展。抛弃式个人护理用品及健康护理用品通常具有透气性及足够强度去应付一般正常的使用。透气性是指可透过气体或水气的程度;而强度与抗拉性有关。理论上虽然可分别增进各层合物的聚合物膜的延伸性,却必须是采用延伸率更好的材料,以致于提高了材料成本。因此, 长期以来,一直有同时具备良好强度及弹性延伸率的弹性层合物来制造个人护理用品、健康护理用品等的需求。已知使不织布产生单向弹性延伸性质的方式,是将布材先施予单一方向的预拉力后再加工破坏布材的纤维结构,然后释放拉力后使布材自然回缩,进而形成具备单向弹性延伸的不织布。已知具有双向弹性延伸性质的不织布,则是在前述单向弹性延伸的不织布基础上,在不织布的一面结合一具有双向弹性延伸性质的弹性膜而构成一层合物,使得该层合物具有双向弹性延伸的性质。但是,结合后的弹性膜做为层合物一侧的表面,将使得层合物的触感不佳,制造成衣物或贴身物品时后也让人使用感到不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已知具有双向弹性延伸性质的不织布,在不织布的一面结合一具有双向弹性延伸性质的弹性膜,而构成一具有双向弹性延伸性质的层合物;致使利用该层合物制造成衣物或贴身物品后的触感不佳、使用不舒适的问题。本技术的特征是在一弹性膜结合两层弹性纤维网层材料,藉由两层弹性纤维网层材料将弹性膜包覆起来,避免弹性膜外露造成触感不佳。本技术的另一特征则是提供两层分别具有单向弹性延伸性质的弹性纤维网层材料,利用该两层弹性纤维网层材料结合于弹性膜时,使两层弹性纤维网层材料的弹性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搭配具备双向弹性延伸的弹性膜构成一层合物,让该层合物具有更优异的双向弹性延伸性质。基于此,本技术的技术手段是在一双向弹性膜相对两面分别结合一第一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与一第二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且该第一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的弹性延伸方向与该第二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的弹性延伸方向垂直,该第一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与第二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的弹性系数低于该双向弹性膜的弹性系数;藉由前述结构所构成的层合物具有双向弹性延伸的性质。所述弹性膜是一种弹性高分子聚合物,其可以设置透气孔或不设置透气孔,当设置透气孔时,与所述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结合后即具有让空气穿透的性质,当制造成衣物后,穿着时较为舒适。附图说明图1为显示本技术双向弹性层合物结构的侧视平面示意图;图2为显示本技术层合物包含的第一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在X方向具有弹性延伸性质的示意图;图3为显示本技术层合物包含的第二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在Y方向具有弹性延伸性质的示意图;图4为显示本技术层合物包含的双向弹性膜在X方向与Y方向具有弹性延伸性质的示意图;以及图5为显示本技术层合物在X方向与Y方向均具有弹性延伸性质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双向延伸的弹性层合物1结构包括有一第一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11、一第二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12与一双向弹性膜13 ;其中,第一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11与第二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12可以采用美国专利第6,746,978号所揭示的弹性不织布。其中,第一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11在X方向具有单向弹性延伸性质 (如图2所示);第二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12在Y方向具有单向弹性延伸性质(如图3 所示);双向弹性膜13则在X方向与Y方向均具有弹性延伸性质(如图4所示)。本技术将第一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11与第二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12分别结合于双向弹性膜13的相对两面而构成一弹性层合物1 (如图1与图5所示);其中,第一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11的弹性延伸方向与该第二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12的弹性延伸方向垂直,且第一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11与第二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12的弹性系数低于该双向弹性膜13的弹性系数。此外,双向弹性膜13在结合第一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11与第二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12之前,还可以预先设置多个透气孔131,使结合后的层合物1具备透气性质。所述双向弹性膜13是一种弹性高分子聚合物,其包含的弹性高分子聚合物占该双向弹性层合物1的最佳比例应大于15%的重量百分比。所述第一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 11或第二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12与双向弹性膜13的结合,可以在两者的对合面涂布黏胶后进行胶黏,或两者对合后采用超音波贴合、加热加压贴合、放电贴合、电子束贴合、静电技术、或化学触媒贴合贴合;也可以利用吹膜、挤出流延成膜、发泡成膜、或直接淋膜方式将弹性高分子聚合物涂布于第一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11或第二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12 表面。所述第一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11与第二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12是由短化学纤维或/及长化学纤维所组成,该第一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与第二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本质上具有延展性与高弹性回复能力;实质上,其可以是一种不织布。该些不织布纤维可为单聚合物、双组分或混合纤维(blended fibers)。所述双向弹性膜13可由多种弹性聚合物制成,但材料最初必须使空气及液体等流体皆无法渗透。在目前的实施例中,使用0. 02mm至0. 03mm厚度的弹性聚氨基甲酸酯 (polyurethane)薄膜。双向弹性膜13也可由多层薄膜组成。其它具有弹性的材料亦可做为单向弹性膜,例如单层弹性体或发泡塑料层,但该些薄膜必须具有液体及空气皆无法渗透的材料组成。双向弹性膜13也可由其它高弹性化合物的薄膜所组成,例如嵌段共聚物,其是由相同单体单元㈧的长段(嵌段)与不同型单元⑶的长段共价键结所形成。嵌段之间可以多种方式连接,例如AB嵌段及ABA嵌段构造架构。通常该化合物展现相当优良的弹性回复力,或当以单一层单独挤出时,伸展超过100%但仍不易失去弹性与回复能力。在一特定实施例中,弹性材料可包括高效能弹性材料,例如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苯乙烯/异戊二烯/ 丁二烯或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IS、SBS或SEBS)或Kraton化学公司出产的Kraton 弹性树脂,其皆为弹性嵌段共聚物。嵌段共聚物的特殊形态对主体的功能性有显著的效果。其它作为双向弹性膜13的有用弹性组合物可包含乙烯共聚物,例如乙烯醋酸乙酯、乙烯/丙烯共聚物弹性体或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弹性体。本技术也可单独使用该些聚合物的混合物或该些聚合物与其它修饰的弹性或非弹性材料的混合物制造所述弹性膜。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本技术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技术意图保护的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双向延伸的弹性层合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双向弹性膜;一第一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与一第二单向弹性纤维网层材料,分别结合于该弹性膜的相对两面,且该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岳伦
申请(专利权)人:郑元隆许锡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